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大厂只能拧螺丝,小厂能学最新技术?| 程序员有话说

2019-05-12 11:00 330 查看

作者 | wingjay

责编 | 伍杏玲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wingjay(ID:cool-coder)

最近几天,有几个朋友想要投递大厂,于是找我帮忙 Review 简历。所以我顺便问了下他们,为什么想要投递大厂,反馈的大概出发点是:

  • 追求高薪资

相对小厂而言,大厂的薪资水平会更高不少。具体数字区间就不细说了,但是大厂整体会大方很多,只要你能够通过面试,30%甚至更高的涨薪都有机会拿到,更何况,大厂的年终奖也不会被“无良”老板随意克扣。

  • 追求稳定

去年整体大环境不行,很多公司裁员,尤其是不太盈利的中小厂,比如某团、某滴。而对于大厂而言,裁员的概率会小很多,毕竟裁员带来的收益远比不上因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和股价下跌。

  • 追求职业发展

近两年很多发展快的企业以 double 薪资去BAT挖人,比如头条、拼多多之类的。因此,从长远的职业发展角度考虑,BAT 的工作背景就相当于清北毕业的学生一样抢手。有了 BAT 的背景,未来无论跳槽还是晋升、成为技术经理或者架构师,自己都具有足够的主动性。

正好我既参与过快速增长的创业型公司,也在阿里经历过集团式的规范研发流程。因此今天和读者分享下我对于大厂的看法。


大厂里都是螺丝钉吗?


有些人一提到大厂,就会立即说去里面只能当个螺丝钉,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很片面的。

传统的大厂一般是层级森严的,要做的事情也高度重复化、机械化。那是因为那些领域已经成型,缺乏创新的动力,所以很多人都被迫成为了螺丝钉,只需要保证机器能够运转就够了。

但互联网大厂并非如此,我们身处其中,应当知道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大家都在喊“学不完”,马爸爸们也天天说要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恐怕你想仅仅当个螺丝钉并非易事。

在阿里内部,大家都习惯了拥抱变化。变化意味着业务变化、技术更迭、人员交替。在这么高速变化的环境里,你如果只想做个螺丝钉,每天重复一样的机械工作,那要么是你缺乏进取心,要么是你甘心做螺丝钉。当然,螺丝钉往往也拿不到好的绩效。


大厂员工接触的技术面很窄吗?


当然,也有人说了,“我所谓的螺丝钉并非做重复机械的工作,而是说只能接触到一小块业务或技术点,无法接触到系统的全貌”。

这个确实是事实,毕竟大厂有非常多的研发人员。所以一般会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拆散成多个零部件,每个小组或每个人做其中一块。

但我想说的是,只接触其中一块领域,你就不能成长了吗?大厂和小厂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用户量级。一般的小厂是十几万或几十万的 DAU,而大厂往往是上千万甚至上亿的 DAU,同样一段代码,在小厂里能良好运行,但到了大厂,就会发现里面存在非常多问题。

大厂求精通,求深度;小厂求速度,求广度。

如果你在大厂,就应该尽可能深入去研究你参与的模块,多想想如何把你所做的模块优化到极致,在巨大的用户量面前依然能够稳定运行。相信我,这样的一份经验可以成为未来无数次面试的一大亮点。


小厂能接触各种新潮技术,而大厂不行?


确实,对于新技术的态度这方面,小厂往往比大厂更加开放。毕竟船小好掉头。

相信不少读者也有类似下面的“有趣”经历:

本来好端端在研究 Java 里范型是啥东西,突然同事跑过来说:“Java 已经 Out 了,大家都在用 Kotlin 呢!爽得飞起”。

于是,你研究了下发现,Kotlin 这么多语法糖,而且看起来比 Java 聪明多了。

因此你鼓捣全团队一起来学习 Kotlin,分享各种 Kotlin 的新奇用法,团队其乐融融,一起享受技术成长的快乐。

过两天,小组长跑过来说:“你们还在写 Android 啊,大家都在用 React Native 呢,一份代码两端同时运行!”。

于是,你又研究了下,RN 确实好东西啊!写一份JS代码,就能同时在 Android、iOS 两个平台运行了,太方便了。而且很多知名企业如 Airbnb 都在用呢。

因此你又鼓捣全团队放弃 Kotlin,一起来学习 RN,分享着 RN 热更新等新奇用法,于是团队又一次其乐融融,一起享受技术成长的快乐。

又过两天,网上大佬喊话了:“RN 性能太差了,我们要回归 Native,Native 才是王道”。

这时你没作过多思考,因为你也觉得RN性能确实不好,而且你听说 Airbnb 也已经放弃 RN 了。

于是,你又回去写 Java 了。

后来,又有人和你说,快去学 Flutter 吧,再不学就晚了,Android 迟早要凉啊。

你:呵呵。

上面的段子可能大家或多或少接触过类似场景。当然,这里主要想说明的是,小厂的技术面确实更广,技术选择多样,因为即使选错了,也能随时调头重新换。

但我想说的是,就算你接触过了这么多种技术,最终静下心来想想,你学到的又有多少呢?除了花里胡哨的“新潮名词”,你真正收获了什么呢?这样的技术面真的对技术生涯有帮助吗?我并不认为。

大厂里,有人花大半年时间,研究如何在相同机器资源下,承受更高的并发量;研究如何在复杂移动网络下,保持最快的网络连接速度;研究 React Native 内部的 JsCore 如何优化以提高运行速度。

当然,我想说的绝不是不要学习新技术。作为技术人员,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和敬畏是非常好的,但绝对不要盲目崇拜、跟风新技术,觉得新的就一定是好的。这只会让你陷入漩涡,一边喊着学不动了,一边身体不知主的跟着风跑。

作为码一代,想教码二代却无从下手:

听说少儿编程很火,可它有哪些好处呢?

孩子多大开始学习比较好呢?又该如何学习呢?

最新的编程教育政策又有哪些呢?

下面给大家介绍CSDN新成员:极客宝宝(ID:geek_baby)

戳他了解更多↓↓↓

 热 文 推 荐 

☞ 马云:工作 996,生活 669,都得好好干!

☞ 2019年最新语言发布:Z 语言!

☞ 37 岁学编程,发现第一个 Bug,创造商业编程语言 | 人物志

中小学 AI 教育靠谱吗?50% 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1 年

Google 究竟是不是要用 Fuchsia OS 取代 Android?

☞储备金被暗中挪用? USDT信任危机再爆发!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稳定币?

☞VMware vSphere 6.0 虚拟机运维常见问题排除

☞中国AI开发者真实现状:写代码这条路,会走多久?

☞补偿100万?Oracle裁900+程序员,新方案已出!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