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考研院校专业课选择及自动控制原理备考的宏观战略分析(二)

2017-10-18 15:35 393 查看
在上一节文章考研院校专业课选择及自动控制原理备考的宏观战略分析(一) 中,宝刀君手把手的给出了院校专业课的选择分析方法和步骤,在这一节里,我将继续奉献干货:专业课的备考策略。

俗话说:吃硬菜之前,先喝点汤暖暖身子。在看复习大法之前,宝刀君带领着大家先读一个小故事,是有关咱们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的故事。

    

林彪,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靠的绝非简简单单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深度思考”得出的对战场局势胜人一筹的认知水平。

林彪的军事生涯中,最有传奇色彩的可能要数“他利用大数据活捉廖耀湘”这件事。

1948年辽沈战役,每天深夜林彪都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听取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而林彪则认真细致地记录着大数据。在一次关于“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中,林彪敏锐地从一个数据的微小变化中察觉到了异样,林彪用三个疑问确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林彪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事实上,林彪可以如此笃定,正是得益于他高品质的勤奋——拒绝思维懒惰,坚持深度思考——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在林彪脑中形成了系统化的数据库,所以一旦出现偏差,他便可以及时发现不同,推理出准确信息,找出关键价值所在。

在林彪推理出情报的帮助下,新六军的指挥所很快就被连锅端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这位出身黄埔并留学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参加过滇缅战役的名将,想不到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这么快就被灭掉,输的不甘心,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当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断之后,他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

   

   故事读完了,对我们考研狗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比如说林彪坚持思考、要善于发现细节、充分的思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等等,宝刀君在这里想分享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得规律”的启发。

凡是应试考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说你考研的,你做完数学10年真题后,基本上就知道各章占的比重有多大,每一章的知识点它会出到什么样的难易程度,这类题型它的固定解题套路是什么?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也就是摸到了“规律”。

应用到专业课备考里面,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也是从它往年的考试真题中寻找规律,寻找各个章的知识点以什么样的形式考。宝刀君希望在今天给出备考策略后,各位同学能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寻找真题规律”的理念,换言之,就是所谓的研究真题!

下面我给出专业课自动控制原理的备考策略,分别从“粮草”、“策略”二方面来进行解读。

1

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收集货,这里的粮草指的是:你考哪个学校的专业课,你就把这个目标院校的专业课指定的参考教材(一般都是他们本校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材)、辅导教材、专业课历年真题搜集到手!

   


凭什么要这样做?

凭什么要用他们的教材,用我自己本科的教材不行吗?我就觉得自己的本校的教材编的好呀!



不是不可以,只是因为有些学校的专业课真题,有时候就往往来自目标院校的课后题的改编、目标院校出的辅导教材的练习题的改编。

以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为例,宝刀君当年做题时,就发现有些真题确实来源于课后题的改编,随手举一例,比如说2009年的时域分析题就来自于课本P102的改编:



这就启示我们,考哪里,哪里的课本教材不容忽视!甚至能有机会搞到目标院校这门课的本科生试题时,也要抓住机会找!

那么,指定的参考教材从哪查呢?我咋知道目标院校规定要用哪个版本的书呢?

上一节其实已经讲了,就是从目标院校的考试大纲上找,比如凡是报考西工大的,不管是报考自动化学院,还是航空、航天、航海学院的,只要你的招生目录上写的专业课是考:821自动控制原理,那考试大纲就是下面这个!  



从大纲上我们可以看出,大纲内容基本上是各章的一个简要介绍,有的内容要求是掌握,有的是了解,那么对于“要求掌握”的,我们必须引起重视,要求了解的,做到概念清晰,一般题型会解答即可。比如说大纲上写明了对于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要求掌握的是描述函数法,那么相平面法我们就可以分配较少的时间。

这里,宝刀君用最简短的话对821考试大纲做一个解读,考试内容基本是每章一道,即时域分析、根轨迹、频域分析、频域内的校正(一般是PID校正)、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不考动态性能分析和模拟or数字校正)、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侧重描述函数法的考察),对应到卢京潮课本的话,只考到第7章,第8章状态空间不考。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这个大纲是去年2017的啊! 虽然一般每年的考试大纲都不会怎么变动,但还是建议各位小伙伴们在每年在八九月份时,密切注意你报考院校的研招网出台的考试大纲!看看有木有变化,依据大纲来复习!

大纲中提到了卢京潮老师主编的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它长下面这样,卢老师编的书,深得我心,宝刀君还是很欣赏的,尤其是根轨迹、频域校正那几章的例题,好典型呦!真是爱不释手!



和卢老师这本教材配套的,还有一个孪生兄弟:《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也就是它的课后题解答,解析的也是很全,建议入手一本,爆个照如下:



除了上面这两本书,宝刀君当年辛辛苦苦在西工大老校区东门外的旧书摊里,还淘了另外一本辅导书:考研教案,诺,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现在还依稀记得当时买书的场景啊,书店老板用一口正宗的老陕话对我讲:凡是考研的学生啊,这本书人手一本,你看看这书名,考研教案,那就是针对你们这些考研学生的,你要是外校的,我建议你就最好买一本,我卖了这么多年书了,这本书一直就很火!

当年我对信息也是知之甚少啊,就半信半疑的听了老板的话,摸了摸口袋,拿出省了2周的皱巴巴的早餐钱,又买了这本书。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个人发觉作用不是很大,基本上平时用前两个教材能更多一些,因此对于这本书的建议:有钱就买,没钱不买!

最后再说一本辅导书:西工大出的三导系列丛书,《导教导学导考》,旧版是下面这个比较窄的版本,旧版当时我拿到手里和上面三本对比了下,发现和上面的内容都差不多,而且书的形状比较小,个人也不大喜欢,就没买。



现在这个三导都有更新的版本啦,都出到第6版了,当当上有卖的,略微有点贵,30多呢,如果你们图书馆收录的有这本书,可以拿来先翻着看一看,对比着感觉下,如果觉得好了,再入手!



教材、辅导书都有了,剩下的就是821自控真题了,至少把近10年的真题要搞到手,拿出来反复的做,这里顺便说一件宝刀君装逼的事儿:当年我拿到真题后,心想啊,我的笔记也要有特色啊,得给他起个好名字,恰好那会儿看到了张宇的考研数学真题大全解,好像宇哥也是借鉴了费马大定理中的“大”这个字,(因为很少见到什么定理叫大定理,“大”这个字突出了这个定理的地位很不一般啊),给自己的书起名叫大全解,于是乎,宝刀君也学宇哥去装逼,给自己的笔记起名叫“自控真题大全解”,也突出了大字!




哈哈哈,考研是件很辛苦的事,偶尔装个逼还是很好玩的~


“粮草”都有了,下来就是“策略”了!
2

策略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有策略!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考试真题类型为:没有选择题,没有填空题,更没有所谓的多选题,题型全部是解答题! 6道,每道25分,满分150分,另外,考试内容只考经典控制部分,不考现代控制理论部分!

既然题型是这样设置的,那么我们备考的终极目标就一点:认认真真训练这6大题型,总结出每种题型的解题套路!

只要套路深,铁杵磨成针!

基于以上分析及自身经验,宝刀君觉得专业课的复习可以大致分成2轮,第一轮是过课本加过真题,第二轮是定式训练刷真题,查漏补缺。两轮复习的备考策略如下:

『第一轮:过课本过真题』

1.搜集目标院校的近10年考试真题,按题型来整理做

     

不建议刚开始时就按照试卷的出题顺序做真题,建议按照题型分类来做。宝刀君当年做的就是真题的分类解析。怎么操作呢?举个栗子,比如说,我可以先做第一个类型时域分析题,那么我就把近10年的所有时域分析题放一块,做完后从   出题角度、答题套路、知识点考察看有木有相似的地方,重点是对解题套路的总结。

2.每一种类型的题做完后,自己抽象总结出一份“解题套路”

这个套路总结就是到时上考场后面对题型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按照流程写下来,就能拿分!

3.教材例题、课后题和真题“互动”

课本上的例题、课后题(尤其是每章的最后几道课后题)要认真做,尤其是要和真题进行“互动”。看真题是对课本上的习题做了一个什么样的修改,母题在哪?

真题按照题型训练一遍后,基本上课本第一遍也就过完了,第一轮复习结束,接下来可以进入第二轮的复习,即开始进入实战了!

   


  『第二轮:定时训练做真题』

1.定时训练真题,查漏补缺

   

每一套试卷做完后,总结出错的地方,回到对应章节,看知识点是否理解有误?如果某个知识点需要加强理解,需要新题来刺激、全方位理解题,那就可以再找找其他的参考书,如胡寿松的《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这本书上面有各个高校的自控考研题,可以拿来练手,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点。

2.研究真题

     

分析真题时,从知识点考察、易错点分析、陷阱在哪、同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异同、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怎么考?其他学校是怎么考察这个知识点的?等来分析,换句话说,这10年的真题就是你手上的“大数据”,你要像林大元帅一样静下心来去研究!

3

总结

关于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宏观上看,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落到解题上,自控的精髓就在于传递函数和特征方程,如果把这两个精髓搞懂了,每一章的题都不是事儿!

经典理论控制部分,这门课的大致框架如下图所示。



刚开始是采用时域分析法,主要是写出闭环特征方程,用劳斯判据来判断稳定性,然后呢,由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闭环极点有关,因此人们又尝试采用复域分析法,画出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图,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当系统的传递函数难以确定时,又可以通过实验法确定频率特性,所以就引出了频域法(频率响应法),频域法主要是通过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来判断系统稳定性,利用掌握Nyquist图和Bode图就可以判断。对于线性连续系统,都可以按照前面的这三个方法来分析。而对于线性离散系统,主要用朱利/Jurry判据来判断稳定性。线性系统分析完后,就轮到分析非线性系统了,它的稳定性呢,有两种方法可以拿来判断,一个是相平面法,一个是描述函数法。所以呢,整本书就是在教你在多个角度下,如何分析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

感慨:自控的思想,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看我稳不稳定,我就用多个维度去观察,如果不稳定了,那就及时去校正,使其恢复到稳定状态,这样的思想方法,无论是应用到做人、做事各个方面,放之四海而皆准呐!

END

                以上内容为“考研摆渡人宝刀君”原创,欢迎转发,未获授权,转载必究!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