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悟道:一位IT高管20年的职场心经 读后记录

2013-01-25 11:27 176 查看
读了记录下来,也许是下载拷贝做的太多了,不会认真去领会,本人也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也没有努力思考的习惯,但是很佩服前人的经验之谈,实在不能糟蹋了作者的心血,稍微整理一下,方便以后再看,可以多受益一点。

1.工作vs事业

别跟我谈事业,先把工作做好。

别跟我说理想,先把饭碗端好。

志不可天天立,道必须日日修。

没有实力,一切皆为妄谈。

修炼是硬道理。

事业之前,恐怕你还是要先把它当作一份工作(Job)。不管你是不是把你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你首先要把它当作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得好,做得长久。

当然不是。你是不是真的当成工作,老刘认为有以下几条标准:

第一,时刻想到工作是你和你的家庭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

第二,你工作中的付出是以工资(奖金)为交换的,因此,你的工作是不是对得起你的工资是从良心上检查工作态度的最基本条件;

第三,因为你的工作出色和优秀,所以你能够得到表扬、加薪、升级,这就是满足你心里要求的基本途径,你愿意为此付出;

第四,工作是有环境的,这个环境未必总是对你友好,这种对非友好环境的忍受和抗争是你获得的工资奖金所支付的一个部分,这其中包括了你那个叫人难以忍受的老板和老板娘;

第五,……

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就有理由怀疑你的"事业"是否能够像你期望的那样获得成功。

你要是还不服气,那你就告诉我,你的"事业"到底是什么?

2.修炼

人生本身就是不断的修炼。修炼对人生之重要,说高了是追求境界,说低了是快乐生活;说大了是为了事业,说小了是为了生存。

然而修炼本身却是一个接一个的痛苦甚至煎熬的过程。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修炼本身就是每天对自己的挑战,之所以叫做修炼,就是因为你必须做你不善于甚至不愿意做的事情。

没有任何外在动力的学习实在是少之又少,人们的学习,通常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外界的压力,包括过上退休生活的老人家们。回到打工的现实生活,不断的学习会把人们搞得食不甘味、寝不甘寐。为什么呢?通常是源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在人生中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种,是上下的转换,譬如你从小兵升到了连长,你就要学习如何管人,再升,你就要学习如何"搞政治";也有"倒过来"的情况,譬如你从封疆大吏转到天子脚下,你就得学习如何写好奏章,你就要学习朝中礼仪;再一种,是工作的变换,譬如你原来工程师做得好好的,偏偏喜欢上了销售,于是你就得学习怎样和客户打交道;再譬如你原本是销售,却忽然变成了咨询的角色,你就得学习做顾问的思维方式和一整套的做事方法。关键之处在于,这种角色的转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因此在不得不学的时候,你就会有很多的"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搞得自己痛苦不堪。在这样的时候,如果你告诉自己说,这就是修炼嘛!或许,就会"痛并快乐着"了。

再说"适应"。任何人在一个地方呆惯了,换了环境都会紧张,甚至有时候会感到无所适从。以老刘的观察,除了刚刚离开校门的学生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之外,越是有经验的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越高,反抗心理也就越强。因此,要真正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就只好在这种变化当中主动地修炼自己,别无他法。如果你真的修炼到家,你能够把环境改变了也说不定。

修炼也并非完全都是被动,"追求"就是相对主动的一种,说"相对",是说你并不是非做不可,有谁规定一个人一定要有追求呢?然而追求本身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因为所有追求的驱动都来自于竞争。在追求中的修炼大概是最痛苦的一种了,然而也可能是最叫人享受的一种,前提是你真的把它作为一种修炼。因为,任何追求都有可能失败,其实对于修炼来说,成功与失败是一样的--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失败使你登到更高的修炼境界。因此对于你来说,叫做"Nothing Lose。"不算阿Q吧?

曾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个"省",是修炼的关键。许多的心得体会在"省"中获得,不信?您也"省"一"省"看。

3.从"胡说八道"说起

"胡说八道"一词源于道教。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老与得道成仙,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八个阶段,也就是八道。哪八道呢?一为入道,进入道门;二为学道,学习修道的理论和方法;三为访道,对道的研修要请高道大德加以指点;四为修道,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五为得道,通过修行、参悟,自己的道行日益高深;六为传道,有了道行,不仅要个人修持,还要普度众生进行传道;七为了道,通过上述修道的过程,你终于脱胎换骨完成了修道的过程;八为成道,也就是升入天界成为神仙了。

北京话里说一个人做事讲话不靠谱经常用"不上道儿"形容。意思是说做每一件事都是有道可循的。因此,对于新人来说,初学之时,是否"入道"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入道"更重要的是"入正道",如果入了歪门邪道,比不入道更惨。以销售为例,正道自然是如何掌握自己的产品,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如何为客户提供可以为他解决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客户解决他的实际问题。歪道呢?杀价、行贿、分钱。歪道的招数,通常都比正道短期内更快更有效,因此就像吸毒一样容易上瘾。一旦走上这条道,就离死不远了。

再说学道。我们公司里的任何一份工作,不管是市场、销售、技术、服务,还是人事、财务、沟通,都有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学道的过程中,很多人不太在意这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领会。认为只要做就好,其实不然。以市场为例,如果你做市场,又不了解市场工作的基础理论,你就不能深刻的理解市场对于公司业务的重要性,你就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才能使你的工作更加有效。

三说访道。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公司里有前辈,有上司,有同事,公司外有客户,有伙伴,他们都是你的老师。"访道"常常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在访道过程中常有的事情。关键是你有没有"访道"的冲动和需求,有没有访道的技术和技巧。

四为修道。修道最难。因为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放单飞"了,更有可能你已经带了一个队伍。你不但是一个战略的执行者,你同时可能也是战略的制定者。你前面可能有路,也可能无路。你开始经历风风雨雨,波澜起伏。你开始不爽,遭受打击。一言以蔽之,你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个也少不了。一个过不了,就到不了下一个阶段--得道。

所谓得道,道教中自然有他的定义。公司里头,要说得道,恐怕很是难界定。但是也确实能见到一些"道行高深"的人士。任何一个复杂的案子到了他们手里便迎刃而解。他们的举重若轻、他们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好生叫人敬仰。可惜这样的得道人士是凤毛麟角。

最后说传道。道深之士,传道乃是一种责任。公司里的资深经理、资深销售、资深战略人员都是"道行高深"人士。他们有责任随时随地的"传道"。能否很好的传道,恐怕也是界定他们是否真正"得道"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道行高深"人士,还必须"道德高深"。有"道"无"德",不如无道,与"魔"相差无几,让这种人"传道",恐怕就不是"误人子弟"的问题,而是毁人一生的大 事。这样的情形,在公司里也并不少见。

4.对"批评"和"锻炼"的传统误解

老刘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增值批评",大致是说,你批评别人,一定要让别人在你的批评中得到些什么。至少,他应该知道他为什么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如何弥补,以后如何避免。要做到这些,"评"比"批"重要。"批"的目的是要他端正态度,叫他重视你下边的"评"。"批"是手段,"评"才是目的。很多做经理的只"批"不"评",多半是因为他只知道事情的错误结果而并不了解事情的错误原因。有时候是不想了解原因,而有时候是只知道过程而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把原因归结为办事的人"太笨",脑子进水。这样的经理,只需要问他一句"你是干啥吃的啊?"

"评"的过程是对事件展开全面深入分析的过程。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每个参与方,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什么出问题,正确的做法可能是什么,要汲取什么教训,等等等等。有经验的人会把批和评结合起来,"评"的到位,批的到"点"。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才能真的叫做"批评"。

所谓"锻炼",和以上所说的"批评"一样,也是由两个字组成,而"锻"和"炼"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严格地说,"让某人自己去锻炼锻炼"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炼"是自己做的,而"锻"是别人做的。就这个词的原意而言,"炼"是"冶炼"的简说,意思是把金属放在高温环境中,经过火烤,改变内部的某种结构,从而变得更加坚韧。而"锻"则是"锻造"的简化,是说经过外部的击打,使得金属改变形状,从而形成某种可用的工具或者物件。

"炼"的多,"锻"的少是"锻炼锻炼"之中最常发现的问题。也是那些"锻炼"之后仍没有成才的主要原因。因为"锻"是需要"高人"的,最少,他的领导和上级负有"锻"的责任。你不去指点,不去批评,任他自己"炼",成才率高了才怪。

"锻炼"成才,"炼"是必要条件,"锻"是充分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5.个人魅力

最具个人魅力的一位老人家要退休了。听他老人家退休前的讲话,说在这公司40多年的感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做什么,要想成功就要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笑完了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公司里头,有人就可以左右逢源,有人就寸步难行呢?

个人魅力是一个问题。一个重要的问题。

魅力跟能力不能划等号。就如同智商和情商不能划等号一样。

个人能力强可以使你自己干出很多事情,个人魅力强可以使很多人帮助你干出很多事情。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叫别人心甘情愿地帮助自己的。就算老刘这种以助人为乐为天职的人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去帮。

通常来说,同事间的帮忙是相互的,也就是说你要付出一些资源的。就像老刘以前说过的那样,资源是用来交换的。但是身外的资源总是有限,而个人魅力这个资源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不但是在公司里,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都是一样的道理。虽然这道理说出来叫人感觉有些市侩。

怎样使自己充满个人魅力,就算做不到"万人迷",也要多数人喜欢呢?百度出来的头一条,是这样的。

培养个人魅力的十二条原则:

1 把您遇到的每个人都当作是您今天遇到的最重要的人;

2 充满热情地与人握手;

3 与别人握手时注视别人的眼睛;

4 握手时,要表达出对对方的肯定;

5 真诚地赞美别人;

6 及时肯定别人的成绩;

7 外表很重要;

8 微笑多保持两秒钟,使你平添魅力;

9 仔细检查一下衣着;

10 移情,感情投入到对方的情境;

11 回答时要针对人们的情感,而不要针对他们的话;

12 要像小孩子一样对您所居住的世界发生兴趣。

老刘看了之后,很是不以为然。说白了,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功夫。就算你上面的功夫学得再好,也只不过能做到暂时不招人讨厌而已。真正的功夫还在于内功。所谓内功,无非三条:一是学识,二是能力,三是处世。学识者,学问与见识也。这一点决定你被人尊重的程度,同时也决定在你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会在不知不觉中为别人提供帮助。能力者,干实事的本事。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能说能练才是真把式。干不成事儿的人,很少有人会愿意浪费时间去帮他。处世,是说你的世界观。这个话题太大没法展开,却最终决定你的魅力是昙花一现,还是持久弥新。

6.向孙悟空同学学习

因此,比较起前面谈到的那些本事来,老孙更大的本事是认识人多。

可能比认识人多更大的本事是每次都能够找对了人。

能够找对人的关键,是孙悟空对于信息收集的高度重视。

另一种信息是靠悟空自己的知识。孙悟空聪明伶俐、知识面甚广。

孙悟空另外叫人佩服的一点,是他每一次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不管人家的名头大小,老孙都是客客气气。决不摆"齐天大圣"的架子。实在不行了,也不妨瞪起猴眼,跟人家急扯白脸,恐吓一番,从这一点来说,孙悟空的关系学绝对不亚于当今的超级销售们。

但是这并不是说前面说的那些功夫就没有用。事实上,孙悟空之所以能够建立起这样大的名头,在其扬名立万的过程中他的棒子、筋斗云和七十二变化还是起了关键作用的,大闹龙宫,大闹天宫都是如此,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也没人求,只好凭着自己的本事独闯,这是其一;其二,每次遇到妖精,也先是老孙十八般武艺先上,实在搞不定了才去求人的;其三,被请的那些神仙菩萨们个个都是大腕儿,你要没点儿真本事,谁鸟你啊?其四,要想通天彻底找到合适帮忙的人,没点本事你恐怕连门都找不着呢。

总结起来,悟空真正的本事是他的猴脑子好使,知道怎样把资源价值最大化,能打的时候就打,打不过的时候找别人帮着打,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拘一格,只要能赢!

7.技术,叫我怎么爱上你

任何一个领域,要想喜欢,必须深入。深入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会找到很多让你兴奋的事情。就如同当初念书写程序,大概很多人和老刘一样有为一个程序晚上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写代码的经历。

所以,当你不得不去做你感觉上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尽快深入进去,找出其中的乐趣,就像很多技术人员在谈起技术细节的时候眉飞色舞,十分享受的样子。

8.Think on Paper

没错。对于很多聪明的人来说,在脑子里形成一些好的想法不是一件难事儿,甚至通过口述把这样的好想法表达出来也不难。但是,对于再聪明的人,把好的想法变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想法在脑子里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你在脑子里很难去检查你的想法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漏洞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把他写下来就不同了。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审视你的想法,一遍又一遍地补充和完善你的想法。你可以把纸上的(电脑上的)的想法看成别人的想法去批评和挑剔。

尤其是如果你脑子里有一套成熟的思维模式--譬如像本公司的"业务领导力模式"(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那么你在纸上完善你的想法的速度就会更快,质量就会更高。

我想我的那位同事的老师所说的"Think On Paper"的本意是在你思考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一张纸存在。但是依老刘的经验这绝对不是一日之功。只有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

于是就想起老刘当初加入一间美国软件公司,最初去美国开会的时候,看到那些蓝眼睛高鼻子的小年轻一边讨论,一边写Chart,讨论完了,Chart也写完了,稍作修改,便登台演讲。那个时候是又惊讶又羡慕。

9.会说中国话吗?

学理工科的人如果文章写得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优势要远远大于那些学文科的人有些理工知识。在老刘现在工作的这种纯外企,这种优势可能还不是很明显。不过也不尽然,在那些需要和客户、伙伴、政府打交道的部门这种优势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再者说,这也算作是一种技能,保不齐您哪天像我们的一些前辈一样跑去本地公司,你不还得从头练起?

其实,如果您的中文不好,我敢断定您的英文也好不到哪里去。从上述的翻译就能看的出来,有些同事实际上对原文的理解出了不小的偏差。或许,对那些整天念英文邮件、文件的同事来说,对英文的理解要大大好过上边这几位,但是这并不说明您的英文作文就一定会好。

因为写作这东西,并非码字的排列组合那样简单。这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用老板的话说,就是"Ability of Thinking",也就是思考的能力。不但写作需要思考,翻译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为首先你要思考原作者的本意,然后理解,然后思考怎样用中文表达出来。

而写作,不管是用中文和英文,更是要看你的思考能力。其实确切地说,是看你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高瞻远瞩,以及由表及里等等等等的能力。

想想看,你知道的那个伟人不是著作等身(至少"等脚腕子")的?

想想看,你身边那个成功人士笔头是软的?

老刘见过一位高官,只能说见过,不能说认识,说认识那叫高攀。现如今已经做了某省省长。老刘当初跟他一个桌上吃饭的时候,就惊异于这老兄的文采。那个时候这老兄还在担任一个省会城市的书记。在他介绍这个城市,包括城市的过去、城市如何改造以及城市的未来的时候,他几乎是在做诗朗诵。因为他把所有的内容用合辙押韵的打油诗方式讲了出来,抑扬顿挫、眉飞色舞。老刘到今天还在后悔,那天没带着录音机。

不久就听到这老兄高升的消息,思考之中,才明白我对他的佩服,并非他的文采,而是他的能力。他的能力通过他的文采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这一定是他迅速被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扯得远了。老刘真正想说的是,你的文字语言能力可能是你综合能力的一个写照(和你的性格内向与外向没太大关系),但同时,提高你的综合能力的一个途径就是试图提高你的写作能力。首先吧,不管为了什么,您总得把话说的叫别人明白,然后试图增加你的文字效率,然后增加你的文字吸引力,然后增加你的文字力度。
本文出自 “AhahaGe”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learnjava.blog.51cto.com/1466816/1126127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