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学习笔记:《四大神器:无线项目管理沙龙》

2011-04-14 16:28 239 查看
上周去参加了无线组织的《四大神器:无线项目管理沙龙》,收获不少,今天才挤出时间做一下笔记整理:
一、很赞的产品象限划分。
无线将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归纳整理,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平台型、竞争型、创新型、口碑型。不同类型的产品,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虽然分享的核心是产品管理要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进行不同方式的项目管理管理风格选择,但个人觉得这种划分本身就非常具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仔细考虑过我们的产品数据什么类型的。
尝试了一下,把部门的一些小业务都尝试进行了一下归类,挺好用,会发现对业务本身或者整体路线上有了更多的认识:)



下面是4个分类的具体描述:
二、四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手法:



每种流派的手法一般是可以兼顾两种项目类型,主要是因为项目与项目之间有一些共性特征。同时这些流派之间并非是独立的,也可以互相学习穿插,主要还是看项目的阶段、类型、规模来动态调整和组合。
体验流:适用于口碑型和创新型项目,这两种项目有个共同的特征是非常追求完美的用户体验。基于这一点引申出来的就是:这类项目要注重代码质量、研发流程质量、以及缺陷响应。在分享的过程中讲师也主要是从这些方面的发散,提到项目中比较有效的几个手段:coderview、BVT验证、团队体验、体验响应、自动化验证、零缺陷反弹,比较强调对项目流程中不同环节的产出进行验证。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成熟团队,这种团队有强大的基础平台和流程来支持这些关键点的执行和落实。
分线流:适用于口碑型和平台型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共同特征是有着比较大的运营压力,工作中更多的是业务导向,决策也很容易被营收变化所影响。基于这些特征引申出来的就是:这类项目要注重稳中求胜,用小敏捷推动大变化,大规划用小目标来积累,用小资源去尝试创新突破。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拆分团队、拆分任务、统一目标、统一的工具和方法。其他的方面主要手段有:7±2人团队、团队子PM培养、统一目标方向、迭代模型、早晨会晚总结。
节奏流:适用于平台型和竞争型项目,这两种项目的共同特征是非常追求稳定的发布节奏,讲究在长跑中获胜,要么是业务有着强烈的同行竞争,定时、及时的更新对业务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要么是产品发布的时间变化对内部其他产品的影响非常大,比如QQ,几乎所有的内部业务都有几个项目是指着他的版本周期来开发和发布。对于这类产品项目,保证团队的节奏是成功的保证。对于项目要有僵化的时间窗,只有跑一段时间后,再让团队自己来对这个节奏进行优化。特别提到的是,讲师讲了一个关于应对来自领导的挑战时,同样不要怕,沉着应对,当前节奏不要乱。这一点他们做得很棒。同时也分享了不少逆向管理的技巧,如保护迭代优先、领导信任关系建立等。在节奏流操作的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个比较大的误区:非自发的节奏。往往看起来很正常的节奏,但是跑起来就是不顺利,因为可能在迭代中大量的工作是在等待或者迭代的节奏是领导划分出来的。那么强调节奏流的项目管理要让团队自己控制迭代节奏,以及注意以人为本。
微操流:适用于创新型和竞争型项目,不过个人觉得微操流主要还是一些项目管理中的最佳实践、技巧,通用性还是挺强。简单总结一下讲师给出的一些有效方法。立项阶段,和团队达成规则共识,特别是团队带头人一定要沟通到位;集体宣讲。将目标图像化:迭代节奏、角色、任务负载、进度;增加信息透明化的效果。异地合作中晨会外的晚同步,坚持不持,及时暴露问题,当天遇到问题必须记录下来,时时都要作好风险控制。强调项目中的需求封闭概念,允许项目的前1/3时间进行需求的变更,过时不候,目标导向;防止项目延期,防止项目失控;变更放在下一迭代处理;用小红花来做团队激励,强调正面导向,负面让成员自我消化,正向引导团队达成统一的价值标准,为目标服务。

分享中了解到无线有着庞大的项目管理团队,上千人的业务团队,能如此顺利的运行起来,确实产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沉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