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P2P服务模式

2006-03-24 15:44 218 查看
Internet 的应用早已由传统的提供www,ftp,email,telnet等等发展到目前的网摘,博客,智能搜索,网络服务,流媒体,网络直播,VoD等等新型的服务。但是,这些新的服务却始终采用了Internet开始时最传统的服务模式:客户 vs. 服务器。

传统服务模式:用户在使用一个服务的过程中,他的角色是固定的“服务的使用者”,“服务提供者”的数量相对“使用者”来讲是固定的,静态的。这就带来了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当一个服务的用户群变得很大的时候,服务的提供者就面临 资源(带宽、计算能力、存储空间) 瓶颈,而限制服务的质量。

其实,这些资源瓶颈是局部的,是由于无限的需求集中到有限的局部而必然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新的P2P服务模式开始出现

P2P服务模式:用户在使用一个服务的过程中,他也是“服务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服务的提供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让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随着“使用者”数量,自觉地变化,用的人越多,服务的人也越多。这就让无限的需求,分散到无限的局部中去,不再产生瓶颈。

如果把采用P2P服务模式的服务/应用称为P2P服务/应用,那么开发和实现这些这些应用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是:
1、服务定位
服务提供者在动态变化(随着服务使用者的加入和退出)的时候,如何最快、最有效地找到,最好的服务提供者,保证服务质量。

2、服务管理
如何有效地管理,防止恶意的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

目前,P2P服务模式在一些最容易遇到资源瓶颈的服务中得到了应用,譬如:流媒体,IPTV,文件共享,VoD等等。这些应用,根据各自所遇到的问题在服务的定位和管理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进展,出现了很多的技术、协议、标准和试验性的应用。譬如:
P2P文件共享 DHT技术
P2P流媒体 对等广播PeerCasting,位置感知技术
P2PVoD 分布式媒体发布与管理
柔性电视 。。。。。

同时在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下一代网络研究领域的研究结果,也都可以很好地利用,来解决实现P2P服务所遇到的服务定位和服务管理的问题。
IBM : P2G,
Sky Perfect: Grid Compute based P2P
CNGI: 智能节点重叠网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