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对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的课程设计的一些总结

2005-04-28 09:07 537 查看
  上周做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的课程设计,时间只有两天,比较紧迫。在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直到最后的答辩,都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列出来,作为以后的经验教训。

  第一,设计方法。我们学的是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使用的基本是OOAD。在课程设计的要求中,老师明确要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法。其实,现有的设计方法包括OMG的MDA,SEI的OOAD,原来的Booch方法,还有比如用例驱动的ICONIX。在一些过程模型,如RUP,MSF等中也有知道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不过没有被单独提出罢了。小组成员认为应该使用OOAD,但实际上在我们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很多人就是参考老师讲义上的图例,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而已,完全没有Thinking in OO和真正使用OOAD的方法。

  第二,需求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因为时间较短,所以老师会给出Case的信息,很多小组都把此信息理解成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一个过程,应该是问题集合而不是信息集合。需求分析的目标应该是发现对系统有直接影响的严重问题,在稍后的步骤中提出解决方案来满足参与者的需要,这就是Use Case Diagram提出的前提条件。当然,我们组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没有做明确的需求分析,结果在很多地方产生迷惑和不解,因此小组内经常进行争论。

  第三,UML。UML是一种工具,不过在很多时候这种工具带给人的是一种迷惑,就如Use Case Diagram中的<<include>>关系和<<extens>>关系,开始的时候总是被用混。我们提倡使用简化的UML,不过一些必要的元素,还是应该通过学习UML规范文档来了解它们。

  我们在设计时是按人分工,其中出现的错误也没有体现出来,最后答辩的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因为最后我们对一些错误的操作还是进行了纠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