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马仔创业记】一只猴子的创业独白(5)心理咨询行业痛点分析

2016-06-01 16:48 351 查看
1

这几天主要做的事情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做公司内部的支付接口技术调研工作,目前整合好的支付接口包括银联在线支付、微信公众号支付。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不断的查阅心理咨询行业的相关资料以及不停且不分时段的骚扰心理咨询行业相关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从业者普遍的心理是“我可以说自己的行业不好,但别人说就不行!”。所以想要从心理咨询从业者的嘴里掏出一点关于这个行业的痛点,简直是太难了。

一会儿是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分析,一会儿是马斯洛的人类动机。和这帮子心理从业者聊天总感觉透露出那么一丝丝的诡异。就好像是他们一直在说“你没病”,但眉眼之间都在暗示你“你丫病的不轻了”。

对,就是这种我必须承认我有病的感觉,让人浑身的不舒服。尤其是在撸串的时候,恨不得把钎子插进他们的嘴里。

作为“有求于人”的一方,我不断的在“我确实有病”和“打死你个龟孙儿”之间反复挣扎。

2

闲话不多说,经过了这么几天的调研,我还真是感觉这个行业目前存在着巨大的行业痛点,甚至可以说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只能期盼时光老爷爷来抚平那些花费了无数精力和财力,到最后却一无所获之人的心灵。

个人认为,最大的痛点在于

心理咨询师超低的从业率以及心理咨询师培训行业的变态繁荣


这简直是天生矛盾的两兄弟,却因为某些信息断层或是沟通不畅从而导致两种现象并存。

据非官方的统计数字表明: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率仅为5%,而每年心理咨询师报考人数节节递增。这种内耗型的发展注定是畸形的。当某一天心理咨询师这一行业的从业者发现自己无法通过本专业养家糊口之后,那心理咨询培训产业自然也就彻底崩盘。

第二个痛点就是关于钱的问题了,在发达国家中,社会保障内容就包含了心理咨询、辅导的治疗费用,因此这方面的花销会降低不少。而目前中国来讲,一次50分钟的质量谈话治疗,可能需要消费者缴纳300-1000元不等的费用。并且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引导、梳理式的疗程,是无法快速见效的。一个通常的治疗疗程可能需要5次甚至更多次的治疗,一般消费者很难接受这种额度的消费。

第三个行业痛点就是心理咨询的普及率太低,很多人不了解心理资料和心理疏导有什么区别。从而导致了“我没病,所以我不需要心理咨询”这样的观点。

实际上

心理治疗,是针对患有心理疾病人群的一种治疗手段。而心理咨询/辅导,是针对于健康人或是轻微心理障碍人群的心理疏导工作。


第四个痛点是人文环境造成的。作为心理咨询行业最繁盛的美国,国民的性格更加独立,因此他们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是更好的了解心理压力、障碍形成的原因,从而取得克服障碍的能力。而中国老百姓的性格更内敛而含蓄一些。

作为一向“崇拜强者“的我们来说,对于未知领域(心理咨询领域)更多的需求是获取建设性或是指导性的意见,并且这些意见不应该是泛泛而谈,需要具备定夺性。这恰恰是致力于优化人生,而不是干预人生的心理咨询行业极力避免的。

3

一个心理学硕士专业毕业的朋友对我说,当年第一次参加学校老乡会的时候,同门师姐就告诉他,心理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必将改变你的生活。但是,(前方高能注意,这里有但是),如果你想靠心理学养家糊口的话,就要做好挨饿的准备。

当年一头雾水的娃时至今日已经毕业好几年,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总是满脸唏嘘。他对我讲

“当年同学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都认为当今社会各种问题横生,压力巨大,绝对是吾辈将心理学发扬光大的好时代。”

“没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事情竟变成了这样。社会上有心理障碍或是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心理专业的毕业生混的却越来越惨。”

“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他问我。我只能摇摇头,共同举杯陪他干了这杯闷酒。

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眼睁睁看着这个行业如朝阳般升起,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政府都在正面宣传,可为什么池塘里面的小鱼越混越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创业 工作 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