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课堂笔记】5.伤仲永-课后问题复习用

2009-05-16 17:22 204 查看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三个阶段:①“生五年……可观者”,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②“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③“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过七年后变成一个常人

2.方仲永由天资聪明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从方仲永个人角度看是因为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②从道理上讲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3.本文题目《伤仲永》,“伤”是什么意思?作者问什么“伤”?

答:①“伤”字是哀伤、叹惜的意思

②作者为方仲永由天资聪明因没有接受后天教育变成常人的事而哀伤、叹惜

4.本文主旨

答:强调回填教育的重要性

5.文章第一段开头“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有何作用?

答:①此句交代了仲永的籍贯、姓名、家世、身份

②“世隶耕”三字为下文“未尝识书具”“不使学”做了铺垫,衬托仲永的非凡天资,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6.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北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曾fan、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7.本文提到秀才、邑人有何作用?

答:侧面说明仲永确实天资聪明,为后来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不使学做了铺垫

8.用原句写出仲永变化的原因

答: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用文章原句写出仲永变化的阶段(和1题相似)

答:①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10.文章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答:①一个人光有天资聪明是不行的,还要接受后天的教育,后天教育对成才很重要

②作为父母不应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是神童遍普通人,影响孩子的成长

11.本文为什么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答:详写才能初露的情形是为了突出仲永的天资聪明,与后来的泯然众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2.文中“不使学”有何作用?

答:交代了仲永变化的原因,为下文仲永的变化做铺垫

13.“余闻之也久”在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作用)

答: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14.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①借近/之,即/诗四句,并/为其名

②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余闻之也/久

15.本文点名中心的句子: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6.生活中像仲永一样的神童

答:甘罗12岁拜相

骆宾王8岁作诗

曹冲7岁称象

江郎才尽

17岁的韩寒

司马光砸缸

17.文章以《伤仲永》为题目有何含义?

答:①意在从方仲永这一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②“伤”字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

18.文章第3段是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你认为删好还是不删好?

答:不删好,因为这段只是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的作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