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2015-10-31 22:25 246 查看
一、 关于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并于1960年在美国联邦出资的一次研习会上首次发表。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尽管从彼得原理的首次发表到图书的正式出版,遇到了很大的波折,正如彼得在自传中提到的:人偶尔会在镜中瞥见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即自我辨认,于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番,这样的片刻里正好可以使人进一步认识自己“,彼得原理”扮演的正是那样一面镜子。

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一切层级制度组织,如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都受彼得原理控制。最明显的莫过于我国政府现行的人事制度。我国有关干部任用和政府现行公务员制度中明确指出,提升到某一级别的职位必须在下一级(或半级)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逐层向上提升,并将选拔范围放到最小的圈子,最后的结果正如彼得原理所推导:大部分的领导职位是由不能胜任的人所担任。从今天看来,自得原理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现代的层级组织制度,总是从下面来补充由晋升、辞职、退休、解雇带来的空缺。人们一直把层级组织中的晋升看作是“攀登成功之梯”或“爬上权力之梯”。

二、彼得原理的启示


1. 不要盲目的去“爬梯子”,多审视自己 ,不妨多自问“自己所期望的职位是否适合自己 ”,避免所谓的形式主义

2. 找准自己 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做自己 最擅长做的事情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所谓的成就或荣誉之上

4. 淡泊明志,只有宁静的心态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来刻苦钻研,取得研究成果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