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程序员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王阳明《传习录》18

2013-03-03 20:42 323 查看
【95】侃問:「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

先生曰:「初學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著落。若只死死守著,恐於工夫上又發病。」

释:第25条有讲过,不重复描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神明存乎天地,没有出入,也无居所。

感:初学时,定心解纷,到一定阶段,需天人合一,否则,整日静坐,守那清静,也是无用的。

【96】侃問:「專涵養而不務講求,將認欲作理,則如之何?」

先生曰:「人須是知學;講求亦只是涵養,不講求只是涵養之志不切。」

曰:「何謂知學?」

曰:「且道為何而學?學箇甚?」

曰:「嘗聞先生教,學是學存天理;心之本體即是天理,體認天理,只要自心地無私意。」

曰:「如此則只須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

曰:「正恐這些私意認不真。」

曰:「總是志未切;志切,目視、耳聽皆在此,安有認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講求亦只是體當自心所見,不成去心外別有箇見。」

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讲求只是将内心所感的是非,讲于大家,讲求的过程也是涵养的过程。

【97】先生問在坐之友:「比來工夫何似?」

一友舉虛明意思。先生曰:「此是說光景。」一友敘今昔異同。先生曰:「此是說效驗。」

二友惘然請是。

先生曰:「吾輩今日用功,只是要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見善即遷,有過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則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說效驗,卻是助長外馳病痛,不是工夫。」

感:真切功夫就是见善即迁,有过即改,光景与效验都是附属物,不是根本。

【98】朋友觀書,多有摘議晦庵者。

先生曰:「是有心求異,即不是。吾說與晦庵時有不同者,為入門下手處有毫釐千里之分,不得不辯;然吾之心與晦庵之心未嘗異也。若其餘文義解得明當處,如何動得一字」?

感:不要将功夫下在攻伐他人之短上,守仁说理学与心学之别,也是为了避免学者差驰千里,而非以攻人为乐。

【99】希淵問:「聖人可學而至,然伯夷、伊尹於孔子才力終不同,其同謂之聖者安在?」

先生曰:「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金到足色方是精。然聖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猶金之分兩有輕重。堯、舜猶萬鎰,文王、孔子猶九千鎰,禹、湯、武王猶七八千鎰,伯夷、伊尹猶四五千鎰。才力不同,而純乎天理則同,皆可謂之聖人;猶分兩雖不同,而足色則同,皆可謂之精金。以五千鎰者而入於萬鎰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廁之堯、孔之間,其純乎天理同也。蓋所以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兩;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猶一兩之金,此之萬鎰,分兩雖懸絕,而其到足色處,可以無愧。故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者以此。學者學聖人,不過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猶鍊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爭不多,則鍛鍊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則鍛鍊愈難。人之氣質,清濁粹駁,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於道有生知安行、學知利行,其下者必須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則一。後世不知作聖之本是純乎天理,卻專去知識、才能上求聖人,以為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須是將聖人許多知識、才能逐一理會始得;故不務去天理上著工夫,徒弊精竭力,從冊子上鑽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擬;知識愈廣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見人有萬鎰精金,不務鍛鍊成色,求無愧於彼之精純,而乃妄希分兩,務同彼之萬鎰,錫、鉛、銅,鐵雜然而投,分兩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無復有金矣!」

時曰仁在傍,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離之惑,大有功於後學。」

先生又曰:「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

感:“後世不知作聖之本是純乎天理,卻專去知識、才能上求聖人,以為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須是將聖人許多知識、才能逐一理會始得;故不務去天理上著工夫,徒弊精竭力,從冊子上鑽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擬;知識愈廣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这段话,说到了根本处。考究、博学,如不修心,反增其蔽,离道愈远。

【100】士德問曰:「『格物』之說,如先生所教,明白簡易,人人見得;文公聰明絕世,於此反有未審,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氣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後,果憂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刪繁就簡,開示來學,亦大段不費甚考索。文公早歲便著許多書,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謂『向來定本之悟』,又謂『雖讀得書,何益於吾事?』,又謂『此與守書籍,泥言語,全無交涉。』,是他到此方悔從前用功之錯,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處。他力量大,一悔便轉;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許多錯處,皆不及改正。」

感:说文公未在修心上下功夫,虽精神气魄大,也难免晚年后悔。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