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观看,《我们》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2010-11-29 01:14 316 查看
你来中国十天能写一篇小说,你来一年写一千个字已经很难,你来十年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转自http://www.douban.com/note/17522470/

一不小心,看了昨天cctv(大家)栏目,意外发现两位老外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且肃然起敬。

昨天的节目主题是我眼中的中国:美国总统奖获得者,主要是访问中国两周的美国优秀学生和以中国学生为主的观众对话。双方都是套话+无厘头土洋对垒,没什么新鲜的。直到两位外国人嘉宾发表观点,特别德国人阿克曼所说的一段话:

“你来中国十天能写一篇小说,你来一年写一千个字已经很难,你来十年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种对中国了解之深刻令我无法不被撼到。

载录如下

第一位是柯鲁 英国人

现在是名特食品葡萄酒公司的总经理

1949年生在中国

他的祖辈1912年就来到了中国

第二位是阿克曼 德国人

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

Q1:关于个人主义、爱国主义的关系

A(柯鲁):

首先有请柯鲁 有请我叫柯鲁 我是英国人

刚才也介绍了,但是你们一听我讲话,可能觉得有点不像外国人。

我是生在中国,大概三十多年是在中国度过的.

我觉得我很有幸经过了, 一个这么不平凡的几十年. 我想能在一代人, 造成这么大的进展和变化, 我觉得为中国人民也很高兴. 刚才提到有两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一个就是关于为国家做贡献的问题, 还有个人主义,这两种世界观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大的一个真实的区别

在美国爱国主义并不算是一个最高尚的一种品德,人文贡献的这种精神,在美国是比较受崇尚的

我觉得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一个长期受压迫的国家终于翻身了,是需要靠爱国主义做动力的.

我现在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了,我觉得中国也可以逐步从爱国主义往一种更人文的国际主义去发展,因为我处处看到的现在崛起的除了中国的经济和强大但是也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在其中

当然民族主义可以是好的,但它也可以有它的副作用,因为我小时候经历过很多的事情.

我作为英国人经常就背着圆明园和八国联军的包袱, 我一向都是很理解这个的. 我经常替英国认罪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我有点怕大同世界这个概念, 我就希望中国能够坚持自己独特的魅力,尤其在文化上.我觉得这方面不是说做得不好,中国的语言就保持得比较纯正.没有掺入好多这种外来语,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中国即使是在比较贫穷的时期,她对西方来说也是很有魅力的,因为她是一个有文化 有特色有其自己长久历史, 这些都是一些西方的知识分子从来都尊重的.

其实我提的也就是这两点

一是要保持中国的不同

二是希望有一种国际主义

能够再回到中国 谢谢

A阿克曼:

我到了中国第一次是1975年的时候, 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 所以我认识的中国跟现在这个中国,当然大不一样.

我跟中国的这个爱情故事三十多年了, 像每一个爱情故事开始的时候特别浪漫, 认识得更深刻的时候就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

我希望来中国这些美国同学们他们也发现了一个实在的中国。 不是一个全部美丽的中国,也不是一个不能忍受的中国

中国这几年的变化当然非常非常大, 好多人就问我你对中国现在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评价?我明白一个从贫穷落后出来的国家,发财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动力。有些人说中国人现在脑子里头就有一个发财的概念, 什么别的都没有。第一是不符合实际, 第二 我觉得发财也没有什么不好, 你们有这种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我希望你们都发财了以后, 除了这种物质上的成功以外, 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刚才我也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我觉得要分清楚,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两码事。我是个德国人,绝对反对任何一个民族主义, 我觉得民族主义只能带来灾难。

我觉得爱国主义是我爱我的国家, 并不觉得我的民族比别的民族更优秀、更好、更什么什么。

我觉得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可能不会有矛盾的。 为什么?爱国主义并不意味着所有政府要求你的事情都要做!

我刚刚从那些美国同学们的讲话发现, 他们特别关注是别人,是社会。 比方说教育 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问题上国家对你有什么要求。

你还是得考虑一下, 这个要求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所以我觉得一个无条件的爱国主义是盲目的爱国主义。

Q2: 美国有点像一个大熔炉. 其他国家的人到了美国, 在保持本身的文化同时, 会有很多其他的文化附加在上面. 那么在这样一种外来文化附加的过程中, 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传统文化

那么对于(中国)文化的这种独特性, 要不要排斥外来文化呢不是说要排外

A(柯鲁):

我是最不主张排外的, 但我觉得这些文化也不见得都能够用一种所谓大熔炉的概念来发展, 还是要坚持一些自己的文化传统的。

另外也可以创新,但是一些传统的东西还是要保留。

比方法国人就有原则, 就是区别万岁。他就是一个很倔犟的一个民族, 他就觉得我就是要跟这些英语民族要划清界限, 他们还是坚持了自己而且丰富了世界。我觉得中国也有这个责任,肯定。

Q3: 我们来到这里只有两周时间, 而你们来中国已经几十年了. 我很想知道在这么长时间里

以你们的经验什么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A(阿克曼):

我觉得一个使得中国能够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在中国非常穷和落后, 还有就是困难的时候, 我所接触的大部分中国人, 从来没有在那个时候自卑过, 或者贬低民族的一些价值. 至少在态度上, 愿意作为一个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平手自我看待, 从来不把自己的价值放低. 这个是中国的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优点.

Q: 这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国家)。 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两国会成为竞争对手还是携手共同前进呢

A(柯鲁):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我也经常来往于美国和中国之间, 我也发觉到有很多美国人都对于中国的崛起有一些不安的感觉。

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 克服一些偏见只能通过民族交流和精英们互相了解, 一了解就不会发生这些恐惧的这种事。

A(阿克曼):

我不是美国人 也不是中国人。 我是一个欧洲小国家的一个公民, 所以我就是对这种问题当然特别感兴趣。因为假如两个超级大国互相斗争, 那吃亏的都是我们小国家。

中国毫无疑问在三十到五十年里可以变成一个超级大国, 在欧洲 在美国 在西方现在对这种发展也有害怕。

一方面 我觉得确实需要我们加强互相理解这种努力, 这种交流从改革开放之后就开始已经三十多年了, 可是你可以看看,一出什么小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互相并不理解 并不认识对方。

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任务是我们要放弃超级大国的政治思维方式。

用几个词描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A(阿克曼):

你来中国十天能写一篇小说

你来一年写一千个字已经很难

你来十年什么都不知道

刚才用的一个词是多样化,我觉得这个比较合适,好像中国什么都有,中国什么都是,中国是一个又可爱 又可怕的国家。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