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双创升级:形成创新的场效应,创业企业抱团做大做强

2017-11-06 11:43 316 查看


今年是中国创业孵化事业发展30周年。1987年6月,中国首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孵化器事业从0到1。1988年,“火炬计划”正式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列为“火炬计划”。今年5月,为纪念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30周年,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创业孵化30年(1987-2017)》。
目前,我国各类创业孵化机构总数已超过7000
家,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底,全国纳入科技部火炬统计范围的众创空间有4298家、孵化器3255家、科技企业加速器400余家、国家高新区156家,共同构成接递有序的创业孵化生态。随着2014年9月中国提出了“双创”,2015年成为了“双创”元年,而众创空间的出现进一步发展了创业环境。
自2014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研究并编制《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进入高成长期的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征。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David

Birch提出了“瞪羚企业”的概念,即年营收达100万美金的创业企业,之后连续四年每年增长超过20%,这类型的企业约占当时美国企业总数的4%,但却创造了70%的工作岗位。
根据《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2017年中国“瞪羚企业”入选主要标准为公司成立时间不早于2013年,2013年总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2013-2016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或2013年员工总数不少于100人、2013-2016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或公司成立时间不早于2012年、2016年总收入不低于5亿元;或公司成立时间不早于2007年、2016年总收入不低于10亿元等。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是以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 2013-2016
年企业统计数据为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遴选与分析的基础。根据统计结果,2016年,高新区内的瞪羚企业数量达到2576家,比上一年增长491家,高新区整体瞪羚率达到2.75%。
此外,2016年,瞪羚企业群体占高新区入统企业的2.75%,对高新区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增加额贡献了28%,瞪羚企业群体营业收入增长率是高新区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率的8倍。
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王德禄在《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上表示,在新时代如何培养“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是中国创业创新的一个新课题。而在“双创”三周年之际,“双创”升级又来了,原因是时代与环境变化太快了。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王德禄认为,新时代的中国能不能走向创新引领,关键在于创新的生态。他认为,生态并非行政指令或政府安排,而是在集中的区域里集中创业创新的企业和资源,共同创新、交叉创新、连接创新。
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于2016年8月走访了美国东海岸波士顿以及西海岸硅谷的两大创新创业聚集区后,从人类历史上历次重大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中发现了非常类似的规律,即超高密度创新聚集区才能创造真正飞跃性的创新结果,因为在这样的聚集区内形成了创新的“场效应”。
实际上,无论是美国东海岸波士顿还是西海岸硅谷,创业企业从0到1和从1到N阶段的存活率都很高,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所有创新创业资源的高度集中。而在中国,可以类比的就是国家高新区。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2016年,我国共有146家国家高新区,总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高新区的发展,促进了瞪羚企业的相应发展。2017年,瞪羚企业共分布在132个国家高新区,其中前十家分别为:中关村650家、上海张江271家、深圳117家、广州111家、苏州工(苏州工业园区)82家、杭州74家、武汉东湖73家、西安56家、成都55家、天津54家,这十家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数总量占总量的半数之多。此外,厦门、重庆、长沙、济南、无锡、合肥、南京、东莞、佛山等高新区也进入前二十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近三期“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瞪羚企业名单,共196家企业连续三年被评选为瞪羚企业。这196
家瞪羚企业共分布在33家国家高新区内:其中中关村有71家,占 36.2%;广州有17家,占比8.7%;深圳和上海张江各有14家,各占比
7.1%;杭州12家、苏州工10家、天津9家、武汉东湖6家。此外,瞪羚企业高成长100强共分布在40家国家高新区内。其中中关村有 22
家,上海张江有11家,深圳有9家,武汉东湖有5家,广州、厦门、襄阳各有3家。
三年连续上榜的瞪羚企业在企业平均规模、盈利性、科技活动投入等各项指标表现突出,是瞪羚企业中持续性爆发式成长的代表。
根据《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三年连续上榜的瞪羚企业增速高达53.33%、2016年平均营业收入8.98亿元、平均净利润8939万元、群体平均利润率10.0%、平均员工数量515人、平均科技活动投入为5988万元、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为6.7、平均科技活动人员190人、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达到37.0%。
此外,三年连续上榜的瞪羚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年连续上榜瞪羚企业中,上市或挂牌企业占比更多,获得风险投资的能力更强。
赛伯乐投资集团副董事长李冬在《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上表示,赛伯乐是一家坚定以科技投资为核心的公司,而选择投资公司有两个核心——核心技术和变现能力。赛伯乐对瞪羚企业的扶持有两大系统,包括创融系统和产业系统,赛伯乐希望参与投资整个产业生态,以此来扶持瞪羚企业的快速增长。
王德禄表示,当前的创业创新呈现出三大新特点:新创业、新研发、新服务。新创业,即指创业要素以数据和连接为主;新研发,即以基础科研为主导的“硬科技”;新服务,即指火炬中心、长城战略研究所的瞪羚云平台以及类似赛伯乐这样的投资平台。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介绍,中关村、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广州开发区、株洲开发区、杭州开发区、贵州高开区、潍坊高新区等,陆续发布了瞪羚培育的相关政策;同时济南高新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南京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也正在筹划相关的瞪羚培育的计划。目前就发展来看,瞪羚企业状况已经成为评价国家高新区的重要指标。
武汉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副局长夏天作为高新区的代表介绍说,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积极推进瞪羚企业的国际化,帮助瞪羚企业拓宽视野,先后开展了六批国际留学,包括美国、以色列、德国、日本等地,特别是与世界500强、知名国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交流经验,管委会对企业出去游学给予50%的补贴;其次是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近3年高新区认定145家瞪羚企业,累计获得创投85亿元,对瞪羚企业除了给予上市补贴外,也对银行贷款按照25%进行贴息;平时的暖心服务,包括开展定期的交流活动,帮助瞪羚企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每周组织一次瞪羚企业头脑风暴,每月开展一次瞪羚企业座谈会,通过瞪羚企业和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对接,来促进瞪羚企业的成长。
瞪羚企业代表武汉佰钧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李志强表示,公司去年人员突破6千人、营业收入超过10亿,现在突破了7千人、营业收入超过15亿,而在公司对外拓展业务时,“瞪羚”身份十分重要,有了业内专家和政府的背书,公司资质可信度等自然就会提升。瞪羚企业代表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副总郑松柏表示,公司连续3年入选瞪羚企业、连续3年综合复合成长率超过了50%,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高新区政策配套的支持和鼓励。
对于广大的创业企业来说,从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毕业后,就面临着下一步企业发展和成长的选择,而国家高新区近年来在政策、资本、人才引进、配套扶持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是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聚集区,将大量创新创业及成长所需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创新的场效应,这对于创业企业从1到N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宁川)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创业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