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优秀到不能被忽略》

2017-07-04 17:47 162 查看

《优秀到不能被忽略》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针对职场中很多人对工作缺乏激情、对自己真正热爱什么等问题和疑惑,该书提出了四条规则: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让自主力带来幸福感;让使命感带来意义。该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及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如何通过这四条规则打造自己热爱的事业。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规则一: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激情假设: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

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既是错误的,也是有潜在危害的。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自己的工作,而那么多人做不到这点?作者有三点结论:

(1)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

(2)激情需要时间 ;

(3)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

作者举了不少例子支持这样的结论: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转换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的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如果有了多年的经验,你就会在自己的事情上更加出色,而且会产生效能感。你还会有时间发展牢固的同事关系,会看到自己的工作给他人带来的巨大好处。而且不论这种解释有多合理,更重要的是,它与激情假设相矛盾:激情假设所强调的是当下的幸福感,而且这种幸福感来自将自己的职业与某种真正的激情相匹配。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要想获得动机,你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里需求:

(1)自主: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并且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2)胜任: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作的事情。

(3)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作者认为激情假设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危险的。让人去“追随自己的激情”不仅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还可能是一份让人饱受困惑、忧虑之苦的职业开始。

规则二: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 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点积累到如此大量的练习;

工匠思维关注自己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给自己带来什么,大多数人用后一种思维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激情思维最终导致长期不满,并让人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更严重的是驱动激情思维的深层次问题,即“我是谁”以及“我真正热爱什么”,基本上没有确定的答案。如果你花太多时间纠结与自己是不是找到了真正的使命,那么这个问题将会一直将会没有答案,而你同时会发现自己已经失业了。职业资本,技能胜过激情。

成大事的特质:创造力和影响力。

勇气文化:越来越多的作者和网络评论家提倡的一种观点,即只要鼓起勇气,脱离预期的职业轨道,你就能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虽无恶意,但这种文化会带来危害,因为它低估了以职场资本来支撑职业抱负的重要性。

激情思维不好的一面是它让人失去自己的长处,伟大的事业并非由很大勇气就可以了,它还需要很高价值(而且是真正价值)的技能。放弃多年所获取的职场资本,还转行到一个不相关的领域,在从业者技能金字塔中,只接受个把月训练将会处于接近低端的位置。这意味着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让自己优秀到无法被忽略。

但并不是让你做什么事都坚持工匠思维,不适用工匠思维的三条特征:

(1)该工作无法让你有机会通过发展稀缺而宝贵的相关技能而与他人区别开来。

(2)你认为该工作所关注的内容是无用的或者甚至可能对世界有害。

(3)该工作迫使你与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如何运用自己的工匠思维?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是杰克逊,以工匠思维来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以此来确保自己可以从每一次经历中尽可能多地获取职场资本。做完每份工作后,可以抬头看看有谁对自己新收获的资本感兴趣,然后抓住看起来最有希望的任意一个机会,实现职业上的跃升。

一万小时法则:在某项复杂任务上表现卓越,就需要进行市场至少达到最低限度的关键联系。这种观点出现在专业技能的研究中,事实上,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一个造就真正专家的神奇数字:1万小时。

假如你是一名知识工作者,所在的领域没有什么清晰的训练体系,那么如果你能搞清楚如何将刻意练习融入自己的工作,就有肯恩挂载个人价值上超越你的同行,因为你很可能是唯一专注于系统地取得进步的人。也就是说,刻意练习也许是快速让自己变得“优秀到不能被忽略”的关键所在。

规则三:幸福来自于自主力

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拥有发言权,这是在创建自己热爱工作时需要靠职场资本来获取的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通过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赋予更多的自主力, 会提高的幸福感、 投入程度以及满足感。

自主力陷阱1:资本薄弱;

自主陷阱2:关键障碍;

规则四:使命感带来意义

拥有使命就是在事业上拥有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重心,使命比某种具体的工作更为笼统,而且可以贯穿多个职位。它回答了“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这个问题, 能够使你将精力都集中到某个有用的目标之上 ,这样反过来会让你在自己所处的领域里的影响力最大化,而影响力是热爱自己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那么他们会对自己职业生涯感到更加满足,而且更能承受住辛苦工作的压力。

在前沿地带找到使命感 ,拥有使命是件棘手的事情;我们习惯认为创新应该是某种横空出世、 震撼人心的事物 。创新其实更具系统性,是将前沿再向外扩展一些;

耐下心来, 按正确的顺序做事;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在当今社会,现代自由主义盛行,即“追随自己的激情”、“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听从你内心的渴望”等等这样的一些思维被广泛地提倡,快乐和意义来自于主观感受,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但现实是残酷的,客观世界往往不能满足个体内心的期望。本书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职业态度,一种是激情思维,关注世界给自己带来什么,一种是工匠思维,关注自己给世界带来什么。但是个人觉得这两种思维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激情思维也会常常关注给世界带来什么。对于书中的规则一和规则二在很多时候对职场中的人可能都是很有帮助的,例如三头两天换工作,三分钟热度等等情况,可以运用规则一和规则二让自己耐下心来做事。但是我对规则一和规则二不那么认同,当你对一个事物有激情时,你目前无法判断自己将来在哪方面会做出怎样的成绩,因为未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多了。像追随激情,然后做出伟大事业的人,在追随激情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未来能做出伟大的事业。对于一个跳出自己擅长领域,正在追随激情的事业的普通人,谁知道他以后不能成就伟业呢?难道他不该去追随激情吗?其实这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即“我是谁”、“我真正热爱什么”、“我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这显然没有标准可言。因此我觉得不应该以规则一给自己设限,特别是当你正在读大学、刚毕业、对自己和职场尚未深涉的时候,更不应该让其给自己设限,而应该相信未来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本书对于如何解决职场中的一些疑惑还是很有启发的。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工匠思维关注的是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这给我的启发性很大,其实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遇得到各种矛盾,例如我对工作没激情、做这个对我没意义、做这个没有前途等等,这显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在世界中个体是与身边的事物紧密联系的,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这显然产生很多矛盾,让自己困惑。如果换位思考,跳出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一些反思,考虑自己能给他人、集体、世界带来些什么,或许心中很多的矛盾与疑惑就没有了。例如你一开始对工作很有激情,而一段时间后激情减退,而幻想着更有激情的工作,那你可以想想本书所提的三点结论是否能让你想通: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激情需要时间 ;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