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Kubernetes 分布式应用部署实战:以人脸识别应用为例

2018-07-30 18:24 716 查看
伙计们,请搬好小板凳坐好,下面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期望你能够乐在其中。
我将基于 Kubernetes 部署一个分布式应用。我曾试图编写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应用,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最终砍掉了很多细节。
我将聚焦 Kubernetes 及其部署。
让我们开始吧。

应用

TL;DR



该应用本身由 6 个组件构成。代码可以从如下链接中找到:Kubenetes 集群示例
这是一个人脸识别服务,通过比较已知个人的图片,识别给定图片对应的个人。前端页面用表格形式简要的展示图片及对应的个人。具体而言,向 接收器 发送请求,请求包含指向一个图片的链接。图片可以位于任何位置。接受器将图片地址存储到数据库 (MySQL) 中,然后向队列发送处理请求,请求中包含已保存图片的 ID。这里我们使用 NSQ 建立队列。
图片处理 服务一直监听处理请求队列,从中获取任务。处理过程包括如下几步:获取图片 ID,读取图片,通过 gRPC 将图片路径发送至 Python 编写的 人脸识别 后端。如果识别成功,后端给出图片对应个人的名字。图片处理器进而根据个人 ID 更新图片记录,将其标记为处理成功。如果识别不成功,图片被标记为待解决。如果图片识别过程中出现错误,图片被标记为失败。
标记为失败的图片可以通过计划任务等方式进行重试。
那么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深入探索一下。

接收器

接收器服务是整个流程的起点,通过如下形式的 API 接收请求:
curl -d '{"path":"/unknown_images/unknown0001.jpg"}' http://127.0.0.1:8000/image/post[/code]
此时,接收器将路径path存储到共享数据库集群中,该实体存储后将从数据库服务收到对应的 ID。本应用采用“实体对象Entity Object的唯一标识由持久层提供”的模型。获得实体 ID 后,接收器向 NSQ 发送消息,至此接收器的工作完成。

图片处理器

从这里开始变得有趣起来。图片处理器首次运行时会创建两个 Go 协程routine,具体为:

Consume

这是一个 NSQ 消费者,需要完成三项必需的任务。首先,监听队列中的消息。其次,当有新消息到达时,将对应的 ID 追加到一个线程安全的 ID 片段中,以供第二个协程处理。最后,告知第二个协程处理新任务,方法为 sync.Condition

ProcessImages

该协程会处理指定 ID 片段,直到对应片段全部处理完成。当处理完一个片段后,该协程并不是在一个通道上睡眠等待,而是进入悬挂状态。对每个 ID,按如下步骤顺序处理:

与人脸识别服务建立 gRPC 连接,其中人脸识别服务会在人脸识别部分进行介绍
从数据库获取图片对应的实体
断路器 准备两个函数
函数 1: 用于 RPC 方法调用的主函数
函数 2: 基于 ping 的断路器健康检查

调用函数 1 将图片路径发送至人脸识别服务,其中路径应该是人脸识别服务可以访问的,最好是共享的,例如 NFS
如果调用失败,将图片实体状态更新为 FAILEDPROCESSING
如果调用成功,返回值是一个图片的名字,对应数据库中的一个个人。通过联合 SQL 查询,获取对应个人的 ID
将数据库中的图片实体状态更新为 PROCESSED,更新图片被识别成的个人的 ID

这个服务可以复制多份同时运行。

断路器

即使对于一个复制资源几乎没有开销的系统,也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例如网络故障或任何两个服务之间的通信存在问题等。我在 gRPC 调用中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断路器,这十分有趣。
下面给出工作原理:



当出现 5 次不成功的服务调用时,断路器启动并阻断后续的调用请求。经过指定的时间后,它对服务进行健康检查并判断是否恢复。如果问题依然存在,等待时间会进一步增大。如果已经恢复,断路器停止对服务调用的阻断,允许请求流量通过。

前端

前端只包含一个极其简单的表格视图,通过 Go 自身的 html/模板显示一系列图片。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整个识别的关键点。仅因为追求灵活性,我将这个服务设计为基于 gRPC 的服务。最初我使用 Go 编写,但后续发现基于 Python 的实现更加适合。事实上,不算 gRPC 部分的代码,人脸识别部分仅有 7 行代码。我使用的人脸识别库极为出色,它包含 OpenCV 的全部 C 绑定。维护 API 标准意味着只要标准本身不变,实现可以任意改变。
注意:我曾经试图使用 GoCV,这是一个极好的 Go 库,但欠缺所需的 C 绑定。推荐马上了解一下这个库,它会让你大吃一惊,例如编写若干行代码即可实现实时摄像处理。
这个 Python 库的工作方式本质上很简单。准备一些你认识的人的图片,把信息记录下来。对于我而言,我有一个图片文件夹,包含若干图片,名称分别为
hannibal_1.jpg
hannibal_2.jpg
gergely_1.jpg
john_doe.jpg
。在数据库中,我使用两个表记录信息,分别为
person
person_images
,具体如下:
+----+----------+| id | name     |+----+----------+|  1 | Gergely  ||  2 | John Doe ||  3 | Hannibal |+----+----------++----+----------------+-----------+| id | image_name     | person_id |+----+----------------+-----------+|  1 | hannibal_1.jpg |         3 ||  2 | hannibal_2.jpg |         3 |+----+----------------+-----------+
人脸识别库识别出未知图片后,返回图片的名字。我们接着使用类似下面的联合查询找到对应的个人。
select person.name, person.id from person inner join person_images as pi on person.id = pi.person_id where image_name = 'hannibal_2.jpg';
gRPC 调用返回的个人 ID 用于更新图片的
person
列。

NSQ

NSQ 是 Go 编写的小规模队列,可扩展且占用系统内存较少。NSQ 包含一个查询服务,用于消费者接收消息;包含一个守护进程,用于发送消息。
在 NSQ 的设计理念中,消息发送程序应该与守护进程在同一台主机上,故发送程序仅需发送至 localhost。但守护进程与查询服务相连接,这使其构成了全局队列。
这意味着有多少 NSQ 守护进程就有多少对应的发送程序。但由于其资源消耗极小,不会影响主程序的资源使用。

配置

为了尽可能增加灵活性以及使用 Kubernetes 的 ConfigSet 特性,我在开发过程中使用
.env
文件记录配置信息,例如数据库服务的地址以及 NSQ 的查询地址。在生产环境或 Kubernetes 环境中,我将使用环境变量属性配置。

应用小结

这就是待部署应用的全部架构信息。应用的各个组件都是可变更的,他们之间仅通过数据库、消息队列和 gRPC 进行耦合。考虑到更新机制的原理,这是部署分布式应用所必须的;在部署部分我会继续分析。

12345 / 5 页下一页
查看其它分页: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