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懂商业的技术合伙人(4):APP幻觉,零和游戏之下的一席之地

2017-03-16 22:39 218 查看



导读:手机屏幕巴掌大一点,能装多少个APP?一般人,屏幕不会超过5屏,也就100个APP。全国那么多公司,那么多APP,你确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一、APP幻觉2010~2015,可谓是APP创业的高潮。在李开复等创投大佬的鼓吹下,可谓是全民APP狂欢。创业者,创业大多是做APP的。投资人,投了一大堆以APP为主的项目。吃瓜群众,下了一堆APP。然而,好景不长,吃瓜群众下载APP,用了几天,就开始卸载了。没需求,价格没竞争力,服务不到位,该咋样还是会咋样。
二、屏幕有限1、3屏、5屏、1屏在我最早接触APP的时候,我就想过,APP最多占满3屏。后来,需要调研一些APP,最多也就5个屏幕。超过了,就会折叠到文件夹,把那些不经常用的,需求不强烈,都折叠起来。其它要么卸载,要么打入360手机的“冷宫”。
2、APP本质还是“客户端”!在我大二在选择技术路线的时候,Windows客户端就不被看好了。使用Windows桌面系统的时候,应用程序也就1个屏幕。看了很多人的电脑桌面,很少有占满1个屏幕的,屏幕满满的,大多是文件太多,而非应用程序。
3、屏幕有限屏幕就那么大,空间决定了,APP和应用程序会有地位之分。对我来说,经常用的,会放到中间显眼的位置。不经常用的,放到文件夹里或者开始菜单里。使用一段时间,你就看得出来哪些应用是你需要的了。360管家、QQ管家,也会根据使用频次和时常,建议你卸载APP,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三、时间有限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无论APP和应用程序的种类怎么变化,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是稳定的。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吃饭娱乐8小时。微信社交类使用的多了,优酷视频的就会用的少。微博知乎逛多了,网易新闻就看得少了,甚至微信QQ也用的少了。不同APP之间,就是一个“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APP竞争力强的,就被用的多。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会分配不同的时间。
四、需求有限从大型电脑→PC单机→PC互联网→APP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和VR/AR互联网,人们的需求总体是有限和稳定的。吃喝:美团外卖、饿了么、电商买饮料玩乐:旅游、聊天、游戏渠道工具的变化,基本还是围绕人类的本质需求在发展,更多还是“做得更好”。比如,以前吃饭必须上门买,现在多花点钱,有人给我送上门。少部分,才是新的,比如“竞技游戏,5人多对多Dota”。需求有限的情况下,意味着APP的总量是有限的。
五、一席之地从以上3点,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有3个限制用户安装你APP的因素。1、屏幕空间:不会决定用户删除你的APP,但可能把它放到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比如360手机的冷宫。2、时间有限:你的APP很好,有需要,但用户没时间。游戏光好玩,有什么用,没空玩。所以,手机APP多是“零碎时间”打法的休闲游戏。3、需求有限:这个最致命。用户需要的APP就那么多,重复的谁愿意安装。
除了以上3点,还有:1、渠道竞争微信看新闻多了,微博看新闻很可能少了。2、同类应用竞争微信交流多了,QQ交流自然就少了。3、不同类应用竞争微信玩多了,玩游戏的时间就少了。视频看多了,看电子书的时间自然减少了。4、需求强烈的竞争吃饭、视频、购物、照片、闹钟,刚需的就占了20几个。假设总量100,剩下就80个。中国那么多公司,1亿人都用的APP可能就20个。剩下的,意味着都是几十几百万的人在用。5、频次的竞争微信一天启动10次,支付宝启动1次就不错了。6、用户习惯的竞争网易新闻看着挺舒服的,又有啥必要切换到腾讯新闻呢?更何况,机智的互联网公司,还推出的“个人账号”和“云端数据”的功能,一旦有了“收藏”等数据,你的离开成本可是越来越大哟。
六、结论在时间有限、屏幕有限、需求有限等限制之下,在需求强烈程度、使用次数、同类竞争等进一步限制之下,决定了大多数人用的APP很有限,决定了大多数的APP只是一小部分在使用。从总量来看,大家都创业去做APP注定是一个错误,因为本来就是一个“你死我亡”的“零和游戏”。到底有没有你的一席之地,能否守住,从一开始就得想清楚,也许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微信小程序”、“一个黄页”。
七、雷观时代在变,渠道在变,用户在变,但商业本质和用户需求一直还是那么多。早点理解了商业本质,也许我们可以少走一点弯路。盲目失败的次数少了,间接提高了成功的次数,因为一生时间有限,总共的试错次数是一定的。假设试错100次,才能成功,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把那些“超高概率失败”的给避免了。也许,APP创业应该先从“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开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