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金融业务上云要熟虑 看IBM如何化解难题

2018-02-05 00:00 197 查看

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已是有目共睹,除了金融企业长久以来的品牌效应之外,服务的多样性和质量必然影响用户体验和最终选择,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拥有研发环境快速部署、交付和运维的能力,更快地影响业务需求多变的商业环境,快速服务市场用户。除此之外,在2016年7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银行业应稳步实施架构迁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解决金融机构上云前的顾虑金融机构上云并非全无顾虑,其顾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数据安全的问题,一些金融机构担心云上数据被云服务商“偷窥”或利用;二是关于业务连续性的问题,一些金融机构担心云服务商可能管理不当导致云平台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到客户业务系统的连续性,还有一些金融机构甚至担心云平台自身存在安全漏洞;三是关于监管合规的问题,一些金融机构担心云计算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不明朗,可能造成金融机构在合规方面的问题。

总结为一点,就是数据安全问题。这也恰好是IBM Cloud Private最关注的问题,不仅具备类似于公共云的优势,并专供一个组织使用,支持对环境进行定制,以满足特定需求和安全要求,它可以在内部管理或由第三方管理,即可以托管在企业防火墙之后,也可以托管在外部。这就像一个被围栏围起来的后院,有一扇通往周围资产和公共空间的门,有助于企业获得诸多公有云优势,同时更好地控制抓弄资源并确保其安全。IBM Cloud private正为此未来可以看到,无论是行业趋势,还是监管机构的要求,金融机构上云已经迫不及待,如何上云就成了关键问题。在现有的金融机构中,不同的部门对云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运维部门更关心IaaS,开发部门对PaaS更加关注,而在PaaS层,开发人员只关注应用场景、业务逻辑和数据,更多的需要交给云平台去解决。总之,金融机构需要的是:集IaaS、PaaS及开发者服务所需的创建、运行和管理云应用于一身的集成平台。首先在IaaS层的建设上,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尝试一条“双向IT”的道路,充分利用旧有系统,并建立一个创新平台,把原来的应用与新平台进行整合,当创新平台成功之后,再将以前应用进行改造,将其容器化,甚至细分转变成新的微服务,从而更好的发挥容器在运营维护,资源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据了解,IBM Cloud private以开源为基础,保持技术的开放性,满足客户自主可控的需求。同时集合了不同的前沿技术堆栈,加载即用,让技术的供给更具弹性与敏 捷。无论用户当前已经搭建了IaaS平台(VMware,OpenStack),或者只有物理机环境,依靠IBM多年来在Kubernetets开源社区积累的技术经验,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容器云运营、管理环境,以及丰富的安全组件,使得用户可以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私有云环境中快速搭建起基于Kubernetets+Docker的容器环境。

另外,目前IBM的IBM Cloud Private为DevOps提供了一个最为标准的支持,在这个全新的PaaS平台上,开发人员可以对底层的IT资源直接进行调配。需要使用多少容器,每个容器使用多长时间,都可以由开发人员直接决定。从客户的需求上看,IBM Cloud Private解决了金融机构跨越私有云、专属云和公有云进行容器编排,利用开发运维一体化的DevOps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和管理。与此同时,IBM Cloud Private对IBM中间件、数据和分析服务的承继,可以为用户提供支持云计算的中间件、应用程序运行环境、通讯、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服务,来优化现有的投资,实现快速创新。即便功能如此强大,IBM Cloud Private的安装极其简便,一键即可实现安装、添加、删除节点,还能够根据相关指标弹性伸缩,进行定时弹性伸缩,并且集成了Istio、服务目录、VMWare NSX-T等,支持Ceph、Gluster 、GPFS 存储、MicroService Builder中间件镜像的开箱即用。今天,上云已经是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创新的基石,相信借助IBM Cloud Private,金融企业的云化之路将更加平坦。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