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2017-12-09 00:00 225 查看




来源:中国报告网

概要: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重大战略意义,重磅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出台。

在2014年软银世界大会上,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提出国家竞争力公式,即复活方程式:竞争力=生产性*劳动人口。依据这个公式,只要大力发展智能化机器人,日本即可不断改善竞争力,最终达至第一。

按照他的表述,中、美、印的制造业劳动人口数量多达7000万、1000万、1000万,日本则只有700万;同时,与中、印平均月薪只有7万日元、3万日元相比,日本的平均月薪为25万日元。可以说,日本在生产性和劳动人口两方面均处劣势,竞争力下降也就在所难免。

孙正义认为,日本若能导入3000万台可24小时工作(3倍于正常人)的产业机器人,就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制造业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这无疑将让日本一举两得地扭转在生产性和劳动人口方面的劣势,甚至在未来取得全球GDP第一的位置。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重大战略意义,重磅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出台。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二是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人工智能项目群。

六大任务也是六个具体实现的抓手,对于后续工作的展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规划》中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2017年2月,人工智能入选“十三五”新兴产业规划。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向,国家发改委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与三年前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3版)相比较,涉及细分产品和服务增加了接近900项,其中人工智能首次进入了指导目录名单。

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制定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总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应用及系统级技术局部领先。在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初步建成基础坚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绿色安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该方案是为落实去年10月制定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撑各行业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传统家居、汽车、安防领域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并在终端产品领域内,大力丰富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化产品。但具体到不同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扶持还需进一步细化。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