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BP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公式的简单推导

2017-01-07 17:43 417 查看
最近看了一下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发现很多资料对于BP神经网络的讲解注重原理,而对于反向传播公式的推导介绍的比较简略,故自己根据《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这本书的思路推导了一下反向传播的过程,记录在这里,以便以后看。对于BP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此处就不再赘述,周志华大牛的《机器学习》中介绍的很详细。

PS: 本人第一次写博客,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1. BP网络模型及变量说明

1.1 模型简图



1.2 变量说明:

ml:第l层神经元个数

x(1)p: 输入层第p个神经元,p=1...m1;

yk : 输出层第k的神经元的输出,k=1...ml+1;

tk:输出层第k的神经元的目标值,k=1...ml+1;

z(l)j:第l层的第j的神经元的输入;

a(l)j:第l层第
1a4bb
j个神经元的输出;

a(l)0:第l层的偏置项;

w(l)ji:第l−1层第i个神经元与第l层第j个神经元的连接权值;

h(.):激活函数,这里假设每一层各个神经元的激励函数相同(实际中可能不同);

Ep:网络在第p个样本输入下的偏差,n=1...N;

N:样本总数

2. 误差反向传播相关推导

2.1 正向传播(forward-propagation)

正向传播的思想比较直观,最主要的是对于激活函数的理解。对于网络中第l层的第j个神经元,它会接受来自第l−1层所有神经元的信号,即:

z(l)j=∑i=1ml−1wjia(l−1)i+a(l−1)0

如果令wj0=1,可以将公式简写为:

z(l)j=∑i=0ml−1wjia(l−1)i

则经过该神经元后的输出值为:

a(l)j=h(z(l)j)

对于多分类问题,网络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输出可表示为:

yk=a(l+1)k=h(zj)=h(∑j=0mlwkja(l)j)

这里说明一下,BP神经网络中激活函数通常会取sigmoid函数或tanh函数,不清楚的可以百度一下这两个函数,这里不再赘述。

2.2 代价函数(cost function)

由2.1节公式可以得到BP网络在一个样本下的输出值,我们定义平方和误差函数(sum-of-square error function)如下:

Ep=∑k=1ml+112(yk−tk)2

所有样本输入下,网络的总误差为:

EN=∑p=1NEp

2.3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这是BP神经网络最核心的部分,误差从输出层逐层反向传播,各层权值通过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进行更新,即:

w:=w−η▽Ep(w)

上式中,η是每次更新的步长,▽Ep(w)是第p个样本输入下的输出偏差对某一层权值的偏导数,表示每输入一个样本更新一次参数。

下面我们以w(l)ji为例推导梯度项:

∂Ep∂w(l)ji==∂Ep∂z(l)j∂z(l)j∂w(l)ji∂Ep∂z(l)ja(l−1)i

这里我们定义δ(l)j=∂Ep∂z(l)j,对于输出层,可以得出δ(l+1)k=yk−tk=a(l+1)k−tk,则上式可表示为:

∂Ep∂w(l)ji=δ(l)ja(l−1)i

现在问题转换为求解δ(l+1)k:

δ(l)j==∂Ep∂z(l)j∑k=1ml+1∂Ep∂z(l+1)k∂z(l+1)k∂z(l)j

根据δ的定义可知∂Ep∂z(l+1)k=δ(l+1)k,代入上式,则:

δ(l)j==∑k=1ml+1δ(l+1)k∂z(l+1)k∂z(l)j∑k=1ml+1δ(l+1)k∂z(l+1)k∂a(l)j∂a(l)j∂z(l)j

根据z(l+1)k和alj的定义可知:

∂z(l+1)k∂a(l)j=w(l+1)kj∂a(l)j∂z(l)j=h′(z(l)j)

代入上式得:

δ(l)j==∑k=1ml+1δ(l+1)kw(l+1)kjh′(z(l)j)h′(z(l)j)∑k=1ml+1w(l+1)kjδ(l+1)k

由此我们得到了误差从输出层向低层反向传播的递推公式,进而可以求出误差对于每一层权值的梯度▽Ep(w)

3. 总结

BP神经网络是应用最多的一种神经网络,其精髓在于误差反向传播。本人在学习这块内容是为了给接下来学习和研究深度学习及caffe做准备,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在上述推导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还请见谅,同时也欢迎指出内容的不足之处。

4. 参考文献

[1] 周志华,机器学习[M]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 CHRISTOPHER M.BISHOP.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M], 2006.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