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读《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 保持呼吸,继续向前

2016-04-29 00:59 190 查看
  “保持呼吸,继续向前”,一句话总结。

书的扉页写着一句“行走的力量”。我当时想起一个故事:一名记者看见农村的一个正在放羊的小孩。

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

小孩回答说:“放羊!”

羊儿喂大了干什么?”

卖钱!”

  有了卖羊儿的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小孩!”

  “生小孩来干什么?”

  “放羊!”

我并不喜欢这个轮回,也不觉得它可笑,但它很像当前一个轮回,工作赚钱、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变老养孙这条路,这条想是一条固定无波澜的路,我很苦恼我是不是也是这样,就这样一条路走完一生。有人说,“没有知识的旅行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儿”,我在想,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才算一次真正的旅行,或者说是一次行走。或者说行走与旅行的差别,难道就是苦一点吗,更约束自己。 我希望我能明白陈坤所说的行走的意义,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能看到什么,悟到什么。

陈坤说,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静下来,放松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取正面的力量,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而我目前没有行走的资本和勇气,我想在读书中也能与自己对话, 明了我的本心。他和他十个苦行者踏上西藏十一天的行走,书中穿插了他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或许与本次行走无关,或许是想表清他是一个什么的人,一个怎么经历的人会踏上这次行走。

他坚持说他自己是个内向、冷漠的人。但我想说的是,“虽然他内向,但是他帅啊”。又说他容易因为生活里的一些细节而愤怒,这个是真的他。但是“真”并不能当作暴躁的借口,不能假借“真实”的名义去伤害爱你的人。遵从本心,但那并不一定是对的。想做个设计师,虽然因为没有钱读书而破灭了,而后面决定先拍几部戏,等攒够钱再去读设计。或许想引导我们自己明白想做什么,而其他做的事只是为了自己想做的事做的准备而已。

还说到教导别人的方法,是一种打压激励的方式,无论对谁,即便是儿子,他都是这样。或许这种方式能恰好成功,但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的,在这一点上,我持保留意见。书上有一点明显矛盾地方,就是他自己从不鼓励别人,而自己却很想得到鼓励,让他看到自己的成长。所以我觉得,既然鼓励让你成长,那么也希望你能鼓励他人。

陈坤有几个好朋友,能够交心的朋友,无聊赵薇还是周迅,这挺让人羡慕。一个好朋友,难求。

书中很经常谈到几个词,自信、坦然、信仰。

自信。在社会工作中,很多时候。一开始,我的存在感来自别人对我的认可,用他人对我的眼光来界定自己存在的位置。而在后面, 我管你们承不承认我存在,我做我自己,你接不接受无所谓。自信不是简单地渴望别人认可你,你要在自己内心深处觉得,我可以,他这么认为的。

坦然。 对待别人称呼他为“戏子”的问题,很像我们学校名字,我母校是华南某农业大学,无可避免的被冠上“种田”的学校,在最初的那几年,我很少向人直接说我学校名字,扭扭捏捏的,但过几年后,我会直接说,“对, 就是那个种田的”。像陈坤说“我就是个戏子嘛”,坦然处之。他当上演员是阴错阳差,而我当程序员也是巧合,我当年的第一志愿并不是计算机,也是学着接受,学着喜欢。

信仰。在名利的得失,迷茫中坚定。他说他认清了帮助他人就是在帮组自己。我要做有生之年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帮助他们的生活远离痛苦,帮助他们的心态远离灰暗。可我没经历过,我并不能体会。这是他的经验,他的信念,并不是我的。他的信念并不能引导我的前方。或许我还过于青涩,看不清正面的引导。

行走过程中的意义,他说了很多,我现在不能切身体会。

或者这本书本意上不是告诉你行走的意义,只是告诉你行走会得到这些东西,建议你去行走,建议从自己的行走体悟自己,获取正面的能量。最终认清当下的自己,引导自己的未来。

那么,年轻人,你准备上路了吗?



--句子摘抄

1. 过于期待终点的到来,只会让它来得更慢。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原出处,方便溯源,如有错误地方,谢谢指正。

本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lovesong/p/5444920.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