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RAID

2015-10-11 11:34 351 查看
一、RAID 0
采用条带技术,以字节或位为单位按条带(各个盘起始偏移量相同,之后的一定数量字节的区段)在多个磁盘并行写,可以提高I/O读写性能,但它没有像RAID1一样有数据冗余,一但硬盘故障, 就玩完 。结构如下图。



二、RAID 1
采用镜像技术,每次写的时候, 要在另一块盘上就拷贝,这就是为了容灾,写性能降低。数据结构如下图



三、RAID 2
首先采用了条带技术,并通过增加冗余盘存放为每个比特进行海明码编码的数据, 这样可以实现校验和纠错,需要把2的n次幂块盘作为校验数据盘。结构如下图



四、RAID 3
采用条带技术, 写入时以比特为分区写,同时增加一块盘存放奇偶校验位数据,这样的话。当数据盘坏了一块, 重新放上硬盘可通过校验盘和其他数据盘恢复数据。结构如下图



五、RAID 4
首先为什么有RAID4,是为了提高并发概率而生,它在RAID3基础上,采用更大的分区来作为单位写入数据,为什么要提高写入数据块大小呢,假设原来在RAID3时候要写入A和B 数据到第一块磁盘,A数据正在占用校验盘,那么B数据需要等待, 那现在提高了写入数据大小了, 那A和B也许就可以组成一个大块一起写入了, 这就是实现了这种伪并发。这种RAID需要前期写入时进行数据的优化,NetAPP的WAFL文件系统就使用RAID4. 一般RAID4很少用。



六、 RAID 5
RAID 5采用真正的实现了并发I/O,不会像RAID3一样有热点盘,它把奇偶校验数据平均分配到多块磁盘上,如何能提高并发I/O呢,比如有四块盘,假设第一块磁盘写入A数据时候校验区在第二块磁盘,此时第三块和第四块磁盘是空闲的,当在某个条带写B数据到第三块盘,而第四块盘存B数据的校验位时, 这样A数据和B数据就可以同时读写了。



七、 RAID 6
RAID 6是在RAID5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校验区, 这个每个条带都有两个校验区, 他们采用不用的校验算法,数据的可靠性增强



接下来介绍几种组合RAID
一、RAID01
总磁盘数为N,在每个N/2块盘做RAID0, 以下图四块盘为例所示,有镜像有条带, 但是冗余度不如RAID10好,接下来RAID10中总结



二、RAID10
下图顺序写入D1,D2,D3,D4,数据块分布分布如下图,其实就相当与奇数盘组成raid0, 同时偶数盘作为奇数盘的备份,它与RAID01相比,优势在于,只要互为镜像的两块盘不同时坏,数据就能正常读写。而RAID01中组成raid0的数据盘坏一块都不行,他要求组成raid0的一组盘完好时才能正常的读写。以图示的四块盘为例,RAID10能接受{1,3} {1,4} {2,3} {2,4} 块盘坏,而RAID01只能接受{1,2} {3,4}块盘损坏。



三、RAID30
与RAID50一样,加一层RAID0 就是把数据弄的更分散,读写性能更高。容错能力更强。



四、RAID50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技术 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