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论文翻译

2020-04-24 10:46 609 查看

文章目录

  • 3.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 4.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 5. conclusion
  • A localisation
  • B generalisation of very deep features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深度对卷积网络在大规模图像识别中准确率的影响。我们的主要贡献是使用一个非常小(3×3)卷积滤波器的架构来深入全面地评估增加深度的网络,这表明通过将深度提升到16 - 19个权重层可以显著改善目前最先进的配置。这些发现是我们参加ImageNet2014挑战赛的基础,我们也因此在定位和分类任务上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我们还表明,我们的表示可以很好地推广到其他数据集,并都达到了当前最佳的水平。我们已经公布了两种性能最好的卷积网络模型,以促进在计算机视觉中使用深度视觉表征的进一步研究。

    1. 介绍

    卷积网络(ConvNets)最近在大规模的图像和视频识别(Krizhevsky,AlexNet2012; Zeiler & Fergus, 2013; Sermanet,OverFeat,2014;Simonyan & Zisserman, 2014)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可能得益于大型公共图像库(如 ImageNet(Deng et al., 2009))以及高性能计算系统(如GPU或大规模分布式集群(Dean et al., 2012))。特别是在深度视觉识别结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大赛(ILSVRC)(Russakovsky et al., 2014),从高维浅层特征编码 (Perronnin et al., 2010)(ILSVRC-2011冠军)到深度卷积网络(Krizhevsky et al.,2012)(ILSVRC-2012 冠军),它为几代大规模图像分类系统提供了测试平台。

    随着卷积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获得更高的准确率,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在AlexNet的原始框架上进行一些改进。例如,ILSVRC-2013最好的参赛模型(Zeiler & Fergus, 2013; Sermanet,OverFeat,2014)在第一个卷积层上使用了更小的接受域窗口以及更小的滑动步长。另一种改进方案是在整幅图像以及它的多个尺寸上,稠密的训练和测试网络(Sermanet,OverFeat,2014; Howard, 2014)。本文中,我们处理的是卷积网络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深度。为此,我们固定了网络框架的其它参数,然后通过增加更多的卷积层来稳定增加网络的深度,这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在所有层都是用非常小(3×3)的卷积滤波器。

    因此,我们提出了更加精确的卷积网络框架,它不仅在ILSVRC分类和定位任务上获得了最高的精确度,同时在其他图像识别数据集上也表现出了很优异的性能,即便只是用来作为一个相对简单框架的一部分(例如,无微调的线性SVM的深度特征分类)。我们公布了两个性能最好的模型(1http://www.robots.ox.ac.uk/˜vgg/research/very_deep/)来促进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其余部分组织如下。在第2节中,我们描述了我们的卷积网络框架。第2节介绍了图像分类任务的训练和评估的主要细节。第4节在ILSVRC分类任务上对不同框架进行了对比。第5节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我们在附录ppendix A中描述了我们的ILSVRC-2014目标定位系统,并在Appendix B 中讨论了深度特征在其他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最后,Appendix C包含了本文的主要修订记录。

    2. ConvNet configurations

    为了公平的衡量由增加的卷积层深度所带来的效果,我们所有的卷积层都以相同的原则设计,灵感来自Ciresan等人(2011); Krizhevsky,AlexNet2012)。在本章,我们首先介绍了我们的卷积网络的通用布局(2.1),然后描述了在评估中具体配置的细节(2.2)。最后讨论了我们的设计选择并与先前最好的网络进行了比较(2.3)。

    2.1 architecture

    在训练阶段,我们的卷积网络的输入为固定尺寸224×224的RGB图像。我们唯一做的预处理是对每个像素减去训练集中的RGB均值。图像通过一堆卷积层(conv.),卷积滤波器使用非常小的接受域:3×3(这是是用来获取左右、上下和中心信息的最小尺寸)。在我们的一种配置中,我们也使用1×1的卷积滤波器,这可以看作是对输入通道的一个线性变换(其后面接一个非线性变换)。卷积的滑动步长(stride)固定为1个像素;卷积层的空间填充(padding)用来保持卷积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一致,例如,对于3×3的卷积层,填充为1 个像素。空间池化(pooling)包含5个最大池化层(max-pooling),它们接在部分卷积层的后面(并不是所有的卷积层都接有最大池化层)。最大池化层为2×2的滑动窗口,滑动步长为2。

    在一堆的卷积层后(对于不同框架有不同深度)接了3个全连接层(FC):前两个全连接层各有4096个通道,第三个用来做1000类的ILSVRC分类,因此包含1000个通道(每个通道代表一类)。最后一层是一个soft-max层。全连接层的配置在所有网络中一致。

    所有隐藏层都是用非线性修正(ReLU (Krizhevsky,AlexNet,2012)。注意到我们的网络(除了一个)都不包含局部响应标准化(LRN)(Krizhevsky,AlexNet,2012):在第4节中会展示,这个标准化并不会提高网络在ILSVRC数据集上的性能,反而会增加计算内存消耗和计算时间。

    2.2 configuration

    本文所评估的卷积网络的架构如表1所示,每一列代表一种网络。接下来我们分别称它们为(A-E)。所有网络的配置遵循2.1中的通用设计,只有深度不同:从含有11个权重层的网络A(8个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到含有19个权重层的网络E(16个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卷积层的宽度(通道的数量)非常小,从第一层的64开始,然后每经过一个最大池化层数量增加一倍,直到数量达到512。

    表1:ConvNet配置(列中显示)。随着添加更多的层(添加的层以粗体显示),配置的深度从左(A)到右(E)逐渐增加。卷积层参数记为“conv-”.。为了简单起见,没有显示ReLU激活函数。

    在Table2 中我们展示了每一种架构的参数数量。尽管网络很深,但是权重的数量并不比一个更浅但是卷积层宽度和接受域尺寸更大的模型多。 (sermanet等人2013OverFeat中有144M的权重)。

    2.3 DISCUSSION

    我们的卷积网络的架构与ILSVRC-2012(Krizhevsky,AlexNet,2012)和ILSVRC-2013(Zeiler & Fergus,2013; Sermanet,OverFeat, 2014)竞赛中表现最好的模型不同。我们在第一个卷积层并没有使用相当大的接受域(11× 11 with stride 4 in Krizhevsky,AlexNet,2012), or 7× 7 with stride 2 in (Zeiler & Fergus,2013; Sermanet,OverFeat, 2014)),而是在整个网络使用了一个非常小的3×3的接受域,并且在输入的每一个像素上都进行了卷积(滑动步长为1)。很容易发现,两个3×3卷积层的堆叠(中间没有空间池化)相当于5×5的有效接受域;三个这样的层相当于7×7 的有效接受域。 那么使用三个3×3卷积层的堆叠代替一个单一的7×7卷积层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我们使用了三个而不是一个单一的非线性修正层,这使得决策函数更具判别性;其次,我们减少了参数的数量:假设一个含有三个3×3卷积层堆叠的输入和输出都有C个通道,因此这个堆叠含有3(3×3×C×C)=27C^2 个权重;同时,一个单一的7×7卷积层却需要7×7×C×C=49C^2个参数,相对增加了81%。这相当于在7×7卷积滤波器上强加一个正则化,迫使它们通过3×3的滤波器来进行分解(中间有非线性的加入)。

    1×1卷积层的使用(结构C,表1)是在不影响卷积层接受域的情况下增加决策函数非线性的一种方法。尽管在这里,1×1的卷积层本质上相当于到同维空间的线性投影(输出和输出的通道数量相同),但是修正函数引入了非线性。值得注意的是,1×1卷积层最近被使用在Lin等人(2014)的“Network in Network”结构中。

    小尺寸的卷积滤波器之前在Ciresan等人ciresan2011flexible的工作中使用过,但是他们的网络远没有我们的深,而且他们也没有在大规模的ILSVRC数据集上进行评估。goodfellow2013multiGoodfellow等人在街道数字识别的任务中应用了深度卷积网络(11个权重层),并证明了增加的深度使模型产生了更好的性能。GoogLeNet(Szegedy et al., 2014)是ILSVRC-2014分类任务上最优秀的模型,虽然区别于我们的工作,但是相似的是,它也是基于非常深的卷积网络(22个权重层)以及很小的卷积滤波器(3×3,1×1,5×5)。他们的网络拓扑比我们的更加复杂,而且为了降低计算量,特征图的空间分辨率在第一层的丢失的特别严重。4.5将会展示,在单一网络分类准确率上,我们的模型优于GoogLeNet的网络。

    3.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在上一章中,我们展示了我们网络结构的细节。在这一章,我们将对分类卷积网络的训练和评估的细节进行介绍。

    3.1 TRAINING

    卷积网络的训练过程基本遵循krizhevsky等人的设置(除了从多尺度训练图像上采样裁切的输入图像,稍后会解释)。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含动量的小批量(mini-batch)梯度下降(基于反向传播)优化多元逻辑回归来对模型进行训练。batch的尺寸为256,动量为0.9。通过权重衰减(L2惩罚因子设置为5⋅10(−4)以及对前两个全连接层执行dropout(dropout比率设置为0.5)来对训练进行正则化。初始学习率设置为10(−2),当验证集准确率稳定时将学习率除以10。学习率总共降低了3次,训练一共进行了370K次迭代(74个epoch)。我们猜测,尽管和krizhevsky,AlexNet,2012相比,我们的网络有更多的参数和更深的深度,但是网络只需要更少的epoch来收敛,这是因为:(a) 更深的深度和更小的卷积滤波器尺寸隐式的增强了正则化;(b) 某些层执行了预初始化。

    网络权重的初始化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深度网络梯度的不稳定性,不当的初始化将会阻碍网络的学习。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从训练结构A开始(表1),它足够浅以致于能够使用随机初始化进行训练。然后在训练更深的结构时,我们对前四个卷积层和最后三个全连接层使用网络A的参数来初始化(中间层使用随机初始化)。我们没有降低预初始化层(4+3)的学习率,允许它们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改变。对于随机初始化,我们从0均值10^(−2)方差的正态分布中对权重进行采样。偏置项初始化为0。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章提交后,我们发现可以使用glorot & Bengio (2010)中的随机初始化程序来对权重进初始化而不需要进行预训练。

    为了获得卷积网络固定尺寸224×224的输入图像,我们随机地从经过尺寸缩放的训练图像上进行裁切(每个SGD迭代每个图像裁剪一次)。为了进一步对训练集进行数据增强,裁切图像进行随机的水平翻转和随机的RGB颜色转换(Krizhevsky,AlexNet,2012)。训练图像的尺寸缩放将在后面进行解释。

    Training image size: 用S代表经过各向同性缩放的训练图像的最小边,卷积网络的输入图像就是从中裁切的(我们也将S成为训练尺寸)。若裁切图像的尺寸固定为224×224,原则上S可以取任意不小于224的值:如果S=224,裁切图像将会获取整幅图像的统计信息,可以完整的涵盖训练图像的最小边。如果S≫224,裁切图像将会对应图像的一小部分,包含一个小的对象或者对象的一个部分。
    我们考虑使用两种方法来设定训练尺寸S。第一种方法是针对单尺度图像的训练—固定S(在采样的裁切图像内的内容仍然能表示多尺度图像的统计信息)。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评估了两种固定尺寸训练获得的模型:S=384和S=256(广泛使用(Krizhevsky et al., 2012; Zeiler & Fergus, 2013;Sermanet et al., 2014))。我们先使用S=256来对一种卷积网络结构进行训练。为了加快S=384的网络的训练速度,使用S=256预训练的权重进行初始化,并且使用一个更小的初始学习率:10^(−3)。
    第二种设定S的方法是多尺度训练,每一幅图像单独的从[Smin,Smax]中随机选取S来进行尺寸缩放(我们使用Smin=256,Smax=512)。由于图像中的对象可能是各种尺寸的,因此在训练中采用这种方法是有利的。这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尺寸抖动的训练集数据增强,使得一个单一模型能够识别各种尺寸的对象。由于速度的原因,我们通过对具有相同结构的单尺度模型的所有层进行微调来训练多尺度模型,预训练使用固定的S=384。

    3.2 TESTING

    在测试阶段,对于一个训练好的卷积网络和一张输入图像,由以下方法进行分类。首先,图像的最小边被各向同性的缩放成预定义的尺寸,设为Q(我们也将此称为测试尺寸)。我们注意到Q并不一定要与训练尺寸S相同(第4节将会展示,对于一个S使用不同的Q将有助于改善性能)。然后,根据sermanet等人的OverFeat中的方法将网络密集的应用在经过尺寸缩放的测试图像上。即先将全连接层转换成卷积层(第一个全连接层转换成7×7的卷积层,后两个全连接层转换成1×1的卷积层),再将这样得到的全卷积网络运用在整幅图像上(未裁切的)。输出是一个分类得分映射,通道的数量和类别的数量相同,空间分辨率依赖于输入图像尺寸。最终为了得到固定尺寸的分类得分向量,将分类得分映射进行空间平均化(求和池化)。我们同样使用水平翻转来对测试集进行数据增强;在原始图像和翻转图像上的soft-max分类概率的平均值作为这幅图像的最终得分。

    由于测试阶段在整幅图像上使用了全卷积网络,因此不需要对图像进行多个裁切采样(Krizhevsky et al., 2012),因为网络对每个裁切的重新计算会使效率降低。而与此同时,正如Szegedy等人的GoogLeNet所做的,使用大量的裁切图像可以提高准确率,因为和全卷积网络相比,它能生成关于输入图像更好的采样。同样的,由于不同的卷积边界条件,多重裁切评估与密集评估是互补的:当在裁切图像上使用卷积网络时,卷积特征图使用0进行填充(卷积时),而使用密集评估时,对于相同裁切图像的填充自然而然的来自图像邻近的部分(由于卷积和空间池化),这大大增加了网络整体的接受域,因此获取了更多的上下文信息。虽然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多重裁切带来的计算时间消耗并不能带来等效的精度提高,但是作为参考,我们依然在评估时对每个尺寸使用了50 张裁切图像(5×5个规则网格以及它们的翻转),3种尺寸一共150张裁切图像,这和Szegedy等人的GoogLeNet 中使用4种尺寸一共144张裁切图像差不多。

    3.3 implementation details

    本文的实验基于公开的Caffe(C++)工具包(Jia, 2013),但进行了一些重要修改,让我们能够在一个系统的多块GPU上进行训练和评估,以及对(如上所述)多个尺度的原图像(未裁切)进行训练和评估 。多GPU训练利用数据并行,通过将每批图像分给多个GPU来进行并行运算。当每批的梯度计算好之后,再求平均值作为该batch的总梯度。在多个GPU上的梯度计算是同步的,因此和使用单一GPU进行训练的结果一致。

    虽然krizhevsky等人提出了更加复杂的方法来加快卷积网络的训练,它在网络中不同层上利用模型和数据并行。但是我们发现我们提出的相对简单的方案在现成的4块GPU系统上已经比单GPU提升了3.75倍的计算速度。在配备4块NVIDIA Titan Black GPU的系统上,训练一个单一网络需要2-3周的时间。

    4.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Dataset:在本章中,我们展示了本文所描述的卷积网络在ILSVRC-2012数据集(被用在ILSVRC2012-2014挑战赛上)上的图像分类结果。数据集包含1000类的图像,并分为训练集(1.3M张图像)、验证集(50K张图像)和测试集(100K张无标签的图像)。我们使用两种方法来对分类性能进行评估:top-1和top-5错误率。前者为一个多类分类错误率,即错误分类图像的比例;后者是在ILSVRC上的主要评估标准,即真实类别不在top-5预测类别之中的图像的比例。

    对于大部分实验,我们使用验证集作为测试集。某些实验也在测试集上进行,并提交给官方ILSVRC服务器作为“VGG”团队参加ILSVRC-2014竞赛。

    4.1 single scale evaluation

    我们首先评估在单一尺度(Q单一)上使用2.2中层配置的独立卷积网络模型的性能。测试图像尺寸的设置如下:对于固定的S,设置Q=S;对于抖动的S∈[Smin,Smax],设置Q=0.5(Smin+Smax)。结果如表3所示。

    首先,我们注意到使用局部响应标准化(A-LRN网络)并没有提高不使用任何标准化层的模型A的性能。因此我们不在更深的结构(B–E)中使用局部响应标准化操作。
    其次,我们观测到分类的错误率随着卷积网络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了:从含有11层的A到含有19层的E。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结构C和结构D具有相同的深度,含有3个1×1卷积层的结构C比整个网络都使用3×3卷积层的结构D的性能要差。结果表明了增加的非线性层对网络性能的提升是有帮助的(C优于B),但使用具有稍大接受域的卷积滤波器对于获取空间上下文信息是很重要的(D好于C)。当我们的模型深度达到19层时,错误率达到饱和,但是对于更大的数据集,更深的模型可能会更有效果。我们也对网络B和一个使用5个5×5卷积层的浅层网络进行比较(通过将B中的3×3(10个)卷积层对替换成单独的5×5卷积层(5个),正如2.3,它们具有相同的接受域)。在top-1错误率上,浅层网络比网络B要高出7%(在中心裁切图像上),证明了使用小滤波器的深层网络比使用大滤波器的浅层网络性能更好。

    最后,即使在测试阶段使用单一尺度进行测试,在训练阶段使用尺寸抖动(S∈[256;512])比图像最小边使用固定尺寸(S=256 or S=384) 的结果要好得多。这表明了在训练集上通过尺寸抖动的数据增强对于获取多尺度图像统计信息确实是有帮助的。

    4.2 multi-scale evaluation

    评估了卷积网络模型在单一尺度上的性能之后,我们现在来评估在测试阶段使用尺寸抖动的效果。先在几个经过尺寸缩放的测试图像上运行模型(对应于不同的Q值),然后计算每个类概率的平均值。考虑到当训练和测试尺寸存在巨大差别时将会导致模型性能下降,因此在模型训练时,我们固定S的值,使用接近S的三个测试尺寸Q={S−32,S,S+32}来进行评估。同时在训练阶段使用尺寸抖动使得模型在测试阶段能够应用在尺寸范围更大的图像上,因此模型的训练尺寸使用S∈[Smin;Smax],然后在更大范围的测试尺寸Q={Smin,0.5(Smin+Smax),Smax}上进行评估。

    表4中的结果表明,使用尺寸抖动的模型在测试阶段获得了更好的性能(与使用单一尺度的相同模型表3相比)。与之前的一样,最深的结构(D和E)表现最好,同时训练阶段使用尺寸抖动比最短边S使用固定尺寸的效果更好。我们最好的单一模型在验证集上的top-1/top-5错误率为24.8%/7.5%(表4中加粗部分)。在测试集上,结构E达到了7.3%的top-5错误率。

    4.3 multi-crop evaluation

    表5中,我们对密集卷积网络评估和多重裁切评估进行了比较(见3.2)。我们同样还通过平均两者soft-max输出来评估了两种技术的互补性。可以看出,使用多重裁切比密集评估的效果略好,并且两种方法是完全互补的,因为两者组合的效果比任一种都要好。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假设这是由对于卷积边界条件的不同处理方法造成的。

    4.4 convert fusion

    至此,我们评估了独立卷积网络模型的性能。在这部分实验中,我们通过计算多个模型soft-max分类概率的平均值来对它们的输出进行组合。由于模型的互补性,这将提高性能,同时也用在ILSVRC的最佳结果中。

    结果如Table6 所示。在提交ILSVRC参赛模型时,我们只训练了单尺度网络和一个多尺度模型D(只对全连接层进行调优而不是所有层)。7个模型组合的结果在ILSVRC错误率上为7.3%。在模型提交结束后,我们研究了只使用两个性能最好的多尺度模型的组合(结构D和E),当使用密集评估时错误率降到了7.0%,而使用密集和多重裁切组合时,错误率仅为6.8%。作为参考,我们性能最好的单一模型错误率为7.1%(模型E,表5)。

    4.5 comparison with the state of the art

    最后,在表7中,将我们的结果与目前最好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ILSVRC-2014竞赛(Russakovsky et al., 2014)的分类任务上,我们的“VGG”团队使用了7个模型的组合以7.3%的错误率获得了第二名。参赛结束后,我们使用了2个模型的组合将错误率降到了6.8%。

    从表7可以看出,我们非常深的卷积网络比在ILSVRC-2012和ILSVRC-2013中成绩最好的模型效果明显要好。我们的结果与分类任务的冠军旗鼓相当(GoogLeNet为6.7%的错误率),并且明显比ILSVRC-2013的冠军Clarifai的表现好得多,它使用外部训练数据时的错误率为11.2%,而不使用外部数据时为11.7%。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最佳的结果是通过对两个模型的组合——这明显比大多数ILSVRC参赛模型要少。在单一网络性能上,我们的模型取得了最好的结果(7.0%的测试错误率),比单一的GoogLeNet低0.9%。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没有背离经典的卷积网络框架(LeCun et al. (1989)),而是通过显著增加深度对它的性能进行了提升。

    5. conclusion

    本文中,我们评估了非常深的卷积网络(达到了19个权重层)在大规模图像分类上的性能。结果表明,表征的深度有利于分类准确率的提升,在传统的卷积网络框架中使用更深的层能够在ImageNet数据集上取得优异的结果。在附录中也展示了我们的模型在许多任务和数据集上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围绕较浅深度的图像表达建立的更复杂的识别流程。我们的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视觉表达中深度的重要性。

    A localisation

    本文我们主要针对ILSVRC竞赛的分类任务,对不同深度的卷积网络框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定位任务,在这项上我们以25.3%的错误率获得了冠军。这可以看做是目标检测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top-5类中的每一类,需要预测一个单一的目标边界框,而不需考虑每一类目标的实际数量。为此,我们在ILSVRC-2013定位任务冠军模型sermanet,overfeat,2013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正。A.1描述了我们的方法,A.2为评估。

    A.1 localisation convnet

    在目标定位中,我们使用了非常深的卷积网络,最后一个全连接层用来预测边框的位置(替代正文中的分类得分)。边界框由一个4维向量表示,包括了它的中心坐标、宽度和高度。可以选择是所有类共享边界框预测(single-class regression,SCR (OverFeat)还是特定类共享(per-class regression,PCR)。对于前一种,最后一层的输出维度是4维,而对于后一种,最后一层的输出维度是4000维(因为数据集中共有1000中类别)。除了最后一个边框预测层,我们还使用架构D(VGG16)的卷积网络,它包含16个权重层,且在分类任务中性能是最好的(第4节)。

    Training: 定位卷积网络的训练和分类卷积网络的训练类似(3.1)。主要的区别是我们将逻辑回归目标换成了欧式距离损失(Euclidean loss),用于惩罚预测的边框参数与金标准之间的偏差。我们训练了两个定位模型,分别使用单一尺寸:S=256 和 S=384 (由于时间限制,在ILSVRC-2014上我们并没有在训练时使用尺寸抖动)。训练使用对应的分类模型进行初始化(对应使用相同尺寸训练的模型),初始学习率为10^(−3)。我们研究在所有层进行调优和只在前两个全连接层进行微调的方法。最后一个全连接层使用随机初始化并从零开始训练。

    Testing: 我们考虑两种测试方案。第一种,用来比较使用不同网络修正在验证集上的区别,只考虑对金标准类别的边框预测(排除了分类错误)。通过将网络仅应用于图像的中心裁剪来获得边界框。
    第二种,全面的、基于定位卷积网络在整幅图像上密集应用的测试程序,这类似于分类任务(3.2)。不同的是,最后一个全连接层的输出是由一组边框的预测而不是分类得分图。为了获得最终预测结果,我们使用了OverFeat中的贪婪合并程序:先合并空间上接近的预测(通过计算坐标的平均值),然后使用由分类卷积网络获得的分类得分对他们进行评级。当使用了一些定位卷积网络时,我们首先得到它们对边框预测的并集,然后在这个并集上运行合并程序。我们并没有使用OverFeat中用来增加边框预测空间分辨率的多重池化偏移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结果。

    A.2 localisation experiments

    本章,我们先来确定性能最好的定位网络设定(使用第一种测试方案),再使用一个全面的方案(第二种方案)来对它进行评估。定位错误率根据ILSVRC标准进行衡量,即,如果预测的边界框与金标准的重叠率大于0.5,则被认为是正确的。
    Settings comparison: 从表8中可以看出,每类回归(PCR)优于类无关的单类回归(SCR),而这和OverFeat中的发现相反(PCR由于SCR)。我们也注意到,对于定位任务所有层进行调优的结果明显比只在全连接层调优的结果好得多(与OverFeat相同)。在这些实验中,图像的最小边设置为S=384;S=256的结果类似,为了简洁不再次展示。

    Fully-fledged evaluation: 在得到了最佳的定位网络设定(PCR,所有层调优)后,我们使用一个完整的方案来进行评估,使用我们性能最好的分类系统(4.5)来对top-5类别进行预测,然后使用OverFeat的方法来对多个密集计算预测的边框进行合并。如表9所示,在整幅图像上使用定位卷积网络,比在中心裁切图像上(表8)的结果明显要好, 尽管使用的是top-5的预测类而不是金标准边框。与分类任务(第4节)相同,在多个尺度上进行测试然后组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对性能产生进一步的提升。

    Comparison with the state of the art: 表10将我们的定位模型结果与目前最好的结果进行比较。我们的“VGG”团队以25.3%的测试错误率获得了ILSVRC-2014定位比赛的冠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结果比ILSVRC-2013的冠军Overfeat要好得多,尽管我们使用了较少的尺度,也没有使用他们的分辨率增强技术。我们认为如果这一技术能容纳到我们的方法中,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定位效果。这表明了我们非常深的卷积网络能给性能带来很大的提升——我们使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定位方法,获得了更强大的表征。

    B generalisation of very deep features

    在前几章,我们讨论了非常深的卷积网络在ILSVRC数据集上的训练和评估。在本章,使用我们在ILSVRC上预训练的卷积网络作为其他更小数据集的特征提取器,由于过拟合在小数据集上训练大模型是不可行的。最近,许多人对这样的例子(Zeiler & Fergus, 2013;Donahue et al., 2013; Razavian et al., 2014; Chatfield et al., 2014)感兴趣,从ILSVRC上学到的深度图像表征在其他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很好,它们比手工表达的效果要好很多。根据这一系列工作,我们也开始研究我们的模型是否能比目前最好方法所使用的的浅层模型效果更好。在这项评估中,我们考虑两个在ILSVRC上分类性能最好的模型(4)——架构“Net-D”和“Net-E”(我们都进行了公开)。
    为了在其它数据集上使用在ILSVRC上预训练的模型来进行图像分类,我们去除了最后一个全连接层(用来进行1000类的ILSVRC分类),使用倒数第二层的4096-D激活作为图像特征,并在多个位置和尺度之间汇总。由此产生的图像描述器使用L2正则化并与一个在目标数据集上训练的线性SVM分类器组合。简单来说,预训练的卷积网络的权重保持固定(不进行微调)。
    特征的汇总方式与我们的ILSVRC评估程序(3.2)相似。也就是说,先将图像尺寸缩放到使它的最短边等于Q,然后在图像平面上密集的应用网络(当所有权重层被视为卷积层时,这是有可能的)。然后在产生的特征图上使用全局平均池化,便产生了一个4096维的图像描述器。再将这个描述器与在对应的水平翻转图像上产生的描述器取平均。如4.1所展示的,多个尺度上的评估是有利的,因此我们也在多个尺度Q上提取特征。由此产生的多尺度特征在尺度间既可以堆叠又可以池化。堆叠也使得后续的分类器能够学习如何最优地将多个尺度的图像统计特征进行组合;但是这也会由增加的描述器维度而增加计算成本。我们在下面的实验中对这个设计选择进行了讨论。我们也会评估由两个模型计算特征的后期融合,这是通过它们各自的图像描述器的堆叠完成的。

    Image Classification on VOC-2007 and VOC-2012: 我们开始评估PASCAL VOC-2007和VOC-2012基准数据集(Everingham et al., 2015).的图像分类任务。这两个数据集分别包含10K和22.5K张图像,每张图像有一个或多个标签,对应20个目标种类。VOC组织者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VOC-2012测试集并没有公开,而是提供了一个官方的评估服务器)。识别性能使用多类上的平均精度(mAP)来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验证在VOC-2007和VOC-2012验证集上的性能,我们发现,在多个尺度上计算的聚合图像描述符与叠加的聚合方法在平均上类似。我们认为这是因为VOC数据集中,目标通常呈现在多个尺度上,因此并没有分类器可以利用的特定的尺度语义。由于计算平均并不会增加描述器的维度,我们能够融合大范围尺度的图像描述器:Q∈{256,384,512,640,768}。值得注意的是,它比使用小范围尺度{256,384,512}的提升是非常小的(0.3%)。
    在测试集上的性能以及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见表11。我们的网络“Net-D”和“Net-E”在VOC数据集上性能相同,它们的组合对结果略有提高。我们在ILSVRC数据集上的预训练模型,展现了优异的图像表达能力,比之前最好的结果Chatfield et al. (2014)高出了6%。值得注意的是wei等人的方法,使用了2000类的ILSVRC拓展数据集进行预训练,增加了额外的1000个类别,这与VOC数据集很相近,它在VOC-2012上的mAP比我们的结果高出了1%。它也得益于和一个辅助目标检测的分类框架流程的融合。

    Image Classification on Caltech-101 and Caltech-256: 本章,我们在Caltech-101(Fei-Fei et al., 2004)和Caltech-256(Griffin et al., 2007)的图像分类基准上对非常深的特征进行评估。Caltech-101包含9k张图像,一共有102类标签(101个目标种类和一个背景类别),Caltech-256有31K张图像和257种类别。 一个标准的评估方案就是将这些数据集随机分成多份训练和测试数据,然后报告多份之间的平均识别性能,识别性能由平均类召回率来衡量(对每类测试图像数量不相同的补偿)。遵循Chatfield et al.(2014); Zeiler & Fergus (2013); He et al. (2014),在Caltech-101上我们随机生成了3份训练和测试数据,每一份中每类含有30张训练图像,以及多达50张的测试图像。在Caltech-256上我们也随机生成3份数据,每一份每类含有60张训练图像(剩下的都用来测试)。在每一份中,20%的训练图像作为验证集,用来进行超参数选择。
    我们发现与VOC不同的是,在Caltech数据集上,将多个尺度上计算的描述器进行堆叠的效果比平均或者最大池化的效果好。这可能是因为,在Caltech图像中,目标通常占据整幅图像,因此多个尺度上的图像特征在语义上是不同的(捕获整个目标 vs 目标的一部分),而堆叠使得分类器能够利用这样特定尺度的表达。我们使用三种尺度:Q∈{256,384,512}。
    在表11中,我们的模型与目前最好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来,更深的19层的Net-E比16层的Net-D效果更好,它们俩的组合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性能。在Caltech-101上,我们的表征与he2等人中的方法性能相近,但是它在VOC-2007上的表现明显比我们的模型差得多。在Caltech-256上,我们的特征比目前最好的结果(Chatfield et al., 2014)提升了一大截(8.6%)。

    Action Classification on VOC-2012: 我们同样在PASCAL VOC-2012动作分类任务上评估了我们性能最好的图像表征(Net-D和Net-E特征的堆叠),包含了在给定人物动作的边界框时对动作类别的预测。数据集包含4.6K张训练图像,共有11类标签。与VOC-2012目标分类任务相似,性能用mAP 来评估。我们考虑以下两种训练设定: (i) 在整幅图像上计算卷积网络特征,并忽略提供的边框; (ii) 在整幅图像上和在提供的边框上计算特征,然后将它们堆叠来获得最终的表征。 表12展示了我们的方法和其他方法的比较。

    我们的表征在不使用提供的边框时,在VOC动作分类任务上达到了目前最好的水平,而同时使用图像和边框时的结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同于其他方法,我们并没有使用任何任务特定的方法,只是依赖于非常深的卷积特征的表达能力。
    Other Recognition Tasks: 自从我们的模型公开以来,它们被研究机构广泛的使用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并一致的优于浅层表达的性能。例如,R-CNN通过将AlexNet中的卷积网络替换成我们的16层模型,达到了目标检测业界最好的结果。在语义分割、图像字幕生成以及纹理和材料识别方面,Krizhevsky等人更浅的架构上有着类似的结果。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 文章举报
    彼时云歌杳 发布了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719 私信 关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