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浪潮之巅(公司篇)

2014-05-18 14:36 99 查看
1.AT&T

AT&T 原名贝尔电话公司。1877年成立。

1984年,由于美国反垄断法的要求,AT&T的市话业务被分离出去,贝尔电话公司也从此改名为AT&T公司。AT&T公司只从事长途电话业务和通信设备的制造。(市话分离)

1996年,AT&T公司重组,分离成从事电信服务业务的AT&T,从事设备制造业务(语音交换设备)的朗讯和从事计算机业务的NCR三家公司。贝尔实验室也一分为二,朗讯公司获得一半科研机构和贝尔实验室名称。划分为AT&T的一半科研机构组成了AT&T实验室(后改名为香农实验室)。

2000年,朗讯将其无线设备部门单独上市。

2001年,AT&T公司分成长途电话,移动电话,企业服务和宽带四家公司。

2005年,AT&T被SBC公司并购,成为新的AT&T公司。

2006年,朗讯被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并购。

——————

反垄断法逼着公司追求技术进步。当一个公司开始垄断一个行业时,它会更多地利用自己的垄断资源,而不是靠技术进步获得更多的利润,毕竟前者比后者容易得多。

靠卖设备的一次性销售增长对公司的长期增长意义不大。

本来,AT&T的电信业务和设备制造相辅相成,是个双赢的组合。(针对1996年的那次重组)

评价一个上市公司的好坏,其实只要看那些最优秀的人是流进这家公司,还是流出这家公司即可。

2.IBM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公司、第二大软件公司、第二大数据库公司(第一大软件公司微软,第一大数据库公司甲骨文)。

ps:现在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已经是甲骨文了。见链接

IMB拥有当今工业界最大的实验室IBM Research。世界第一的专利申请大户。世界上最大的开源Linux服务器生产商。

1976年,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1981年,IBM-PC诞生,性能优于苹果公司的Apple系列,一举占领了3/4的微机市场。

2004年底,IBM将个人电脑部门卖给了中国联想公司,彻底退出了PC市场。

——————

IBM的主要客户是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直到今天。

IBM卖计算机的方式是和大客户签大合同,而且是计算机和服务绑在一起卖。

IBM在经营上相当保守,一直固守在自己的核心领域,即使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也是针对企业用户而不是个人用户。

IBM认为科研必须和产品相结合。

过去一个公司想要开发计算机,必须是硬件,软件和服务一起做,这个门槛很高。但IBM-PC却很容易仿制。由于兼容机的出现,IBM沦为了众多PC制造商之一。

IBM利润增长的原因在于:不断淘汰不挣钱或挣钱少的部门,扩充利润高的部门。不断淘汰毛利率非常低的业务,使全公司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有时,即使花很多时间和金钱,不一定能创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IBM的两次重大转型: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从计算机制造到服务。

3.苹果公司

1976年,乔布斯创办了苹果公司,同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的个人电脑Apple-I问世。

1984年,第二代苹果机麦金托什问世。麦金托什拥有交互式图形界面,且硬件部分性能优于同期的IBM-PC(1981年IBM-PC诞生),而操作系统领先当时候IBM-PC的操作系统DOS整整一代。

1985年,乔布斯与新CEO斯卡利开始权利斗争,乔布斯失败离开苹果公司。

1996年,乔布斯以顾问的身份回到苹果公司。1997年接管了多年亏损的公司。

1998年,iMac诞生,苹果重新盈利。

2001年,iPod诞生,颠覆了音乐产业。

2007年,iPhone诞生,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

2010年,iPad诞生,苹果市值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值钱的IT公司。

2011年,乔布斯去世。

——————

最早的苹果机实际上做不了什么事情,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那就是计算机可以进入家庭。

期权,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价格,比如当前市场价购买股票的权利。关于期权的通俗介绍,可以看下面一个链接

4.英特尔

全世界大半的PC和服务器都使用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CPU)。

1968年英特尔成立。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公司如IBM,DEC都是自己设计CPU的(前面在IBM那节提到过:过去一个公司想要开发计算机,必须是硬件,软件和服务一起做,这个门槛很高)。而英特尔生产的CPU只是用来补充大公司看不上的低端市场。虽然性价比很高,但并不是尖端产品。

1981年IBM为了快速推出自己的PC(因为苹果公司当时候已经开发出了Apple-I),直接用了英特尔的8086处理器(为了赶时间没有自己设计CPU了)。后来的兼容机为了和IBM-PC兼容,处理器全部采用英特尔的。

1985年,英特尔继摩托罗拉公司之后,第二个研制出了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

1989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80486,80486加入了浮点处理器。靠80486的销售,英特尔超过了所有的日本半导体公司。

1993年,英特尔推出了奔腾处理器。奔腾处理器的速度达到了工作站处理器的水平,高端微机开始取代低性能的图形工作站。

2005年,基于ARM的处理器占到了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的98%,英特尔在这个市场明显落后于高通和德州仪器公司。

2006年,英特尔的手机处理器部门卖给了Marvell公司(美满电子),退出了手机处理器市场。

2009年,四核处理器问世,英特尔继续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占优势。

2012年,英特尔宣布要重回移动终端市场。

——————

目前英特尔公司的CPU还是采用的复杂指令集(CISC)。8086产生的时候,并没有精简指令集(RISC),而英特尔为了和8086兼容,在以后的80286和80386中继续使用了复杂指令集。20世纪90年代,只有英特尔一家公司坚持采用复杂指令集。

市场的倾向说明用户对兼容性的要求比性能更重要。

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50%之后,就不用再想着去将市场份额翻番了。也就是说,这家公司必须去挖掘新的成长点了。(诺威格定律)

迄今为止,英特尔在微机处理器之外的芯片开发都不是很成功。(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属于微机)。

目前平板电脑本使用的是基于RISC的芯片。具体来讲是用ARM公司的产品。ARM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把它的CPU设计提供给各个半导体公司,由后者集成到它们的芯片中。

目前IBM已经垄断了任天堂、索尼、微软三大游戏机处理器的市场。

ARM芯片是由英国ARM公司设计,但ARM公司本身不生产。都是由其他厂家购买ARM芯片的设计图纸,然后生产。Intel(Intel 是 ARM 最大的客户),三星,MTK,nVidia,TI,中兴等这些都是ARM芯片主要生产厂家。

5.微软

1975年,微软公司成立。

1981年,微软为IBM-PC提供DOS操作系统(同时的因特尔是提供CPU)。

1990年,微软推出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3.0操作系统,随后苹果公司的市场迅速萎缩。

2004年,微软进入搜索领域,和Google开始竞争。

2011年,微软和诺基亚达成协议,为后者提供手机服务。

——————

IE浏览器通过与Windows捆绑,马上打败了网景公司。

微软擅长的是客户端软件,而非服务端的软件。

2010年苹果市值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目前我们依然看不到微软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个人用户今后上网的终端上有任何反败为胜的可能。

关于微软的收入来源可以参考下面这个链接

6.甲骨文

1977年,埃里森创建甲骨文公司。

1979年,甲骨文公司开发出一款商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2。

2000年,甲骨文和IBM(DB2),微软(SQL Server)在数据库市场上基本三足鼎立,此后,甲骨文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对手。

2005年,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IBM和微软的总和。

2010年,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50%,并收购了太阳公司。

——————

树立起只开发软件,然后赚取软件的使用费这个商业模式的公司有两家,在个人计算机领域是微软公司,而在企业级市场则是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目前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截至2013年)。(已经取代了IBM,链接)。

IBM在关系型数据库上起步晚于甲骨文,开发出了自己的数据库系统:DB2。 微软也有自己的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一个产品线较长的公司,在某个产品上常常竞争不过专门从事这项产品的专一公司。

2010年以前,甲骨文最大的硬件合作伙伴是惠普公司,后者为甲骨文提供数据库的服务器。2010年,甲骨文收购了太阳公司。

太阳公司的产品有:

1.SPARC处理器。曾经比英特尔的 X86系类处理器更快的中央处理器,但是现在速度比英特尔的慢,价格更高。

2.SPARC工作站和服务器。价格比同性能的Linux服务器贵一倍,但是优点是可靠性好。

3.操作系统Solaris。是Unix的变种,比Linux安全可靠,但是Linux借着开源和免费,抢占了Solaris大量的市场份额。

4.Java。太阳公司没有找到挣钱的办法。

5.买来的开源数据库MySQL。

6.买来的存储设备公司。

埃里森的措施:

1.突出太阳公司SPARC服务器和廉价的Linux服务器的区别,把SPARC服务器和甲骨文的数据库捆绑去和IBM的设备竞争。

2.Solaris操作系统新版本不再开源。

3.利用MySQL和Google打官司。因为Google不仅是MySQL最大的免费使用者,而且旗下的Android用的是Java,却没有付过钱。

甲骨文公司的发展平淡无奇,更多的是靠着很好的管理和经验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甲骨文的成功,也再次说明了创始人和领袖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埃里森,就没有甲骨文辉煌的今天。

附:截至2014年3月全球数据库排名

1.Oracle

2.MySQL

3.SQL Server

4.PostgreSQL

5.MongoDB

6.DB2

7.思科

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不同网络设备厂家采用的网络协议不同,每家公司都要推广自己采用的协议,没有哪个公司愿意为其他公司做路由器。思科的产品就是多协议路由器。

1986年,思科公司成立。

思科的毛利率高达65%,不仅在整个IT领域大公司里排第二位,仅次于微软的80%,也远远高于一般人想象的高利润石油行业(35%)。

程控交换机,全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通常专指用于电话交换网的交换设备。用于语音数据的交换。

思科公司的真正对手是中国的华为公司。

思科内部存在一个和IBM类似的问题,一些部门虽然毛利率相比整个行业并不低,但是扣除研发,市场和管理等费用,就成为亏损部门。在华尔街的压力下,思科不得不放弃这些低利润的产品,当然,思科在高端产品和新产品上的优势是华为短期无法相比的,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只剩下高端产品,那么它就再也不能成为全行业的垄断者。(IBM是放弃的PC部门,不是核心部门)

VoIP(Voice over IP),即用互联网打电话。为了保证一个电话语音数据包能及时地传递到对方,它会将包复制多份通过互联网上的多条线路进行传送,这种做法比传统电话的传输效率低得多。

8.雅虎

1995年,雅虎公司成立。

1996年,雅虎公司上市。创下了新公司上市最短时间的奇迹。

——————

在广告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即拥有一流品牌的公司必须在第一流的媒体上做广告,即使一个二流媒体有着同样的受众群,一流公司也不会在上面做广告,因为那会影响自己的品牌。

雅虎的主要收入靠传统的品牌广告(互联网门户网站)和在线搜索广告(雅虎搜索)。

在投资人看来,雅虎的唯一价值就是拥有两家亚洲顶级互联网公司——日本雅虎和电子商务公司公司阿里巴巴相当多的股份。

在互联网领域乃至整个IT领域,常常是赢者通吃的格局。

9.惠普

1939年,惠普公司成立。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振荡器(音响工程师使用的电子测试仪器)。

1966年,惠普进入计算机市场。成为IBM以外7家小公司之一。

1984年,惠普进入打印机市场 。

2005年,赫德接掌惠普,开创了惠普的五年高速发展期。

2010年,赫德因为性骚扰案引发的滥用公款事件辞职。

——————

惠普已经由一个高科技公司变成了一个以家电为主的消费电子产品公司。

一般来讲,公司会卖掉利润率低的,对自己没有用的,前景不好的部门并买进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帮助的公司。

1999年,惠普的产品线分成三个方向:

1.传统的科学仪器,比如万用表,示波器。

2.医疗仪器,比如核磁共振机。

3.计算机及外设。

欧美公司十分鼓励和支持代加工即OEM式的亚洲制造,这样可以降低它们的成本,但是会千方百计阻挠亚洲公司打造自己的品牌,因为这样会对它们产生威胁。

10.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在无线电通信方面实力很强,拥有全球领先的调频技术和天线技术。

美国通信界对通信有一种通用的分类方法:有线单向(如闭路电视),有线双向(如电话),无线单向(如收音机),无线双向(如手机电话和WI-FI)。

AT&T是有线通信之王,RCA(美国无线电公司)是无线单向通信老大,而摩托罗拉则是无线双向通信的霸主。

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在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处理器三个领域都是世界上技术最强的。

现在的手机里面没有几个芯片,而且核心的只有一个,只要找德州仪器等公司买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无数手机品牌的原因)。要想在今天的手机市场上站住脚,功能,外观的设计和质量及技术含量同样重要,商业和市场的开拓更是不可偏废。

2011年,摩托罗拉一分二,分成了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两个独立上市的公司。同年,Google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并在2012年完成收购。

11.太阳公司

太阳公司在2001年的高峰期,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打败了包括IBM在内的全部工作站和小型机公司,而依靠它的Solaris(一种Unix)和风靡世界的Java语言,成为在操作系统上最有可能挑战微软的公司。

太阳工作站早起采用摩托罗拉公司的中央处理器,后来自己研制出SPARC精简指令集,将工作站的性能提高了一大截,并保证了工作站在跟DEC和惠普小型机的竞争中最终胜出。(2000年精简指令集都做不下去了,很多采用英特尔的产品了)。

一种操作系统能否得到推广,关键看有多少应用软件可用。

依靠硬件实现的利润是不断下降的,而IT服务业的利润则是恒定的。

为了满足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和开发应用程序的需求,太阳搞出了相应的基于Java的JSP开发环境,微软则搞出了基于自己的VB的ASP技术。2005年以前,全世界网站的对外接口基本上非ASP即JSP,前者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使用的服务器是戴尔和惠普等微机厂商的服务器;后者对于的操作系统主要是Unix,使用的服务器则是太阳,SGI,IBM等工作站和服务器厂商的产品。近年来,PHP抢占了很多网站对外接口的市场份额(PHP跨平台)。

2010年,太阳公司被甲骨文收购。甲骨文和太阳公司的共同王牌是,它们能将服务器硬件和数据库软件的整体性能优化得非常好。

太阳公司失败的原因:

1.人才体制。太阳公司是典型的平庸大锅饭式的管理。

2.没有将太阳与微软的操作系统之争和互联网开发工具之争放在和惠普、DEC等服务器公司的市场争夺上。当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碎的时候,太阳公司的服务器和工作中为主的硬件业务急转直下。然后公司找不到稳定的利润来源和新的成长点。

12.诺基亚,3M,GE公司

1992年,诺基亚才将移动通信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

基于模拟电路和信号处理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完全被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垄断。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基于数字电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越加明显。1982年,欧洲就制定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标准,简称GSM,而诺基亚则抓住了GSM的契机。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GSM移动通信电话网络就是由一家芬兰公司运营的,其系统架构的主要技术支持公司是瑞典著名的爱立信公司,而手机的提供商则是诺基亚。

1998年,诺基亚超过摩托罗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

2007年,诺基亚占全球手机市场的40%,达到顶峰。

2008年,诺基亚收购symbian手机操作系统,它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2010年,由于Android的崛起,symbian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这一年4季度,symbian的市场占有率被android超过。

2011年,诺基亚决定放弃symbian,转向微软的Windows Phone 7。

创新力是3M公司近百年来长盛不衰,并且成功地从矿产公司转变为电子和日用品公司的根本原因。

3M公司转型成功的关键有三条:

1.坚持以创新为公司的灵魂。

2.在适当的时候强制淘汰一些看似还在赚钱但是前景不是很好的产品。因为旧的业务部门的主管们因为一直在为公司赚钱,因此在公司里发言权很大,很可能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妨碍公司转型。

3.3M的发明和产品都是针对广大用户的,而且都是消费类的。消费类产品相比于针对企业的产品,营业额相对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

GE :通用电气公司。世界上最大的联合体公司,由爱迪生创立的。

业务包括:全球基建架构部门,GE(企业)金融,GE(个人金融),电视新闻网NBC和环球电影公司,医疗保健部门和工业部门。

总结:1个跨国公司能够像诺基亚那样做到一次成功转型已属不易,像3M和GE那样一百年来长盛不衰的更是凤毛麟角。3M是靠硬性的制度维持其创新,而GE则是靠不断开创新的产业。

13.Google

佩奇认为,只要把互联网的内容送到千家万户就行了,至于互联网的内容是谁的并不重要。今天Google的服务已经超越了互联网索引的内容,但是Google所有的服务至今遵循这个原则,这是Google商业模式的核心。比如Google新闻实际上不是它自己的,而是它索引别人的新闻,方便大家查询。Google最神奇的Google Earth其实也是从第三方手里买来的数据,Google做了一个大家容易使用的界面。(对内容进行索引)

Google服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直接面对最终用户。这样的商业策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Google的商业风险,就像不论经济形势好坏大家都要购买日常消费品一样,大家也要上网(这里和3M公司一样,3M的发明和产品都是针对广大用户的)。这就是Google前CEO施密特讲Google有很好的抵抗经济衰退的原因。

Google的商业模式就是搜索广告。但是如果采用竞价排名会影响到Google的声誉,所以Google对网页的排名本身保持完整的客观性,而在网页的其他地方嵌入付费广告。此外Google还会在页面中注明,哪些是广告商的链接,哪些是搜索结果。

Google在早期并没有刻意追求营业额和利润,而是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用户群(这一点和微软很像),当用户规模很大是,在Google上随便放点什么广告,都会有很好的效果。Google虽然广告投放数量不多,但是收费比传统的互联网广告贵10倍。

Google早期的员工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能写一本书。Google的创始人,执行官和大部分员工都懂得,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在整个业界,在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赢得大家的信赖。

Google是研究和开发不分家,Google基本上没有研究部门,所有开发人员遇到实际问题需要研究时,因为没有可以指望的研究做后盾,只好自己做研究。所以招了很多动手能力强的博士。Google成了全球单位办公面积博士最集中的地方。

Google是最早提出云计算概念的公司。Google最早开发云计算平台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把大量廉价的服务器集成起来,完成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功能。由于这些廉价服务器可靠性非常差,性能和IBM或太阳公司的大型机相差甚远,所以在架构设计时就把容错性和并发处理能力考虑得非常周全。到2006年,Google的云计算平台基本完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云计算的产业链一旦形成,对现在信息产业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2007年底,Google联合全球几十家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成立了Android联盟,Google和苹果的手机世纪大战正式拉开序幕。今天的苹果依旧是通过硬件实现软件的价值,把一条产业链从头吃到尾,无论做到多么好,总是“竖着”吃5%的小众市场。而Google学的是当年的微软的做法,是横着吃整个市场,它只关心最终要的操作系统的部分,而把上下游全部交出去。比微软更绝的是,Google的操作系统是免费的。

1998年,Google成立。

1999年,美国最大的两家风险投资公司KPCB和红杉资本同时投资Google,这是这两家公司第一次同时投资一家初创公司。

2000年,雅虎采用Google的搜索引擎。

2001年,Google推出搜索广告系统AdWords,施密特成为Google正式的CEO。

2002年,美国在线采用Google的搜索引擎和广告系统,Google占到全球搜索流量70%。

20007年,Android联盟成立。

2008年,Google推出了Chrome浏览器。

2010年,Google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市场占有率超过苹果的Iphone,浏览器Chrome也从微软手中夺得15%的份额,但是在社交网络上一直不敌Facebook。

2011年,佩奇接任CEO。

2012年,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