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读后感

2015-06-21 22:27 232 查看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引用了一个猪、鸡和鹦鹉的小故事,非常有趣自然地把人们带入了其中,让读者能够有兴趣了解文章。确实正如故事中所说的那样,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身边的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角色,有些人是猪,但他却能够对事情全身心的投入;有些人是鸡,他们仅仅是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还有一些人是鹦鹉他们虽然身着漂亮的外表,但在生活中仅仅是担任着围观的作用。但是当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工作时,无论我们到底是想成为一个什么角色还是真真正正的再担负着一个什么角色,只要我们每个人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本分内的工作,那就是对这个团队最大的贡献。在一个团队中不是说我要怎么怎么样,我要做领头者,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项目做好,荣耀其实是大家的。一个团队没了谁都是不可以的。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说道分工那就不得不提组长这个职位,一个团队中必须选出一个决策者,这样在遇到大的事情时才会有人做决定,组长在团队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组长必须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工,只有一个好的分工才能保证项目又快又好的完成。分工完成后就到了团队成员的磨合期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主见和思想,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可能会争执起来,这时候该组长出面了,组长既要做一个正确的决定还得安抚好每个成员的情绪,让每个人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作为这个组的一个成员,我觉着每个人也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小情绪,在一个团队中,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包容一点,那么无论大事小事都不会产生伤和气这种事。

我认为一般有过面向对象编程的人,认为最难也最头疼的就是设计了。每个踏上程序员的道路的人,在成功之前一定会遇上很多阻碍,可以说每个成功人士之前肯定有自己的辛酸史,但是我觉得程序员的成长比其他一般人的要困难得多,因为他们每天都是面对的枯燥无味的代码,而且程序员不做到精在社会上是难有作为的。

一个好的项目,设计至少可以占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我认为设计主要有两个思想,一个是高内聚低耦合,一个是设计应当以行为为中心而非数据为中心,业界的话就是应当以需求为中心。关于设计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我看来,这是由行业性质决定的,软件行业毕竟是为其他行业服务的,因此分门别类,随着经验的增长业务能力逐渐要大过编程的能力,因此,程序决定业务还是业务决定程序就成了唯物和唯心的交火点,虽然近年来业务决定项目的争论已经拔得头筹,但是旧恶难消,仍有不少人坚决维护先决定项目框架,再分析业务配套相关技术的思路,这部分人,如果不是面向过程的年代发展过来的,一定是书呆子。业务决定项目,项目决定框架,框架决定编程语言,话说到底,根本原因是软件行业是服务行业。这是根本,不要迷惑。

如果说在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是道理性的启迪,那么在读完一个程序员的博客后,我得到的是心灵上的启发。博客中程序员介绍了他从毕业到工作到成功的历程,从他的刚开始的状况来说,可以说是起点比我们低了很多,那是的教育水平也许比现在低了很多,但是作者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他知道在学校由于时间的问题,必然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课余时间再自学一点才能比其他的同学多点就业机会。就这样他毕业后可以说是找到了工作,但是找到工作不一定适合自己,刚开始作者在一家公司可以说只是作者打杂的工作,那微薄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家用,但是他并没有就此自暴自弃,相反他找机会努力的让别人发现他的价值。作者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现在的我们在一个位置上呆习惯了,就不想发生改变总觉着现在的自己可以了,从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是什么。我觉着现在的我们应该想这个作者学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不要安于现状,应该积极进取,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一个程序员的生命周期》中的程序员自小是贫困的家庭,踏上程序学习的道路上还遇到不少的阻碍,包括母亲的卧病,父亲的下岗,直到恋爱,他一直是家庭的支柱,他要为以后的家庭收入着想,所以他不断的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程序,希望在毕业来临的时候,能够有充实的知识在社会上寻找工作。

所以我认为,坚强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条件之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