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平凡的世界》 读后感

2015-04-15 12:16 176 查看
最近《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热映,令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路遥的这篇“洋洋洒洒百万字的史诗级巨作”。

之前读完了上中下三本书后,感触颇深,可是没有及时的留下一些感悟。最近我又读了好几本书,仅仅是做了简单的摘记,读后便把书放到一边进入“封尘的记忆”。如今回忆起来,有些内容,和当时读完书的某些感慨已然不再重现,颇有些遗憾,所以以后今后每读完一部书,我都要简单的写点什么,以后再看到自己的读后感的时候,或许能产生一些共鸣,或许能再勾起一些回忆,催促自己前行。先把最近一段日子读过的《白夜行》、《幻夜》、《等风来》、《解忧杂货店》、《放学后》、《狼图腾》、《白鹿原》这些书的观后感补上。

《平凡的世界》 读后感

虽然离读完这本书已经好久了,但是书中的很多情节、人物,和那个年代的社会带给我的思考,一直没有从我脑海里消失。平凡的世界的故事,时间是从文革文革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地点基本上在黄土高原。全书描写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主人公孙少平,在学校打饭的场景。寒冷的冬天,大雪纷纷,家庭贫困的少安,连乙菜都吃不起,也吃不起白面膜黄面膜,只能吃两个黑面膜,每次都是在所有同学打完饭离去后,他默默的去取走两个自己的黑面膜,然后蘸着菜汤,狼吞虎咽下去。这个场景,我至今难忘,一个与我差不多大的青年的心理,我也深有体会,自尊心……不多说了,在电视剧描写这个场景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落泪了,一方面为少安的身世而感到悲惜,另一方面也为其性格上的坚强而钦佩不已,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少平的哥哥少安是生产队长,他赶着牛去镇上为牛看病,寒冷的冬天,自己把衣服脱下,给牛披上,夜里寄宿铁匠铺,并且热心的帮铁匠打铁……这一切的情节,都表现出那个年代,一头牛的重要性,和民风的淳朴,实在是跟现在的社会不太一样,想夜宿陌生人家?为了一头破牛折腾?如果事情在如今这些都是天方夜谭,人们或许都会这样想。

青梅竹马的少安跟润叶的爱情悲剧是这部书的非常重要的情节,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个是城里的老师,一个是村里的农民,“巨大”的社会地位差距,使两个人终究没有在一起,最终润叶屈从了父母,与另一个人开始了“无性婚姻”,而少安则是取了别的村的一位“门当户对”的劳动妇女。这种爱情悲剧,在现人看来,也只能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心中对爱情的认识而感到惋惜。虽然如今“门当户对”也是婚姻法则中很重要的一条,但是如果彼此之间相爱,完全可以突破这一条的限制,取得幸福。当然这里有的读者觉得作者对于润叶的刻画过于完美,包括我也是这样觉得,一个如此通情达理的润叶……要我早就动心了>_<

另一段非常重要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少平和田晓霞之间,两位志向高远,思想境界超越凡人的两个人人彼此相爱,着实让我为少平感到欢喜,但是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两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差距而感到担忧,晓霞是“高高在上的省报记者”,到煤矿去探望少平的时候,嫣然一笑就能刮起一阵龙卷风。而少平则是平凡的煤矿工人,但是至少是个工人,比农民的地位高,人们都是这样想。最后以晓霞在一次洪水的实地报道中溺亡而悲剧收场。我也如同很多读者认为的那样,觉得晓霞和少平的爱情,过于纯真无暇而完美,但是我也尊重原著对于人物的刻画,毕竟是小说,另一方面来说,也许我们的思想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与那个年代的人们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如今的社会,很难再有如同晓霞和少平这样的爱情发生了……该感到惋惜呢还是欣慰呢?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呢?我可以明确的回答:no
answer!这件事也让我思考起当时人们,对于“工人”和“农民”这种地位差距的认识。

书中的另一个情节,少平在城里做粗活打工,赚了几个钱,为一个受到雇主性侵的小女孩打抱不平,义愤填膺,正义感爆棚的少平,竟然将自己全部的钱给了那个小女孩,让她拿着钱回家交差。我真心的为少平的正义凛然而感到……这个形容词实在是找不到了。一方面我觉得少平就是个傻子,也许换做我,我会选择像大多数人那样熟视无睹苟活于人群中,毕竟包工头不好惹,但是我也为我自己的这种想法而羞耻。另一方面我的确佩服少平内心的那种正义感,担当感,无私感。这一个情节的另一个反映,就是那个年代,小女孩这样的人太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根本顾及不到这样的社会弱者,成年人尚为衣食而发愁,谁有那闲工夫管其他人的死活?

书中还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像少安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的起步发展的过程,和其“幼稚”的心理。这里就不冗述了……

书中还有许多情节:郝红梅与少平的绯闻、少平与他那个同村同学的铁关系(名字我忘了)、许多人的身世等等等等道不清了。

本书给我带来的收获,不仅仅这个年代的人与事带给我的悲喜,更重要的是,我对于文革期间的那些“可笑的乱象”和其发生的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史为鉴,方能正路。贫穷落后的社会制度,麻木不仁的人民,是造就这些悲喜的根本原因。左派和右派激荡碰撞、针锋相对的肉食者们……改革者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莫大的努力,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一方面要解放思想,相辅相成。思想解放不了,社会就发展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人民为一口饭而拼命,也无暇顾忌思想层面的东西,衣食足方知礼义。读完书非常佩服路遥,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通过几个人的身世的浮沉体现出来。

社会制度的改革,和人民思想的转变,非一朝一夕之事,中国继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近现代发展最好的时机,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偷发育”,然而想要实现质的飞跃,需戒骄戒躁,路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