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程序员内在修炼)《熔炉》观后感:承认并且面对生活的丑陋面

2015-10-13 01:30 260 查看
这段时间忙着找工作,几乎没有静下心学习一些知识,现在终于算是告一段落,可以写些什么了。

平时看电影,要不是陪女朋友看,基本不太爱看国产片,不是对他们有偏见,只是觉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早就知道韩国电影《熔炉》,和之前看《流感》、《辩护人》一样,是一部针砭时事的写实电影。

今天终于看了。

电影简介(搬运自豆瓣):

“自2000年起的5年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学生们实施了程度不一的性暴力,以及各种虐待。2011年这个真实事件被搬上荧幕—— 《熔炉》。
电影 《熔炉》的热映在韩国国内掀起了一股“熔炉热”,并进而发酵成“熔炉效应”。在民众的高声疾呼下,当年案件被重新审理,涉案人员被重新起诉。甚至于,韩国国会竟然为此特别通过了熔炉法,加强了对残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惩罚力度。由一部电影的热映而推动司法的改革,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而在韩国竟然成为了现实,《熔炉》作为一部伟大的电影,实至名归。
影片本身的内容是关于一个残疾人学校里面,校长和老师对未成年的残疾儿童长时间的进行性侵犯和虐待,被人告发却最终逍遥法外的故事。整部影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案发之后调查取证和法庭辩论的戏份,然而正是这些貌似正规的司法程序,最后却得出了一个荒谬的判决结果。”

OK,简介结束后,就是自己的感悟了。

上一次看电影写观后感是什么时候?可能是一年前看《她》吧,看来我的感性是突发性的:(。

在这部电影观看过程中,我的双肩不停地抖,或许是被电影压抑的情境传染,或许是对有权势人践踏残疾儿童、穷人尊严时的得意的愤恨,或许是穷苦奶奶无奈接收富人的钱签了和解书时的无奈。

我终于明白了那句“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上帝与魔鬼同在。

如果把我换做男主角,我真害怕我会妥协,不论是为了家庭孩子还是以后的前程,如果为了他们我放弃了似乎不值一钱的“道德”、“正义”,想必余下的人生我会寝食难安,或许以后的我就是残缺的我。

或许电影中反映的就是生活中的事实,有钱、有权者相互勾结,穷苦人民生活在他们共同遮挡的阴影下,任人鱼肉。

如果,在迈出校园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可能性比较高的比如说路遇老人扶或不扶?看见抢劫帮还是不帮?

好吧,写着写着又回到了这些简单的问题,可能那些自认为“聪明”、“懂事”的人会走开,会闭嘴,会装作若无其事。

但是,我不要,我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不要被丑恶的灵魂熔炉同化,我不愿成为我瞧不起的人。

好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传播的时代,从前的只手遮天不太好使了,很多事情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如果可以,我愿意尽我所能,通过网络的力量、媒体的力量,解决遇到的问题,决不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残缺。

在知乎上还看到有些经历过儿童时代虐待、性侵的人的发言,就像我之前看的一本《24种人格》一样,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当我有了孩子,一定要好好呵护,不仅仅保证他们的日常,更要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呵护至极,保证不被坏人染指。

唉,从小到大一路平安顺利的人、不了解的人看世界,可能像看雪国一样,一片纯洁。感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雪下、雾后的真相,其实生活里的确存在很多的丑陋面,我以前一直因为我遇到的同学、工作遇到的同事都很和善,就觉得别人描述的勾心斗角都是扯淡,从今天起我要承认,存在的不一定合理,但他一定是存在的,不能因为你没有见到就不承认。

那么如何面对并解决那些悲惨的事情呢?

有句话说的好“鸟泣有人怜,鱼伤无人问,有声者幸也。”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利用好互联网,揭穿那些伪善的背后。

借以此文送给即将走出乌托邦的单纯孩子。

拭心,基于2015/10/13 01:29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