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我个人著书的感受

2016-05-28 02:34 267 查看
我个人著书的缘由是看了学校的word,ppt和网上培训资料等以及个人笔记萌生的想法。
以前我的认知是笔记停留在个人书本所写及所得,直到后来接触了电子信息系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以及自学之后,这个观念逐渐打破。
以前小学到高中书本上的笔记,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难以理解书中字迹和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杂乱无章,没有系统化和结构化。
看了学校的文档和网上的资料非常的规范,目录结构分明,条理清晰;让我感到很是便于阅读和理解,这让我开始想到如果此类文档经过再次加工的话可以出一本非常不错的书;起个书名叫“《[专业名] 入门经典》、 《[专业名] 完全自学手册》、 《[专业名] 一册通》”之类的,好像都不为过。
借着前人所写的资料和自身之所学完善其中的内容和规范下整体格式,写好之后再找出版社合作,我觉得出本书好像并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一、不会纠结该出本什么样的书;二、不用过度开始想该怎样开始写好以及书本的规范;三、我可以不用担心书中的内容与目录没有系统化和结构化;四、不会导致内容的散乱。
于是我开始边学边完善文档内容,开始觉得很简单,对课堂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 对自己的改动也比较满意 。后来在完善文档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自己的意识,开始对内容结构提出一些质疑:一开始新手到菜鸟过程中就只接触表面知识,没有深入原理这样好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修改书中的一小段内容与目录结构。期间也没少碰到自己没接触到的知识和出现的问题,通过自己所想所做不断验证是否正确以及合理性,实在自己想不出该怎么办时,利用了搜索引擎帮助自己。(刚开始确实挺管用,可以说是药到病除)
后来为了以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自认为非常好的著作,开始逐渐求快对文档中内容过目以及修改甚至是之前的一倍左右,连续十几天后,身心疲惫,导致课堂脱节和文档改动到离谱的程度,以及后来把出书成了我的任务开始脱离之前所定好的轨道发展,渐渐地发现此时已经违背我的初衷。对一些非常重要和相关细节的问题也随之抛到脑后,也有对文档不满和抱怨之心。认为之前著成纸质书方案不可行,改为半开源的pdf电子书。快到文档修改完已经接近4/5的时候,我开始与朋友谈论说:“我把mysql的笔记快做好了,你来帮我完善一下”。并未接到答复......
重复地过了几天后,我开始对自己提出了质疑:我现在有这个能力完全地完善文档吗?现在能把结构体系由散乱到整体的归纳吗?还能继续修改完吗?这是从头烂到尾的文档、就算发布到网上新手刚开始也只是觉得还可以接受,后来发现这是非常坑爹的文档,改都懒得改直接删除。于是我停下修改文档工作,进入反思状态,开始重新审视自身转向怎样回归以前的正轨,自己又开始从零学习专业知识。
我后来想到了如下几点:

出书真的是份细活, 出书不是那么简单,必须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以及自身语言的概括能力才能不至于出牛头不对马嘴的大错。

规范问题,章节应该以几号字体,标题应该以几号字体,描述文字应该是以几号字体,哪些是应该为段落或是不应该构成段落,在什么地方加上注释等等。

没人愿意收拾自己的烂摊子,除了极个别的对你做文档或是你个人非常感兴趣的人。人们更喜欢一个具有实际价值和完善的体系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文档才会舍得花时间做出修改。

结合实际判断自己是否疏忽是否与当初方向有误。

过度求快导致揠苗助长反而拖慢了整体进度,耽误自己的发展,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计划几乎很难赶上变化。学术真的是严谨的,不要随意以自己的想法去大刀阔斧的修改,反而将完善文档成了变相的破坏文档。

你知道的,别人未必知道;不要无度的对没实际意义的东西做出太多注解导致该修改的没修改,不该修改的全修改了,本末倒置。

看到如今修改的文档(糟蹋)跟狗屎一样,心里也挺难受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