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开发

Python学习 第二天

2017-12-19 09:22 253 查看
1.转义字符 ‘\’ , 可以对一些字符进行转义,如:“\n”, “\t”。

r''  可以实现默认转义字符不转义print("\\\n\\") 

“ "' '" ” 能够实现print()函数打印字符换行。

2.布尔值: true 或者 false

逻辑运算: and(&) 、 or(|) 、 not(!)

空值: NONE

3.变量:Python 的变量使用前不需要先声明,并且自动匹配对应参数的类型。

如:a = 1 ; a代表int型变量 

a = 1.0 ; a代表float型变量

a = C ; a代表char型变量 

不同的类型变量可以互相赋值:

如:a = 1; b = abc ; a = b 是成立的。print(a) abc

常量一般是用大写字母表示常量,大家默认的规则 如:A = 123

地板除
‘//’

编码方式:ascii(1个字节), uicode(2个字节), UTF-8(1-6个字节)

python是以Unicode编码。

ord() 函数,将字符转换成整数。

chr()函数, 将整数转换成字符。

encode()函数,将以Unicode编码的STR转换成以不同编码方式的Bytes.

decode()函数,将bytes以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即以不同的编码方式将bytes变为str。

len()函数,计算str的长度。

格式化字符串:

print("hi, %s, your number is %d" % (name, number))

列表 list: 跟C的数组有点像,里面的元素类型可以不一致。

例如 :class = [1, 2, 'hello']

可以通过下标来进行列表元素的索引:

class[0] = 1; class[1] = 2; class[2] = hello;

下标是负数表示从后面往前索引:

class[-1] = hello; -1表示从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class[-2] = 2; -2 表示列表的倒数第二个元素

class[-3] = 1 ; -3 表示列表的倒数第三个元素

列表有关的函数:.append() 在列表的末尾追加一个元素

.insert()插入一个元素

.pop(i)删除一个元素,i为索引

.pop()默认删除最后一个元素

元组:TUPLE

tuple 里面的元素初始化后是不能修改的。列表的那些增删改的操作

无法作用于元组。

tuple 的索引跟列表一样

IF 条件判断语句

例子 if a > 0:

print("turr")

else:

print("false")

Python用缩进来表示作用域,条件判断后面一定要加“:”

if a > 100:

print()

elif a > 200:

print()

elif a > 300:

print()

只要其中的一个判断语句为真,就不在执行后面的判断

for while 循环

range() 生成一个整数序列。

for循环: 1+2+3+4+...+100 =?

sum = 0

for a in range(101)

sum = sum + a

list() tuple()能将字符串转变成以单字符为元素的列表

字典 dic = {'Michle':90, 'Lucy':30}

dic.get('Green',10)如果指定的“Green”不存在则返回10

dic.pop(key)

set和dic的区别在于set不存储键值

可变对象list,tuple也算是可变对象 tuple = (1,[2,3])

str和整数属于不可变对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