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设计 > UI/UE

Integer.valueOf(String) 方法之惑

2015-07-30 12:53 411 查看
有个仁兄在 StackOverflow 上发起了一个问题,是这么问的:

“ 我被下面的代码搞晕了,为什么它们会返回不同的值?”

输出是:

为什么第一个判断返回了
true
而第二个判断返回了
false
127
128
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区别吗?(当然除了
127
小于
128
…)

还有,为什么第三个判断返回了
true


我看了另一个相关提问的回答,但是我还是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返回true还有为什么第二个判断返回
false


回答#1:

Integer.valueOf(String)
确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行为。

valueOf
会返回一个
Integer
(整型)对象,当被处理的字符串在
-128
127
(包含边界)之间时,返回的对象是预先缓存的。这就是为什么第一行的调用会返回
true
-
127
这个整型对象是被缓存的(所以两次
valueOf
返回的是同一个对象)——第二行的调用返回
false
是因为
128
没有被缓存,所以每次调用,都会生成一个新的整型对象,因此两个
128
整型对象是不同的对象。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在上面的比较中,你实际进行比较的是
integer.valueOf
返回的对象引用,所以当你比较缓存外的整型对象时,相等的判断不会返回
true
,就算你传个
valueOf
的值是相等的也没用。(就像第二行中
Integer.valueOf(128)==Integer.valueOf(128))
。想让这个判断返回
true
,你需要使用
equals()
方法。

parseInt()
返回的不是整型对象,而是一个
int
型基础元素。这就是为什么最后一个判断会返回
true
,第三行的判断中,在判断相等时,实际比较的是
128
 == 128
,所以它必然是相等的。

再来说说第三种比较中的一点区别,使得它的结果与第二种比较不一样了:

一个unboxing conversion(一种比较时的转换,把对对象的引用转换为其对应的原子类型)在第三行的比较中发生了。因为比较操作符使用了
==
同时等号的两边存在一个
int
型和一个
Integer
对象的引用。这样的话,等号右边返回的
Integer
对象被进一步转换成了
int
数值,才与左边进行相等判断。

所以在转换完成后,你实际比较的是两个原子整型数值。这种转换正是你在比较两个原子类型时所期待看到的那样,所以你最终比较了
128
等于
128


回答#2:

Integer
类有一个静态缓存,存储了256个特殊的
Integer
对象——每个对象分别对应`-128
和127之间的一个值。

有了这个概念,就可以知道上面三行代码之间的区别。

显示创建了一个新的
Integer
对象。

解析完字符串后返回一个
int
值。

这种情况比其他的要更复杂一些。首先进行了字符串解析,然后如果解析的值位于
-128
127
之间,就会从静态缓存中返回对象。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调用
Integer()
方法并将解析的值作为参数传入,得到一个新的对象。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问题中的3个表达式。

上面的表达式返回
true
,因为
Integer
的值从静态缓存中取了2次,表达式返回了对象与自己比较的结果。因为只有一个Integer对象,所以返回结果为
true


上面的表达式返回
false
,因为
128
没有存在静态缓冲区。所以每次在判断相等时等式两边都会创建新的
Integer
对象。由于两个
Integer
对象不同,所以
==
只有等式两边代表同一个对象时才会返回
true
。因此,上面的等式返回
false


上面的表达式比较的是左边的原始
int
128
与右边新创建的
Integer
对象。但是因为
int
Integer
之间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所以Java在进行比较前会将Integer自动拆箱,所以最后进行的是
int
int
值之间的比较。由于
128
和自己相等,所以返回
true


补充说明:

文章没有列出具体的执行环境,jdk版本信息,因此造成不一样的结果,让大家误解了.抱歉.现在说明一下:

此文只适应于jdk7或以上版本,因为jdk6jdk7的Integer具体实现有差别,详情可查看下源代码.
原文链接: stackoverflow 翻译: ImportNew.com - 靳禹

译文链接: http://www.importnew.com/9162.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