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原乐志老师语录及船长的习拳心得(一)

2015-05-13 21:28 169 查看
起因: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可是功在哪里呢?我感觉应该到老师日常所说的拳理和自己的练习和感受心得中去找。以此Blog,一来积累记录,二则督促练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原乐志老师语录及船长的习拳心得(一)

作者: 陈海青(josonchen,"船长")

(http://www.chq.name)

(http://www.hhrz.org)

(http://junit.vicp.net)

日期:2008.03.01(yyyy.mm.dd)
起因: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可是功在哪里呢?我感觉应该到老师日常所讲的拳理和自己练习和感受中去找寻。恰好近日dhb_yt朋友在”[转贴]名师轶事--修丕勋”(http://www.chq.name/content/view/437_87.html)一文中留言道:"应该再有些练拳心得会更好",这个建议正合我意,仅以此Blog,一来积累记录,二则督促练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为座右铭,与朋友们共勉。
关于:
原乐志老师:原老师是莱州人,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师从修丕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是商汤王在青铜器盘上刻写的警辞(商汤《盘铭》,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一天能够更新,那么就会天天更新,并且永远保持更新。”
写在前面
船长本人主要从事“挨踢”工作,经常加班导致身体每况日下,2001年左右,在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后,连走路都开始摇晃了,早晨跑步肯定吃不消,可是散步又太没劲,因此选择练太极拳来为健身。起初只是用于代替跑步,后却逐渐“上瘾”了:练一套24式,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身心都得到放松,真是难得的享受,相继又学习了42式、武当太极剑、陈式竞赛套路等,还自学了吴式竞赛套路。但练拳数年后,虽然学习了多种拳架,但对太极拳内在的东西了解地不够......
2007年7月,开始跟随原乐志老师语录学习吴式太极拳老架。吴式老架,貌似枯枝老叶,不如竞赛套路华丽,但却是原汁原味的太极拳,而且原老师经常讲授拳理,又通过实际演练加以佐证,感觉收获很多,对吴式拳的精妙开始有点体会了......
可是本人生性......(唉,就不提了吧),经常偷懒耍滑,而且记忆力也不太好,原老师讲半个小时的拳理,我可能只能记住其中的一两句话,还经常会记错了,而且不一定是原话,还可能是意译 :( ,但不管怎样,做就比不做好,即日起,开始记录流水账,如有差错之处,请大家谅解,并请各位前辈老师、拳友、朋友们指正、斧正。
计划每周更新一次。
--------------------------------------------------------------------------------
2007.07.25 [原乐志老师语录]
习练太极要记住四句话:阴阳互济、螺旋形式、松活弹抖、整体作业

[船长心得体会]
阴阳互济: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
螺旋形式:走弧形
整体作业:一动无不动

[原乐志老师语录]
打拳时,身体要带上三个圈:肩部一个、腰部一个、臀部一个
打拳要匀速,如抽丝般(除陈式拳),如揽雀尾,可以以15度为单位,由点连成弧线...
肘膝相合,不是严格同步,而是在各自的范围内(圈内),大体相合......

[船长心得体会]
45式,先转身后转脚,老架先转脚,后转身
20080326 [dhb_YT 拳友心得体会]
1.手型:前推下按,五指分开;上提后收中指与无名指并拢;
2.发劲:脚间五等分,在第二节发劲;可接半口气
2008.03.27 [摘录] 刚刚看到李仲轩写的《逝去的武林》中有段话很不错:

......他说武林里有句取笑形意、太极、八卦姿势的话,叫“太极如摸鱼,八卦如推磨,形意如捉虾”——说到这,尚云祥就笑起来了,说:“ 我有别的解释,太极如摸鱼,要如手探到水里般,慢慢而移,太极推手正如摸鱼般要用手‘听’,练拳时也要有水中摸鱼的劲,有这么一点意 念,就能练出功夫来了。”
  “八卦如推磨,除了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碾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 数为何千变万化。(注2)”——该说形意拳了,尚云祥却不说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