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为什么我错了

2016-03-14 10:03 183 查看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说过一句话:习惯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人的世界是严重失真的。

今天我发现,我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至于为什么是错的,我后边再详述。先说说我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这半年来看了很多心理学,设计,交互设计,文案,广告,电影编剧相关的书。
看完之后,得到一个结论。生活我们通过媒体传递过来的信息,都是投你所好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经过加工的。当然了,没加工过的,平白的信息枯燥无味也没人看。

但很多深度加工后的信息和原义差别已经非常大,比如断章取义,比如爱迪生的名句:”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其实这句话是有后半句的:”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引用的人,出于他的写作目的,使用引经据典,名人名句的方式佐证其观点。作者恶劣的地方就在于断章取义。全句和被使用的句子的意思完全相反。
一个强调勤劳,一个强调灵感。

甚至于,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句完整的句子,不是说作者追求真理,而在于,作者为了投读者所好,吸引眼球,这个完整的句子,能佐证作者的观点和目的,所以我们能看到全句。

现实中,类似这种,引用都存在,有这样的人,说过这样的话,但,不是完整的。还有各种其它的加工手段,就不一一说明。总之,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其实都是被加工的,只是加工深浅度不一。加工越深,与原义偏差就越大,失真度就越高。如果我们获取的信息大多都来源于此的话,可想而知,我们在这些信息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世界观,与真实的世界,差别会有多大。于是我就说了开头那句话。

但为什么我又说我错了呢?我错是错在,失真,不在于信息的来源,不管是我们自己亲眼看到,亲眼听到,自己认为的,都有可能出现与真实情况有偏差,有失真的情况。只是来源于媒体的更为普遍罢了。而我们的价值观会不会受到影响?还取决于我们对信息的消化方式。

我其实在上一篇《逻辑思维》中,我就说过一个观点,神学,哲学,科学能登堂入室,都是经得起当时的逻辑思维的推敲和捶打的。每个时代,我们接受的信息,其实都是有偏差的,偏差从左到右,逐渐变小。但是否说,神学时代的人就真是脑残呢?我仔细想想,不对。
神学时代,只是代表对事物认知理解角度不同,但不代表那个时代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每个时代的文明,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和验证世界运转规律的逻辑思维。

比如一个老板,雇佣一个程序员,老板完全不懂技术,如何判断这位程序员员工工作好坏?很多老板通过人品,诚信,成品品质等方式,有人甚至再多招一个,通过赛马方式去甄别,或者不招,跟朋友公司的比较。间接去判断这个程序员的水平。而如果是一个程序员主管,就是另外的方式,直接看程序员写代码的水平来甄别。

这里我不说方式好坏,我只想说明:知识结构不同,角度不同,但可以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无论什么方式,都是自己认知和验证世界的逻辑思维。

所以说,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失真,跟这个人获取的信息失不失真,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有影响。

其实从“存在即合理”这个逻辑来考虑,现在的人大多是快餐式阅读,碎片时间阅读,看各种娱乐片,各种肥皂剧。也不见大片的人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也没看见这一代人被毁了的迹象。

逻辑思维总结:

开头那句话,起于自己对一个现象看得不顺眼。而“存在即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第一时间,先承认现象存在一定是有生存空间的。我再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条:

看到任何东西不顺眼的时候,先想想是不是自己错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算什么狗屁逻辑思维,不就是鸡汤么。我说,是,我在下一篇告诉你为什么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