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OMA-DM协议

2016-07-04 10:28 169 查看
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827/10/7324690_405033340.shtml

OMA-DM协议

OMA

OMA全称是Open Mobile Alliance,即开放移动联盟,成立于2002年7月,由近200家公司组成,它的目的是搜集市场需求,规范业务应用层和网络功能层之间的接口,定义一个公开的标准框架,从而为用户提供无缝隙的端到端业务。

OMA的官方网址是http://www.openmobilealliance.com,目前OMA对移动终端的浏览器(Browser)、终端管理(Device
Management)、数据同步(Data Synchronization)、终端下载(OMA Download over the
Air)、数字版权管理(OM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等都定义了相应的规范,用以保证设备应用的互通性。OMA定义的业务范围基本涵盖了当前移动终端业务的所有方面。

 
OMA DM

OMA DM即终端管理。这并不算是一个新概念,在国外(主要在日本和美国)已经有成熟的商业应用。但是由于国内环境及运营商的策略,OMA DM在国内迟迟得不到大规模应用。

OMA DM也称为Client Provision,是一种通过远程服务器对网络内终端进行管理的协议。通过OMA DM,服务器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固件更新、参数配置、数据采集等各种管理功能。

在国内1G和2G时代,运营商将主要精力和收入放在为用户提供基本的语音、短信等通讯服务上,而随着3G的临近,运营商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终端“内容”的管理和控制,并将其视为一个新的赢利点,而DM的特长正在于在终端管理方面,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运营商会对3G终端的DM功能提出强制要求(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

 
DM主要业务

针对DM可以开展很多应用,不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固件更新

类似于Windows的自动更新。如果终端出厂后出现bug,当前的处理方式是进行固件刷新。在国内当前环境下,主要通过各终端客服中心来进行。这样做服务成本很高,终端用户也几乎肯定会为此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品牌形象也是个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对美日的运营商定制方式,运营商会成为舆论及纠纷的中心。而通过DM,用户可以实现通过OTA
(over the Air)方式,利用GPRS网络进行固件更新,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运营商和厂商的服务成本。随着国内3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订制方式很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主流,因此国内终端对固件更新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2.终端参数配置

如果开通过GPRS,就会体验到终端各种参数设置的痛苦。虽然运营商服务人员会不厌其烦地一步一步教你进行GPRS参数设置,但是繁琐的设置总会让人感到厌烦。如果运营商提供了终端参数配置功能,那么只需要告诉运营商你现在上不了网,运营商就会通过DM服务器主动检查你终端上的各个设置参数,并主动帮你设置好。可能你说只是一个GPRS并不是问题,但是3G下会涌现大量业务,视频电话,流媒体,IPTV,定位,个人信息管理(PIM),甚至终端网络游戏……全部打算手动设置吗?
3.故障诊断

通过DM,运营商或终端厂商可以得到终端的实际运行状态,并通过采集一些状态数据对终端进行诊断。比如,用户觉得手机的电池质量有问题,那么运营商可以获取终端的电量信息,并以此作为诊断的依据。而依照传统的模式,用户必须将手机拿到客服处进行容量检测,时间从1天起不等。前一种方式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实现了故障诊断,而后一种情况则需要浪费用户更多的时间来等待诊断结果,用户体验自不必说。
4.参数采集

运营商在布网或网络优化结束后的测试时,或是为了检测某地区网络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优化或扩容,不要拿着终端和测试设备在各个点寻找信号。但是通过DM,这种情况会有很大改善。通过参数采集,DM服务器可以轻松地将某地区某时段各个手机的信号信息反映给运营商,相当于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为运营商充当了信号检测员的工作(当然在此过程中,不会对用户产生任何影响),这样的功能,运营商难道会不感兴趣?
5.动态组件及应用管理

通过DM,服务器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动态组件和应用的管理。比如用户对股市行情感兴趣,那么DM服务器可以动态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使用户在桌面就能了解股市行情。如果用户不想再炒股,而希望显示天起信息,那么DM服务器会删除愿应用,转而控制客户端下载在桌面显示天气预报的应用,而用户自己只需要通过任意途径向运营商反映自己希望的服务即可,不需要用户自己寻找资源,也不需要用户对终端进行管理,一切都由DM服务器帮你搞定。

 
DM协议

通过DM可以实现对终端全方位的管理,但DM到底是什么?

DM全称Device Management,即终端管理,它本身是一套协议,基于OMA SyncML协议衍生出的专门用于终端管理的协议。它定义了一套服务器和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标准。该协议中,DM服务器是控制方,DM客户端是被控制方,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采用C/S结构,以message为单位进行交互。

通过DM对终端进行管理的核心是DM设备管理树,设备管理树中保存着终端的基本参数及所有需要管理的信息。各种信息通过管理对象组织。OMA定义了几个标准管理对象,比如用于固件更新的FUMO管理对象等。终端厂商及DM业务开发人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定义各自的管理对象并挂接到终端管理树上。服务器通过命令检索并改动终端的管理树信息,而由客户端将这些信息的改变映射到具体对终端的管理操作上。

终端设备管理树在终端体现为一个XML/wbXML(一种二进制XML格式)格式的文件,管理树的对象其实就是一个节点,在该节点下挂接了某个应用所需的所有信息。比如固件更新应用就在管理树中挂接了一个FUMO节点,该节点中保存了如下信息:更新包描述符地址(OMA DL协议规定下载实体前必须先下载实体的描述信息,供终端判断自身是否具有下载该实体的能力,比如资源是否够用等等)、更新包所在地址、下载后的操作(比如只下载还是下载后立即更新)。下面描述一个固件更新的具体过程。

 
DM固件更新的例子

下面是一个通过DM进行固件更新的流程图。



固件更新应用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DM应用,因为还包含了使用OMA Download协议进行下载,用于更新的差分包,对差分包进行解包及一致性安全性检查,以及最最重要的——固件更新容错。如果用户在更新过程中无意断电,导致终端损坏,后果不难想象!

废话少说。在上图中,DM起作用的只是第一阶段,即1标注的范围。该范围内服务器通过DM协议检查客户端的终端厂商、型号、当前软件版本号(都保存在管理树中),根据这些信息找到对应该版本的更新包(对两个版本做的差分包,这样可以尽可能缩减通过GPRS网络的数据流量),然后再通过DM命令更改客户端管理树中FUMO对象下的相应信息。

从第二阶段开始,终端通过OMA DL协议进行差分包下载,并对终端Flash上的数据进行更新,该阶段与DM无关。

更新结束后,进入第三阶段,终端还需要通过DM协议告知服务器自己更新成功,服务器更新本地数据库中的信息(并可能做一些内容计费处理),固件更新完成。
 
总结

通过DM协议,服务器可以对客户端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是运营商所乐意看到的,因此随着3G的临近,DM肯定会在将来的手机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