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成也专利,败也专利——高通商业模式的思考

2009-01-25 17:38 351 查看
12月8日,高通公司中国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先生对有关媒体表示:“没有3G,会伤害中国消费者和整个中国移动通信业,3G的路不但要走,还要认真的走。”此言一出,再次遭到业内人士一阵质疑。LTE是未来网络演进的方向,将于2010年左右商用已成为业内共识,高通现在表态去让我们大力发展生命周期不长的3G技术,意欲何为?
众所周知,高通是一个依靠专利和手机芯片开发获得巨大利润的通信巨人。数据显示:高通公司占据着全球CDMA芯片市场90%的份额,拥有所有3000多项CDMA及其它技术的专利及专利申请,其核心技术专利就达600项;在3G技术WCDMA的核心专利中高通约掌控其中的四分之一。由于高通在3G上的专利的垄断地位,在4G标准建议中,各厂商寻求纷纷绕开高通CDMA专利。这就是为什么在LTE标准中采用了专利分布更为分散的OFDMA和MIMO等技术。我们不难看出,高通观点归根结底还是从自己的商业利益出发!我们也就理解了高通让我们“认真的走3G道路”的本意——3G生命周期越长,高通就越能攫取更大利益!

其实,作为专利巨人的高通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因为专利是高通的最根本利益,专利授权费是高通赖以生存的基础。高通的商业模式决容易引起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的摩擦。高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高通必然把延长专利寿命和不断推出新专利放在首位!专利垄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高通通过专利授权获得巨大利润 ;另一方面其高额的专利费让高通与各授权企业、甚至是运营商关系紧张,甚至诉诸法律。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高通的商业模式弊端:
首先,过高的专利授权费压制了厂商发展
高通始终是通信产业链的最上游。由于主要专利掌握在高通手中,作为被授权对象的通信设备厂商更多的是扮演为高通打工的角色。早在2005年,诺基亚、爱立信、Broadcom、NEC、松下和德州仪器等六家公司状告高通公司垄断——这已经厂商们不是一次 反对高通过高的专利费了。2007年4月,高通指控诺基亚侵犯了高通多项专利,要求法院下令禁止诺基亚继续销售侵权手机。2007年12月,诺基亚、高通之间的专利纠纷以诺基亚赔偿2000万美元了结等等,此类事件不胜枚举。高通利用自己在专利上的主导地位,凌驾于整个产业之上,赚取的高额利润,极大地伤害了厂商的参与积极性。正因为如此,在LTE标准上,各厂商都尽量避开高通的专利。这就给高通的商业模式敲响了警钟!
其次,高通的专利垄断阻碍了CDMA产业发展,导致运营商集体“逃离”
过高的专利授权费用,抬升了3G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产业链发展。作为高通专利其最集中的CDMA标准,由于专利授权费用,导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与GSM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随着运营商对全球漫游的一致认可,CDMA在未来转向LTE已属必然。2008年11月,在以美国Verizon Wireless为首的CDMA运营商集体转向LTE后,高通不得不停止了CDMA2000的后续演进UMB的开发。中国电信最近也宣布将其CDMA网络演进到LTE。UMB作为一项优秀的技术,不仅没有能得到运营商的认可,反而遭到产业链的集体排斥!这不得不说是人类文明智慧的悲哀。
再次,历史经验表明,专利垄断难以长期维持
历史告诉我们,专利垄断只能是一段时期内的产物,难以长久维持。长期来看,专利垄断必然引起同行业的反对,同行业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或形成专利同盟等方式,必然削弱垄断者的影响力,使得专利趋向于平衡。虽然高通在LTE时代的专利份额仍然占有相对优势,但在业内普遍排斥的前提下,未来份额可能继续走低。
以上分析了高通专利垄断造成的商业模式弊端。其实作为众多2G、3G、4G专利的提出者,高通不愧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推出的CDMA技术永久的改变了全球无线通信的面貌。我毫不怀疑高通的研发能力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但商业模式上的弊端是高通更进一步的绊脚石。在此,我也提出两点建议:
(1)建议高通降低专利授权费用,适当的收取专利费无可厚非,鼓励创新也是专利设立的初衷。但高额专利费必然伤害产业链,虽然可以得到暂时利益,但长久看,必然引起业内反弹,难以想象未来高通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会是什么样子?
(2)高通应重新思考商业模式,对未来产业链的角色重新定位,单纯依靠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需要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才是实现共赢的基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