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016-01-29 15:13 232 查看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是水火不容的;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对着干,凡是资本主义赞成的,社会主义就坚决反对;凡是资本主义反对的,社会主义就坚决赞称。于是,就出现了“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宁要穷社会主义,不要富资本主义”、“穷则革命,富则修”、“穷光荣,富可耻”等许多反常的奇谈怪论。甚至把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拿出来大批特批,还说我们不要民主自由博爱人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现代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都是在批判封建主义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都是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体现,都是进步的、革命的、合理的、正确的。在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于一个世界的情况下,两种价值观正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趋近趋同。资本主义正在大量吸收社会主义的许多优点长处,社会主义没有必要与资本主义对着干。资本主义赞成的未必是坏东西,社会主义没有必要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反对的未必都是好东西,社会主义没有必要坚决赞称。无论是社会主义的苗还是资本主义的苗,我们都要;无论是社会主义草还是资本主义草,我们都不要。我们欣赏和羡暮富资本主义,努力建设富社会主义,坚决不要穷社会主义。至于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从理论上是完全进步的、先进的、无可非议的。虽然目前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提出来总比不提出来的好,坚持实行总比坚决反对的好。把不要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挂钩更是十分荒谬的、反动的。我们**党连几百年内无法实现的**主义都坚持不懈,还硬说实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时机未到,这不是十分可笑的事吗?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因此,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这四点,应当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愿望,即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1、经济富强
经济富强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是反对经济富强而主张经济贫穷的。
传统观念认为,资本主义强调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强调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就是所有的人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平均富裕;共同富裕是大家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齐步走,谁也不许比别人先富,谁要先富就受到批判打击。其结果,在建国初的三十年中,谁都不敢先富,只好维持共同贫穷的状态。现代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强调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不是所有的人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平均富裕,而是允许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多有少的共同富裕。谁要比别人先富,就会受到大家的赞扬、羡慕,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从而形成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家争先致富,从而带动所有人一起共同致富。
要实现民富国强,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中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中共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论断,已含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就为***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强调: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 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为此,必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搞活经济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广阔的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政治保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惟有如此,才能使国家和人民摆脱贫穷落后,逐步强盛和富裕起来,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政治民主
政治民主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是反对政治民主而主张政治专权的。
第一,选举制。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典型方式是代议制,即民众选择民众中的少数精英分子代行当家做主的权利。因此,选举领导人是民主政治的第一个核心内涵。民主政治中的选举,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自由选举,保障选举人的自由意志,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其次,各级首长实行有限任期制,定期更换领导人。再次,选举必须是选择行为,即选举人在两个以上候选人中选择一个。这就意味着,两名以上的候选人必须竞争同一个职位,选民从中选择一名候选人。总之,选举是体现“主权在民原理”的最为重要的环节。选举是民主的主要形式,民主很大程度上要靠选举来实现。民主的本质应是人民大众有充分的决定权,而决定权既可以用“肯定”即选举来行使,也可以用“否定”即罢免来行使。只要这两种决定权有一种得到真正行使,就是有充分的民主。 具体而言,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基层村民委员会的代表由选举产生,但各级人民政府的负责人不一定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但受本级人大的监督和考核。所任命的政府负责人要每年向本级人大进行年度述职汇报工作,人大可随时对其弹劾罢免,能否留任由人大进行信任投票来决定。考核合格通过信任投票的才能留任,被留任的在任期届满时才能平调或升迁;考核不合格的由人大予以免职,只能待岗或降职任用,不得升迁,免职造成的空缺由上级重新任命。 这种任命权和罢免权相分离的方式不同于选举,但也可以充分体现民意,所以是民主的有效形式。这种方式符合国家统一、政令畅通的要求,符合一党执政、党管干部的要求,适合现实国情,能够使民主和集中得到有机结合,易于实行且效率高,因此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充分民主的最恰当的方式,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第二,各政治主体的专门化、自主化、制约化。从横向上看,政党、行政、立法、司法等政治机构是独立机构,它们是专门化的、角色清晰的、职责明确的结构。从纵向上看,不同层级的政治机构都是相对自主的机构,而不是单纯只听命于上级机构的下属机构。横向的和纵向的各政治机构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某一特定政治机构控制或支配其他政治机构的单向影响关系。   
第三,不同意见的合法化。民主是共同体成员以普遍认同的程序和规则为依托,和平地解决利益冲突,使得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的积极行为得以持续进行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行为过程。因此,按特定程序,自由发表任何不同意见是民主的根本。同时,不同意见的合法化,是自由、平等的选举和各政治机构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制约关系得以实际运行的根本保障。
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求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议事,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在此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集体决策,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满足。实行民主集中制,还要求“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的个人专断。
美国政治民主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应享有的权利,包括个人生命的权利、个人自由自主行动的权利、个人尊严的权利、个人安全的权利、寻求和得到平等机会的权利、得到正义的权利、保持隐私的权利和私人拥有财产的权利。二是个人应享有自由,包括参与政治程序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意识的自由、集会的自由、咨询及获得信息的自由和表达意见及感情的自由。三是个人应有的责任,包括尊重人类的生命、尊重别人的权利、诚实、宽容、有同情心、证明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民主程序、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尊重别人的财产。四是政府及其职能,包括政府应当由人民来选,政府应当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政府应当保护民权,政府应当为大众的福利而工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是反对精神文明而主张精神愚昧的。
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内容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 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要建设精神文明,培育文明风尚,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4、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是反对社会和谐而主张社会动乱的。 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一)提高全民族基本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此文发表于2012、3、12--6、17 王振岳论著博客《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