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8-09-24 13:09 225 查看
[align=center]树立新的课程观念[/b] [/b]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b][/align]
[align=center] [/b][/align]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参加了新一轮校本培训。在一学期走过的路,我们开展了许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研读新课标是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必要环节。为此,我们通读了这两本教学观和课程观,而且把它们与《课标》结合起来研读,把新课标与旧课标对比起来研读。
  通过研读,我们确立了新的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结合起来,力求学科知识生活化,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的“三维”目标,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研读,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区域文化的共建者。   
  二、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我一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走开放式教学之路。要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的现代学习方式,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教育去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指导学生探究时,设计的问题要有新颖性和多面性,通过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尤其注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开放,甚至对有的事件的评价也要“开放”,这样,就能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勤于发言,使“一言堂”成为“群言堂”,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求知。
  改革问答方式。教师要由提问为主转变到以解答学生质疑为主,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以教案为本主观地拟定问题转变到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上来,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从而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先预习质疑、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问答方式。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还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进行具体指导和训练,给善于提问的学生予以表扬和激励,这样,个体思维就会充分活跃起来,其创造思维就得到了开发。
  改革思维方式。教师要由培养学生聚合思维为主转变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主,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开发,努力构建“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再发散”的课堂思维模式。
  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授型为主转变到探究型为主,创设培养创造思维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当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适度表扬,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关注学生,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改革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包括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三个方面。
转变学习观念。一是转变“临时抱佛脚”观念,处理好平时积累和考前强化的关系。二是转变“死记硬背”观念,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三是转变“一心只读教科书”观念,处理好学好书本知识和课外拓展的关系。转变学习方法,主要是在学习环节方面的方法调整。转变学习方式。我们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我们探索的具体方式有研究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小组协作式、和谐合作式、综合活动式等等。综合活动式——把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四、改革评价方式,利用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纯地以其考试成绩为标准,学生在学习政治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进行评价的切入点。我们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发言、作业、交流、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等可见的学习状况和成果,对学生学习的欲望、态度及进步情况等作出适当的评价。对于一些在学习过程中提问较多的,收集资料较多的,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学生,我们经常表扬,并给予较高的评价。对于学生撰写的优秀摘评、小论文、研究性学习报告,我们还准备编印成册,用于存档或交流,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一句话,评价应坚持主体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我们认识到教师要积极投身到课程实验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增强教学研究意识 ,要经常反思教学,反思中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否则,就会出现“教而不研则浅”的后果;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理想课堂,提高课堂效益。课堂导入有情境,知识展开有“亮点”,课堂终结有回味。在这种教学“基本式”的基础上,又鼓励教师个人创造“变式”,形成教学模式个性化特点;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开展经常性的集体备课,备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职场 生活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