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科普博客: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

2017-11-01 21:33 435 查看
今天学习了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而关于这方面有许多有趣的定律,最著名的要算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和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与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提出的安迪—比尔定律:

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尽管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预计定律将持续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1] 。然而,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更新增长已经放缓在2013年年底,之后的时间里晶体管数量密度预计只会每三年翻一番。

然而安迪格鲁夫与比尔盖茨提出了一项与摩尔定律遥相呼应的定律,不过定律内容则略带调侃:

安迪-比尔定理 (Andy and Bill’s Law)是对IT产业中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关系的一个概括。原话是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 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

——实际上,2016年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曾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摩尔定律已经失效的事实,无论文章的结论正确性有多强,不可否认的是,摩尔定律不再为人们所热议与追求,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也不再以摩尔定律为目标,毕竟戈登摩尔只是揭示了计算机硬件发展初期的一种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任何一门技术都会遭遇瓶颈,况且在一项高度发达的技术追求效率极低的提升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安迪—比尔定律相比摩尔定律甚至更不能谈为一种定律,它甚至不像摩尔定律一样有一个确切的公式。

然而安迪—摩尔定律揭示的内容同样引人发省

——正如比尔盖茨谈到:他过去做的 BASIC 只有几十 K,微软工程师们做一个.NET 就要几百兆,其中一定可以优化。当然,我们知道微软现在的.NET 比二十年前的 BASIC 功能要强的多,但是否强了一万倍,恐怕没有人这么认为。这说明,现在软件开发人员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样精打细算了。当年的 BASIC 解释器是用汇编语言写成的,精炼得不能再精炼了,否则在早期的 IBM-PC 上根本运行不了。

——这当然也不能责怪微软工程师们,毕竟让他们不那么精打细算无疑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虽然软件的大小越来越大,但软件工程师在某些方面编程的工作却轻松一些。

其实在计算机软件的领域有为数众多的定律,虽然在这个领域定律总是更新的很快,但这也正证明了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同时这些定律也为计算机这个新兴的学科提供了许多思考的方向和友善的提醒。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