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常用RAID简介

2016-03-20 15:45 447 查看
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实现的方式:

外接式磁盘阵列:通过扩展卡提供适配能力
内接式RAID:主板集成TAID控制器

组成RAID阵列的不同方式称为RAID级别,不同的RAID级别有不同的存储性能,不同的数据可靠性和不同的存储成本。

RAID0是以条带形式将数据均匀分布在阵列的各个磁盘上



所需成员磁盘数:2个或更多,最低为2个
优点:极高的磁盘读写效率,不存在校验,不会占用太多的CPU资源,设计、使用和配置比较简单
缺点:无冗余,不能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环境
适用领域:视频生成和编辑、图像编辑,其它需要大的传输宽带的操作

RAID1:以镜像为冗余方式,对虚拟磁盘上的数据做多份拷贝,放在成员磁盘上




所需成员磁盘数:2N个,(N>=1),最低为2个
优点:具有100%数据冗余,提供最高的数据安全保障理论上可以实现2倍的读取效率,设计和使用比较简单
缺点:开销大,空间利用率只有50%,在写性能方面提升不大
适用领域:财务,金融等高可用,高安全的数据存储环境

RAID2:采用校验冗余:
把数据分散为位或块,加入汉明码,间隔写入到磁盘阵列的每个磁盘中,在成员磁盘上的地址
都一样,采用了并行存储方式, 花费大,成本昂贵

RAID3:数据块被分为更小的块并行传输到各个成员磁盘上,同时计算XOR校验数据存放到专用的校验磁盘上



所需成员磁盘数:3个或更多,最低为3个
优点:读写性能都比较好,当有磁盘损坏时,对整体吞吐量影响较小,减小了开销
缺点:控制器设计复杂,采用并行存取方式,主轴同步时吞吐量没有提高,校验磁盘的写性能有瓶颈
适用领域:视频生成和图像、视频编辑等,需要高吞吐量的应用环境

RAID5:采用独立存取的阵列方式,校验信息被均匀的分散到阵列的各个磁盘上



所需成员磁盘数:3个或更多,最低为3个
优点:读性能比较高,中等的写性能,校验信息的分布式存取,避免出现写操作的瓶颈
缺点:控制器设计复杂,磁盘重建过程复杂
适用领域:文件服务器、Email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等环境

RAID10结合RAID0和RAID1,先镜像,再条带化



所需成员磁盘数:2N个(N>=2),最低为4个
优点:读性能很高,写性能比较好,数据安全性好,允许同时有N个磁盘失效
缺点:空间利用率只有50%,开销大
适用领域:多用于要求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的数据库应用

RAID50是RAID5和RAID0的结合,先实现RAID5,再条带化



所需成员磁盘数:6个或更多,最低为6个
优点:比RAID5有更好的读性能,比相同容量的RAID5重建时间更短,可用容许N个磁盘同时失效
缺点:设计复杂,比较难实现,同一人RAID5组内的两个磁盘失效会导致整个阵列的失效
使用领域:大型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应用

本文出自 “我心_向阳”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wyg11.blog.51cto.com/11253863/1753139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