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绩效考核中,领导该如何评估员工的投入度?

2019-07-14 22:34 344 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e_tech_leader/article/details/95937668


管理心得


绩效是一把双刃剑,好的绩效管理能推动组织的目标管理,实现组织战略;但绩效做的不好,会打压团队士气,弄得怨声四起,对组织和团队的管理非常不利。
我承认绩效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组织管理中的绩效方案大多都是比较笨重的,如果是一些小的公司,真的不能照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不然大概率会做的不好,做的不好不但没什么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其实跟很多朋友了解到的信息是,他们公司现在的绩效体制也没产生什么实际意义。
我们真正引入绩效考核也不久,才刚刚起步,而且是小团队,还不敢谈什么经验心得,只是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有一个概念让我纠结了好久,那就是“投入度”,这个倒想拿出来聊聊。
作为管理者,我非常看重员工的忠诚度,而投入度能一定程度上反馈出员工的忠诚度,但是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绩效考核,绩效高的人,不代表忠诚度就高,所以,我还是比较赞成将投入度列入考核指标。
做好绩效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要确定公平合理的指标。什么是合理?可以量化、能给出参考值的才合理。特别是技术团队,现在大部分互联网技术团队都是属于支撑型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所以绩效的关键指标也比较难量化。目前来说,技术团队都会比较关注的指标有Bug数、代码量、任务量、任务完成率、培训分享次数等,因为有数据,不同业务再加上一个权重,所以可以参考,而像“投入度”这种指标就还是比较难量化的。
现在很多公司的做法是,将工作时长等同于工作投入度,我是持不同意见的,实际上太多因素影响每个人的工作时长,高投入度的人做起事情来,会很用心、很专注、很靠谱,会想着如何把一件事情做的更好更漂亮,效率也高,所以概念上跟工作时长不在一个维度。我很同意网上的一个观点,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一旦开始重视工作时长这种东西,我认为这种团队的效率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了。
那应该如何判断员工的投入度呢,说实在的我也没有什么标准,但是在考核排名评审会上,我有提到几个关键字。
一个是反馈频率,经常汇报和反馈的人,我们认为其工作上会比较投入,做到势必反馈,让上面以及一起协作的同时都了解自己任务的时间节点和情况,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靠谱的行为,这些员工一般都会有比较强的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做事才会投入。
其次,是否主动要活,一般职场上混,能偷懒就偷懒,虽然技术上我们不能讲“偷懒”等同成贬义词,因为不能排除有些人会用很多自动化的手段来“偷懒”,但是,能主动要活的员工,积极性都比较高,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投入度。
还有就是成长意愿,我认为进取心强的人,投入度很多时候都会比较高,因为关注自己成长,所以才会投入更高的热情,尽量把工作做的更好,这个在wiki文档数量,以及培训分享次数上也会有类似的体现。另外,成长意愿强的人,为了做好一件事,即使加再多的班也愿意。
以上三个指标,我会综合起来作为投入度的考量,虽然也不会有太多数据,但是平时有记录着一件件的事实,像重点任务项一样,再赋予权重,拿出来说,也是可以有理有据。
总结一下,管理者是要面向绩效的,绩效考核是很重要的内容,但是传统的绩效方案都比较笨重,有些公司甚至都不会引入绩效这种考核体制,而是使用其他的目标管理和激励方案,无论如何,引入绩效首先要依赖组织团队的实际情况;另外,我认为绩效考核中,需要重点考核投入度这个维度,因为投入度一定程度上能反馈出忠诚度以及执行力,但投入度比较难量化考核,我在实际中使用反馈频率、是否主动要活、以及成长意愿等三个指标,根据平时工作上积累的数据和事实来衡量。 
- END -感谢关注,觉得有启发,欢迎分享、点击“在看”,谢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