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上山与下山:我眼中的戴尔转型 推荐

2012-11-10 22:33 204 查看
说实话,看到“ 我眼中的戴尔转型 [/b] ”这个活动之前,byteh同学并不是太了解“戴尔转型”在IT业内这么大的事情,毕竟工作到现在几乎是吃“软”没怎么吃“硬”。有机会写本文纯粹是好奇,文风也还是走的老路线,希望党的十八大结束以后,自己能够总结出新的与时俱进的写法,坚决不能尝到了“推荐博客”甜头就想法设法维护现状!回头看看,byteh的文章已经有多少访客不屑于留言讨论了。

搜索了“戴尔转型”,看了一些文章(居然还有专题的视频采访),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曾经见到过的Dell的服务器相关设备、浏览到的Dell企业级服务的广告都是人家转型计划实施中的具体行动而已。
视频是个快餐,先看了看,还可以练习商务英语的口语和听力:“用差异化推动戴尔转型前行”。
Steve Schuckenbrock是戴尔服务部(戴尔全球IT服务和业务解决方案部门)总裁。他负责为全球企业、政府机构、医疗保健提供商和教育机构开发和交付端到端的IT服务和业务解决方案。在担任现任职务之前,Steve是戴尔大型企业部总裁, 负责向全球大型企业提供创新的、全球一致的戴尔解决方案和服务。
采访中主要谈到了几点:
(一)这是一个科技行业极好的时代

“事实上,我们从大型计算机走向分布式计算机,再到互联网计算。现在,我们进入了虚拟化和云计算时代;我认为这是科技行业极好的时候,因为这么多变化集中出现,利好消费者。社交媒体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可以分享新鲜事,其拥有众多优势,比如Twitter传播新闻的速度要远快于普通媒体。就我个人而言,社交媒体令我惊讶。”
(二)私有云是戴尔通向未来成功的基石
“云计算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客户已经开始使用私有云技术,帮助他们建立安全、具有整合能力的私有云,是戴尔通向未来成功的基石。”

(三)继续收购适合戴尔的企业
“对于那些可以更好地为未来服务的新型交付方式和技术,戴尔将继续进行投资,同时也会继续寻找能够适用于我们的企业。”
戴尔自2008年以来已经收购了大约18家(目前已经更多了,这个数是某篇文章里的)公司,其中包含云计算、安全、存储、网络、软件、数据管理等领域的公司能够看出,戴尔不再满足于IT硬件提供商的角色,正在积极的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转型。
(四)凭借差异化与IBM惠普等竞争
“IBM、惠普传统上专注于大型、定制、基于专有平台的外包业务,而戴尔则专注于帮助企业从旧的专有架构,迁移到更加灵活的交付架构。”
提到了国美,国美的电子商务战略是有戴尔提供一整套服务的。传统企业必须涉足电商时,找一个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可以迅速成长,这点又给我长了见识。戴尔居然还成立了“供应链研究院”,怪不得Steve 先生多次提到。
(五)中小企业领域是戴尔的一大优势
说他们有很好的销售人员!看一下官网上对于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吧。



(六)戴尔中国端到端服务员工已超1000人
“中国市场对于戴尔至关重要。我们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建立了很棒的团队,建立了企业服务业务,我们在供应链、电商、SAP方面能力一直在提升。戴尔中国团队拥有众多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案例,目前中国从事端到端服务的员工已超过1000人,我们认为戴尔中国有机会实现更快的增长,因此我们将在中国持续进行投资,提升销售团队能力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1000多人中肯定有营销人员、市场人员不断和媒体合作,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让搜索结果中多出更多的“戴尔”,比如“我眼中的戴尔转型”这个关键词。在若干篇文章中,还知道了戴尔一直是以营销见长的,这居然也是一些客户选择和戴尔合作的理由之一!

看着网上的这些文章,不知怎么就想到了Borland的衰退,想到了大批Delphi程序员“转型”,想到了那些昨日还在巅峰今日就跌落低谷的帝国级别的企业。很多成功的企业都经历过飞速爬山的上升时期,有的达到了山顶,辉煌了一个阶段,然后开始下山。好的企业掌舵人会发现前方还有别的山,需要继续攀爬,而有些企业却沉迷于保住过去的山头,结果……
戴尔,依旧在转型的路上,但是在主动的爬上另一座山……
“元芳你怎么看?道路依旧曲折” (废话,人家都在上山的路上5年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