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基于训练数据的全局优化水下畸变图像复原

2016-05-25 23:38 239 查看
本文为针对我所研究的课题水下成像所学习文献的总结,欢迎交流、批评指正。如需源程序、文献等请私信。

 

原文:A Globally Optimal Data-Driven Approach for Image Distortion Estimation(The Robotics Institut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010 IEEE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



注:这篇文献是基于模板匹配去除畸变基础上研究进展,我暂时还有诸多不懂得地方,敬请赐教



  提出的问题

    由于水面波动,对水下静止物体成像会得到带有畸变的图像序列,如下图所示



   常用畸变模型建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generative approach

典型方法是模板匹配,从而判定畸变类型,掌握先验知识,但易陷入局部极小值

  2.discriminative approach

典型方法KNN(K-nearestneighbour),通过观察值来判断畸变模型,具有随机性,计算量大。

   整体思路

   作者很好地结合了generative approach以及discriminative
approach,提出了基于拉操作(pull-back)的图像复原方法。



    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按照一定规律对畸变图像序列进行采样得到很多点,每一点代表一种畸变模型,并通过model-tracking的方法(参见我的文章),对其进行畸变模型建立(这一过程是十分费时的),作为先验知识。然后,针对要处理的图像序列,找到与其相似度最高的点,做其相应的去畸变操作,得到新的点。再重复以上操作,通过不断迭代,最终收敛到复原图像。

    处理过程包括匹配相似度最高点(generative approach)以及“拉操作”复原,但在复原过程中,不用再重新计算畸变模型(discriminative
approach耗时的原因),有效的结合了两种方法。

    收敛性问题:两个条件

    假设:对于对于同一物体的两幅畸变图像Ip和Iq,即使它们的畸变参数不同,去除畸变参数也不同,但是它们共享信息很多。使用Iq的去畸变操作于Ip(写作G(Ip,q)),同样可以使得Ip减少畸变程度,在原文中有数学证明。

  (1)每一种畸变模型与一对参数一一对应,并且该函数的表示的平滑的。

  (2)样本数据在靠近原点处分布的更加密集,远离原点处稀疏。

     即在训练样本中,畸变较小的数据占大多数,畸变较大的数据占较小数,并且不能超过一个范围,如下图所示。



   

   所需训练样本数目



    所需样本数目是三个参量的函数,这三个参量分别代表:预测畸变模型的准确度、表征畸变函数的参数以及表征数据采样模型参数。

    实验结果

     
对确定的水体条件,样本数据N=1000,使用10幅作为测试。与K-NN算法做性能对比,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a)表示随着叠加次数增加,结果是收敛的b)表示与NN算法相比,最终结果的误差更小,尤其是在样本容量较大时c)表示当样本数据更接近原始点时结果误差更小,d)反之误差加大e)表示当使用多临近预测时所需样本数量更小
  
   实验主观效果如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