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TDD随想录

2015-06-22 16:40 162 查看

TDD随想录


谨以本文献给TDD的开创者与传播者



本文纯属个人经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好的程序员,甚至可能连合格都谈不上,不过在内心深处我却渴望着在编程这件事上获得成功。

可惜每次审视自己写的暂且称之为代码的东西,都会有挫折感,想重构却又感觉盘根错节,难以下手;想重写却又感觉自己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也花了不少心思,就这样丢弃心有不甘。

也曾思考过如何才能写好代码,有段时间觉得只有严格符合编程规范的代码才是好代码进而如同遵守戒律一样地字字斟酌,还有段时间觉得只有用上设计模式才能称之优秀代码进而非模式不用,一切套用模式。不过这些都没有让我走出开发的迷雾,永远是加不完的班,修不完的bug。

究竟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拨开开发迷雾,至少能够让我能够轻松地修剪代码,降低bug发生率,那么我觉得这种方法在我身上就是成功的。

初次接触到TDD是通过公司内部的“代码大全培训”,犹如十月革命中阿芙勒尔号的一声炮响,为我打开了软件开发的视野。先测试后开发,小步迭代,持续集成,这些新名词突然涌进了我的大脑,既新鲜又晦涩。犹如人的幼年容易犯幼稚病一样,初识这些新名词就以为了解了TDD的一切,结果却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对TDD中每个环节真正隐含的开发思想的囫囵吞枣,让这一次的培训只在我脑中留下TDD的一个模糊身影:为软件开发结下一张安全网。

虽然未领悟精髓,但培训后体验和直觉告诉我TDD是一条通往我向往的软件成功的道路,尽管自己摸索前行比较坎坷。很幸运的是团队获得了随队敏捷教练的支持,结对让我系统地了解到了TDD的思想。

测试先行,其实讲的是需求边界,测试不是漫无目的而是精确计算成本的一项活动。测试从何而来,从需求来,需求推演出测试,也规划出产品边界,不能反映需求的测试是一种浪费,因此引申出开发需要讲求适当。开发是一项功利性的活动,永远都在追求盈利,而测试就一条红线,一旦跨过就意味着亏损。

小步迭代,“让子弹飞”中有句话很经典:步子要一步一步迈,一步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代码堆叠的后遗症是复杂,复杂到没人愿意触碰,且不停地咒骂这代码有多烂,这是步子迈太大的真实写照。TDD讲求的小步迭代是写完一个测试再去写完一个实现,每个实现都是通过测试的,如此累加小胜为大胜,最后所有代码的收尾也不过是让最后一个测试通过而已,就是这样简单。

重构,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为啥?因为这里面所有的活动都会要求你去思考,且看上去都像是让你的代码向着大师级代码前进。漂亮的代码并不是堆砌各种技巧,而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重构很容易实现这个目标。重构是一件让人一旦开始就会欲罢不能的事,会让开发者在整个开发阶段都能够不停地去思考、实践再思考,直到无法再添加或删除一个字母。

持续集成,你终究是需要交付产品的,产品就是客户需要的价值,就如同厨师终究会端出客人点的大餐一样,没有哪个厨师是把所有食材罗列着呈现给你的,而是混合在一起,蒸煮炖烧,有些食材需要先处理,这样吃起来才软硬适中,而有些则是最后下锅,这样吃起来才鲜嫩多汁,厨师就是这样一步步将食材集成起来,每一步的处理都是可用都是有价值的,都是为后续进行的铺垫。软件开发也一样,持续集成就要保证每一次的完成都是有价值都可以为后续提供支撑。

写到这里也许会有人问你如何知道TDD是真理,是康庄大道,它一定适合每个人吗?不,我并不知道,我所写的一切只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告诉我TDD迫使我去更多的思考,去切割我那些冗长且复杂又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把它们碾碎成一个个小片段,提炼,过滤,不断累加,最终变成最接近交代价值的东西,而这最终的东西正是我一直在追求的那个成就感。如果想要知道TDD是不是适合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尝试,去亲身体验一下,无论好坏也许你能获得比我更多的体会。

最后特别感谢指导我的教练传湘,扎西和小崔!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