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与毛主席弟弟同名的古代诗人——毛滂

2017-01-07 21:39 134 查看
与毛 泽 东 弟弟毛 泽 民 同名的北宋诗人----毛滂

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毛 泽 东的名字,也不会忘他的弟弟毛 泽 民的名字。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贡献了毕生的才智和力量。但有多少人还记得,中国北宋末期也有一个叫毛 泽 民的诗人呢?

毛 泽 民,名滂。“泽民”是他的字。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毛 泽 民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但他的一生却仕途起伏、遭遇坎坷。不过作为文人,毛泽民又是幸运的。他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其文,“大气盘礴,汪洋恣肆,得二苏之一鳞半甲”;其词,“潇洒明润”、“情韵特胜”。毛泽民“虽非作家之极,亦在附庸之列”,是一位有风致、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东堂词》内容丰富、情韵特胜,开潇洒俊逸之风,实可称北宋一大家。《东堂词》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还是词调发展等方面都对宋词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过去,由于资料的缺少,也由于人们的忽略,毛泽民一直鲜为大众熟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关于毛泽民及其词作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毛泽民又回到了诗词爱好者的记忆中。  

   毛泽民现存词二百余首,是北宋传词较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词题材多样、范围宽广、内容真切、主题鲜明,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其词作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爱情词、闲适词、山水咏物词三大类。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唐宋词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毛泽民自然也不例外。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多描绘文人与歌妓之间的感情所不同的是,毛泽民的这些爱情词多以反映夫妻感情为主。在纵情声色的封建社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毛泽民的发妻赵英,是北宋名臣赵抃之孙女,自幼失怙,知书达礼,十八岁时由赵抃做主嫁与毛泽民。她“薄铅黛,衣简文绣”,然而却盛待宾客,慈惠下人。青年时期的毛泽民“性懒慢,不喜为吏,家人辈窃共笑且骂,以为痴拙人”,赵英却劝慰他说:“人生衣食裁足,正可休。君先大家,殆藏万卷,其间圣贤俱在;君虽闭门以老,终不落寞。”可见小两口情投意合,夫妻生活甚为相得。《东堂词》中,有在旅途中眷恋妻子的:“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无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象,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有与妻共度七夕佳节的:“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诉衷情.七夕》)还有众多表达对妻子美好祝愿的题为“家人生日”的祝寿词。

  毛泽民的爱情词不见卿卿我我,也不见香言艳语,却是一往情深,含而不露,绝无肉麻腻语。如:“寒满一衾谁共。夜沈沈、醉魂蒙松。雨呼烟唤付凄凉,又不成、那些好梦。明日烟江暝曚。扁舟系、一行螮蝀。季鹰生事水弥漫,过鲈船、再三目送。”(《夜行船.雨夜泊吴江,明日过垂虹亭》)毛泽民词直接言情之处甚少,即以下面这首《生查子》来看,词人愁苦万状的哀思全凭晚春的暮色、江畔的落日、飘散的风香、凋谢的春花、乱舞的飞絮等凄迷而又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烘托出来。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在古代诗词中,夫妻之间真挚纯洁的情感往往以悼亡、惜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毛泽民却让它在舟旅、节日、寿庆等日常生活中得以展现,感情温馨缠绵,情调轻松欢愉,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一位封建士人对妻子执著不渝的情感历程,显然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毛泽民的夫妻情词常将其情思溶化在优美而伤感的景致中,语言雅丽清新,词情缠绵哀怨词旨含蓄幽微。在情感净化的基础上,毛泽民爱情词又表现出明显的雅化、诗化倾向。这种朴实深挚的夫妻感情在词中的较多表现,有助于洗刷晚唐以来情爱词中浓腻的绮罗香泽之态与宋代俗词轻佻艳冶的作风,这不能不说是毛泽民对宋词的独特贡献。

毛泽民的《东堂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描写都市风俗民情的词作,其中一些以节序词、祝寿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元旦》导语中,将它推作“古词”名篇。

毛泽民善于发掘休闲生活的丰富情趣和独特风采,善于将世俗生活诗化、雅化。他的众多节序词和祝寿词,在当时即广泛流传,且不断引起后代词人、读者的共鸣和喜爱,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酬答词 是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以为数最多的种类,虽然是在某种限制之下进行创作的,因而不易写好,然其中也不乏佳作。

毛泽民的《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便是一首酬和佳作:

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柳冷黄昏,零落荼蘼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萧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

暮春花下饮酒,清香扑鼻,雅致风流后抹有一丝淡淡的伤春愁绪。笙箫悦耳,夜深饮怀愈开。“更深”三句,发语幽默、想象奇特、笔韵飘逸不群,“醉话”中闪现出不羁的灵性追求与快活,楼思敬谓之“佳句也”。

毛泽民的闲适词,标举其高雅的生活情趣,展示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和忘怀世事,乐得逍遥自在的闲情逸致,甚或有意无意的张扬一种离经叛道的个性。其潇洒的生活作风,高雅的名士风范,为其赢得了不少后世士人的追慕。

毛泽民的咏物词作颇多,尤喜咏梅、月这类高雅脱俗之物,是年轻词人追求高洁品格的轨迹。

宋人爱梅,并以其“雅”作为生活和审美情趣,进而发展为理想人格的象征,故而多咏梅之词。据统计《全宋词》中题为梅词者达880余首,且多为南宋词人,如赵长卿、姜夔等,而北宋,则以毛泽民为最,达11首。如他的《惜分飞.秀亭观梅》:“相见江南情不少,尔许多时,怪得无消耗。淡日暖云色引到,阑干寂寞怜春小。宫面可忺匀画了,粉瘦酥寒,一段天真好。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小”,写得颇有情趣;再如“月样婵娟雪样清,索强先占百花春”写出了梅花的冰清玉洁;而“庚岭殷勤通远信,梅家潇洒有仙风,晚香都在玉杯中”,写出了梅花的馨香与潇洒;“映竹幽妍,临池娟靓”、“烟柳暖惺忪,雪尽梅清瘦”则写出了梅花之幽丽、挺拔……这些咏梅词写得形神具现,给人以美感,令人陶醉!

毛泽民的月词也别具新意,如“不须直待素团团,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南歌子.东堂小酌赋秋月》),写得清幽静朗;“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踏莎行.中秋玩月》),“此老南楼,风流可想,殷勤冰彩随人上”(《七娘子.和贺方回登月波楼》)则寂静淡雅。

  另外,词人也写了不少歌咏牡丹、雪、樱花、杨花等的词作,同样脍炙人口。如《蓦山溪.杨花》:

  雪空毡径,扑扑怜飞絮。柔弱不胜春,任东风、吹来吹去。墙阴苑外,一片落谁家?叶依依、烟郁郁,依旧如张绪。
那人拈得,吹向钗头住。不定却飞扬,满眼前、搅人情愫。蜂儿蝶子,教得越轻狂。隔斜阳,点芳草,断送青春暮。

  从中既可看到柳永层层铺叙的手法,又可见苏轼《水龙吟.次章质夫杨花词》的痕迹,婉丽清隽,情韵特胜。

  毛泽民喜茶爱茶,且热衷于茶道。后人论及茶诗茶词,几必提毛滂。他的几首茶词,如“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小云今夜伴牢愁,好在凤凰春未晚”等,皆清新怡人。

  饮茶风俗始于唐而盛于宋。宋代饮茶作为一种“客礼”仪制,渗透到了社会各阶层。围绕该“客礼”,引发出多种风俗行为。词人创作茶词,歌妓歌以侑茶,便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茶词与其它众多的酒词、应歌词、节序词和祝寿词一样,具有社交、娱乐、抒情的功能。茶词的创作是一种词学现象,同时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态的茶礼、茶俗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

   毛泽民含英咀华,擅于吸收他人之长处,形成以潇洒、疏俊为主,而又兼豪迈、深婉、沉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词风“与贺方回适得其反,贺氏浓艳,毛则以清疏见长;贺词沈郁,毛则以空灵自适”,他“有耆卿之清幽,而无其婉腻;有东坡之疏爽,而无其豪纵;有少游之明畅,而无其柔媚。”  

  论“潇洒”,毛泽民是其宗祖 。在词史上,那首使毛泽民蜚声文坛、表现沉痛别离之情的爱情名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是毛泽民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此词长期被当作他与歌妓之间的风流韵事传诵(《花庵词选》卷6),然词话多有讹传,据学界考证,本篇应是毛泽民辞别妻子赵英时所作。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陈质斋评曰“泽民他词虽工,未有能及此者”,虽言之有过,但也说明了此词“情韵兼胜”。周辉评之曰“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真是恰如其当。再如那首写都城元夕的《临江仙》: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吴梅曾极赞“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曰:“何减‘云破月来’风调!”

  论“豪放”,毛泽民也不输辛苏,如《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

  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咳唾,拂袖且东还。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
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洛阳年少,高轮难与绛侯谈。富贵暂饶先手,晞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面对进取道路上的打击和权贵们的排挤,少年词人虽牢骚满腹、落拓不羁,仍然能超然物外,表现出傲岸不屈、坦荡自信的精神风貌。再看下面这首《生查子.登高词》:

  鲈蟹正肥时,烟雨新凉日。露蕊郁金黄,云液蒲萄碧。

  此日古为佳,此醉君宁惜。高挂水精帘,尽放秋光入。

  全篇气韵一注而下,几无收掖,形成一种飞动明快的节奏,生动地传递出作者欢快的节日情绪。读之如见沉浸于节日喜气中的词人,在欢快微醉的状态下,飞舞墨蛇、酣畅泻意的作词情形,神出态外。

论“深婉”,毛泽民的词,比少游有过之而无不及。试看这首写得“很深婉”(陆侃如等《中国诗史》)的思念亡妻的《青玉案.新凉》:

  芙蕖花上蒙蒙雨。又冷落、池塘暮。何处风来摇碧户。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

  玉京人去无由驻。恁独坐、凭阑处。试问绿窗秋到否?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如诗如画的美景,但因了“玉京人去”,触动隐痛,故一落笔就蒙上了黯淡的色彩。“风摇碧户”、“翡翠穿花”,再加上绿窗痴问,脱口成情,无不闪现着亡妻的风姿,真是相思入骨,悼念成灰,深婉之至!

作为与苏门有密切关系的词人,毛泽民词深受苏词影响。《东堂词》豁达潇洒的情怀、超凡脱俗的气度以及大量运用词题、词序和典故等方面,都酷肖苏轼词的风貌;同时,其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题材,也体现了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无意不可入词、以诗为词的艺术主张。

综上所述,毛泽民身为潇洒派之宗祖,首开潇洒俊逸之风。他于后世作者之影响,虽然不如也不可能像苏轼那样革新创作手法、开拓思想境界,甚至也没有能像柳、秦、贺那样在词艺上用心良苦,但他的那些展示日常生活追求个性自由而又独具风格的词作,得到了古往今来众多读者的喜爱,且“如谢逸、苏庠、僧仲殊、陈与义、朱敦儒、范成大、杨万里等人,其词风之潇洒清旷、不沾世态,毛氏实有以开其先河”之功。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