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评《Flappy Bird》的评价机制如何推高游戏排名

2014-02-15 09:03 127 查看
作者:Michael Silverwood

 

如果你曾自主发布过一款手机应用或游戏,你可能就会针对《Flappy Bird》神话而自问:它究竟是如何在一开始就称冠App Store榜单?

 

当然,已经有许多文章探讨过它如何“病毒式传播”,为何其玩法具有“成瘾性”—–但正如多数应用开发者所知,这些并非其初始发展的真正动力。没错,你的确需要一款过硬的产品,并且如果其设计具有内在病毒传播性,你当然会获得巨大的优势,但在这些属性生效之前,你还需要首批大规模的下载量来作支撑。

 



 

Flappy-Birds-Ranking(from nativex.com)

 

所以一款零营销投入的游戏究竟是如何冲向许多发行商至少要投入8万美元通过付费用户获取渠道,才能问鼎的App Store排行榜顶端呢?我相信《Flappy Bird》的这一成就完全要归功于用户评价。

 

为了理解其中原因,你首先要知道App Store排名算法运行原理。苹果很显然不会公开这一信息,但据称许多应用开发者认为该应用商店当前的排名算法类似以下公式:

 

排名=(过去数小时的安装量)+(过去数天的安装量)+评价(星级评价+评价数量)+粘性(应用开启次数)+销售额

 

《Flappy Bird》在12月份从零下载量一跃升至成千上万次下载量,通常这可以通过付费营销(购买安装量)而促成。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其开发者在传统的用户获取渠道上投入资金,那么一款应用还会通过什么方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晋升至榜单前列?

 

多数开发者关注的是安装量,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苹果很重视用户评价和粘性。有人称《Flappy Bird》开发者Dong Nguyen可能使用了刷排名的工具来推动下载量和评价游戏,虽然这当然会促成首轮下载量,但似乎还有一些更为简单的东西可能是其首轮用户评价潮出现的原因。

 

在游戏的早期版本中,玩家每次访问结束时都会出现一个“评价”按钮,但这个按钮处于玩家可以点触玩游戏的同个地方。因此,如果玩家想继续玩游戏,就很容易点击到评价按钮。这就是所谓的黑暗模式:即用户界面设计有意引导用户去做那些他们原本并不会主动去做的事情。用户在游戏结束时会条件反射式地记得玩游戏的按钮在哪里,并快速点击,但打开的却是App Store评价页面。

 

从Dong Nguyen如何设计《Flappy Bird》以及幸运获得成功的所有描述来看,这个按钮的位置可能是随机选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它让用户评价推动了安装量的增长。

 

Zach Williams通过研究该游戏在iTunes的数据发现,当《Flappy Bird》晋升为第一名时,它每天收到了400条评价。一天之后,其每日评价达到600条,到1月底,它每小时所收获的评价就超过了这一数据。App Annie报告曾指出,《Candy Crush Saga》发布几乎一年半之后在美国所收获的评价总数也才40万,而《Flappy Bird》仅一个月就在美国收获了70万的评价数量。在它达到这一规模后,为该游戏iTunes评价也迅速成为一种病毒传播现象,游戏的黑暗模式也成了不必要的设计,并在更新版本中被移除。

 

虽然用户评价当然不是《Flappy Bird》的唯一成功因素,但我相信它们在游戏异常的生长曲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游戏最有趣的数据点之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