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Unity3D

游戏开发算法(二)

2015-03-29 15:14 162 查看
四、递归

递归是设计和描述算法的一种有力的工具,由于它在复杂算法的描述中被经常采用,为此在进一步介绍其他算法设计方法之前先讨论它。

能采用递归描述的算法通常有这样的特征:为求解规模为N的问题,设法将它分解成规模较小的问题,然后从这些小问题的解方便地构造出大问题的解,并且这些规模较小的问题也能采用同样的分解和综合方法,分解成规模更小的问题,并从这些更小问题的解构造出规模较大问题的解。特别地,当规模N=1时,能直接得解。

【问题】 编写计算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的第n项函数fib(n)。

斐波那契数列为:0、1、1、2、3、……,即:

1fib(0)=0;
2
3fib(1)=1;
4
5fib(n)=fib(n-1)+
4000
;fib(n-2) (当n>1时)。
写成递归函数有:

1int fib(int n)
2
3{ if (n==0) return 0;
4
5if (n==1) return 1;
6
7if (n>1) return fib(n-1)+fib(n-2);
8
9}
递归算法的执行过程分递推和回归两个阶段。在递推阶段,把较复杂的问题(规模为n)的求解推到比原问题简单一些的问题(规模小于n)的求解。例如上例中,求解fib(n),把它推到求解fib(n-1)和fib(n-2)。也就是说,为计算fib(n),必须先计算fib(n-1)和fib(n-2),而计算fib(n-1)和fib(n-2),又必须先计算fib(n-3)和fib(n-4)。依次类推,直至计算fib(1)和fib(0),分别能立即得到结果1和0。在递推阶段,必须要有终止递归的情况。例如在函数fib中,当n为1和0的情况。

在回归阶段,当获得最简单情况的解后,逐级返回,依次得到稍复杂问题的解,例如得到fib(1)和fib(0)后,返回得到fib(2)的结果,在得到了fib(n-1)和fib(n-2)的结果后,返回得到fib(n)的结果。

在编写递归函数时要注意,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和参数知识局限于当前调用层,当递推进入“简单问题”层时,原来层次上的参数和局部变量便被隐蔽起来。在一系列“简单问题”层,它们各有自己的参数和局部变量。

由于递归引起一系列的函数调用,并且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重复计算,递归算法的执行效率相对较低。当某个递归算法能较方便地转换成递推算法时,通常按递推算法编写程序。例如上例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的函数fib(n)应采用递推算法,即从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出发,逐次由前两项计算出下一项,直至计算出要求的第n项。

【问题】 组合问题

问题描述:找出从自然数1、2、……、n中任取r个数的所有组合。例如n=5,r=3的所有组合为: (1)5、4、3 (2)5、4、2 (3)5、4、1

(4)5、3、2 (5)5、3、1 (6)5、2、1

(7)4、3、2 (8)4、3、1 (9)4、2、1

(10)3、2、1

分析所列的10个组合,可以采用这样的递归思想来考虑求组合函数的算法。设函数为void comb(int m,int k)为找出从自然数1、2、……、m中任取k个数的所有组合。当组合的第一个数字选定时,其后的数字是从余下的m-1个数中取k-1数的组合。这就将求m个数中取k个数的组合问题转化成求m-1个数中取k-1个数的组合问题。设函数引入工作数组a[
]存放求出的组合的数字,约定函数将确定的k个数字组合的第一个数字放在a[k]中,当一个组合求出后,才将a[ ]中的一个组合输出。第一个数可以是m、m-1、……、k,函数将确定组合的第一个数字放入数组后,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因还未去顶组合的其余元素,继续递归去确定;或因已确定了组合的全部元素,输出这个组合。细节见以下程序中的函数comb。

【程序】

01# include
02
03# define MAXN 100
04
05int a[MAXN;
06
07void comb(int m,int k)
08
09{ int i,j;
10
11for (i=m;i>=k;i--)
12
13{ a[k=i;
14
15if (k>1)
16
17comb(i-1,k-1);
18
19else
20
21{ for (j=a[0;j>0;j--)
22
23printf(“%4d”,a[j);
24
25printf(“\n”);
26
27}
28
29}
30
31}
32
33void main()
34
35{ a[0=3;
36
37comb(5,3);
38
39}
【问题】 背包问题

问题描述:有不同价值、不同重量的物品n件,求从这n件物品中选取一部分物品的选择方案,使选中物品的总重量不超过指定的限制重量,但选中物品的价值之和最大。

设n件物品的重量分别为w0、w1、…、wn-1,物品的价值分别为v0、v1、…、vn-1。采用递归寻找物品的选择方案。设前面已有了多种选择的方案,并保留了其中总价值最大的方案于数组option[
],该方案的总价值存于变量maxv。当前正在考察新方案,其物品选择情况保存于数组cop[ ]。假定当前方案已考虑了前i-1件物品,现在要考虑第i件物品;当前方案已包含的物品的重量之和为tw;至此,若其余物品都选择是可能的话,本方案能达到的总价值的期望值为tv。算法引入tv是当一旦当前方案的总价值的期望值也小于前面方案的总价值maxv时,继续考察当前方案变成无意义的工作,应终止当前方案,立即去考察下一个方案。因为当方案的总价值不比maxv大时,该方案不会被再考察,这同时保证函数后找到的方案一定会比前面的方案更好。

对于第i件物品的选择考虑有两种可能:

(1) 考虑物品i被选择,这种可能性仅当包含它不会超过方案总重量限制时才是可行的。选中后,继续递归去考虑其余物品的选择。

(2) 考虑物品i不被选择,这种可能性仅当不包含物品i也有可能会找到价值更大的方案的情况。

按以上思想写出递归算法如下:

01try(物品i,当前选择已达到的重量和,本方案可能达到的总价值tv)
02
03{ /*考虑物品i包含在当前方案中的可能性*/
04
05if(包含物品i是可以接受的)
06
07{ 将物品i包含在当前方案中;
08
09if (i   try(i+1,tw+物品i的重量,tv);
10
11else
12
13/*又一个完整方案,因为它比前面的方案好,以它作为最佳方案*/
14
15以当前方案作为临时最佳方案保存;
16
17恢复物品i不包含状态;
18
19}
20
21/*考虑物品i不包含在当前方案中的可能性*/
22
23if (不包含物品i仅是可男考虑的)
24
25if (i   try(i+1,tw,tv-物品i的价值);
26
27else
28
29/*又一个完整方案,因它比前面的方案好,以它作为最佳方案*/
30
31以当前方案作为临时最佳方案保存;
32
33}
为了理解上述算法,特举以下实例。设有4件物品,它们的重量和价值见表:

物品 0 1 2 3

重量 5 3 2 1

价值 4 4 3 1

并设限制重量为7。则按以上算法,下图表示找解过程。由图知,一旦找到一个解,算法就进一步找更好的佳。如能判定某个查找分支不会找到更好的解,算法不会在该分支继续查找,而是立即终止该分支,并去考察下一个分支。

按上述算法编写函数和程序如下:

【程序】

01# include
02
03# define N 100
04
05double limitW,totV,maxV;
06
07int option[N,cop[N;
08
09struct { double weight;
10
11double value;
12
13}a[N;
14
15int n;
16
17void find(int i,double tw,double tv)
18
19{ int k;
20
21/*考虑物品i包含在当前方案中的可能性*/
22
23if (tw+a[i.weight<=limitW)
24
25{ cop[i=1;
26
27if (i   else
28
29{ for (k=0;k  
option[k=cop[k;
30
31maxv=tv;
32
33}
34
35cop[i=0;
36
37}
38
39/*考虑物品i不包含在当前方案中的可能性*/
40
41if (tv-a[i.value>maxV)
42
43if (i   else
44
45{ for (k=0;k  
option[k=cop[k;
46
47maxv=tv-a[i.value;
48
49}
50
51}
52
53void main()
54
55{ int k;
56
57double w,v;
58
59printf(“输入物品种数\n”);
60
61scanf((“%d”,&n);
62
63printf(“输入各物品的重量和价值\n”);
64
65for (totv=0.0,k=0;k   { scanf(“%1f%1f”,&w,&v);
66
67a[k.weight=w;
68
69a[k.value=v;
70
71totV+=V;
72
73}
74
75printf(“输入限制重量\n”);
76
77scanf(“%1f”,&limitV);
78
79maxv=0.0;
80
81for (k=0;k  
find(0,0.0,totV);
82
83for (k=0;k   if (option[k) printf(“%4d”,k+1);
84
85printf(“\n总价值为%.2f\n”,maxv);
86
87}
88
作为对比,下面以同样的解题思想,考虑非递归的程序解。为了提高找解速度,程序不是简单地逐一生成所有候选解,而是从每个物品对候选解的影响来形成值得进一步考虑的候选解,一个候选解是通过依次考察每个物品形成的。对物品i的考察有这样几种情况:当该物品被包含在候选解中依旧满足解的总重量的限制,该物品被包含在候选解中是应该继续考虑的;反之,该物品不应该包括在当前正在形成的候选解中。同样地,仅当物品不被包括在候选解中,还是有可能找到比目前临时最佳解更好的候选解时,才去考虑该物品不被包括在候选解中;反之,该物品不包括在当前候选解中的方案也不应继续考虑。对于任一值得继续考虑的方案,程序就去进一步考虑下一个物品。

【程序】

001# include
002
003# define N 100
004
005double limitW;
006
007int cop[N;
008
009struct ele { double weight;
010
011double value;
012
013} a[N;
014
015int k,n;
016
017struct { int ;
018
019double tw;
020
021double tv;
022
023}twv[N;
024
025void next(int i,double tw,double tv)
026
027{ twv[i.=1;
028
029twv[i.tw=tw;
030
031twv[i.tv=tv;
032
033}
034
035double find(struct ele *a,int n)
036
037{ int i,k,f;
038
039double maxv,tw,tv,totv;
040
041maxv=0;
042
043for (totv=0.0,k=0;k  
totv+=a[k.value;
044
045next(0,0.0,totv);
046
047i=0;
048
049While (i>=0)
050
051{ f=twv[i.;
052
053tw=twv[i.tw;
054
055tv=twv[i.tv;
056
057switch(f)
058
059{ case 1: twv[i.++;
060
061if (tw+a[i.weight<=limitW)
062
063if (i   { next(i+1,tw+a[i.weight,tv);
064
065i++;
066
067}
068
069else
070
071{ maxv=tv;
072
073for (k=0;k  
cop[k=twv[k.!=0;
074
075}
076
077break;
078
079case 0: i--;
080
081break;
082
083default: twv[i.=0;
084
085if (tv-a[i.value>maxv)
086
087if (i   { next(i+1,tw,tv-a[i.value);
088
089i++;
090
091}
092
093else
094
095{ maxv=tv-a[i.value;
096
097for (k=0;k  
cop[k=twv[k.!=0;
098
099}
100
101break;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turn maxv;
108
109}
110
111void main()
112
113{ double maxv;
114
115printf(“输入物品种数\n”);
116
117scanf((“%d”,&n);
118
119printf(“输入限制重量\n”);
120
121scanf(“%1f”,&limitW);
122
123printf(“输入各物品的重量和价值\n”);
124
125for (k=0;k  
scanf(“%1f%1f”,&a[k.weight,&a[k.value);
126
127maxv=find(a,n);
128
129printf(“\n选中的物品为\n”);
130
131for (k=0;k   if (option[k) printf(“%4d”,k+1);
132
133printf(“\n总价值为%.2f\n”,maxv);
134
135}
136
五、回溯法

回溯法也称为试探法,该方法首先暂时放弃关于问题规模大小的限制,并将问题的候选解按某种顺序逐一枚举和检验。当发现当前候选解不可能是解时,就选择下一个候选解;倘若当前候选解除了还不满足问题规模要求外,满足所有其他要求时,继续扩大当前候选解的规模,并继续试探。如果当前候选解满足包括问题规模在内的所有要求时,该候选解就是问题的一个解。在回溯法中,放弃当前候选解,寻找下一个候选解的过程称为回溯。扩大当前候选解的规模,以继续试探的过程称为向前试探。

1、回溯法的一般描述

可用回溯法求解的问题P,通常要能表达为:对于已知的由n元组(x1,x2,…,xn)组成的一个状态空间E={(x1,x2,…,xn)∣xi∈Si ,i=1,2,…,n},给定关于n元组中的一个分量的一个约束集D,要求E中满足D的全部约束条件的所有n元组。其中Si是分量xi的定义域,且
|Si| 有限,i=1,2,…,n。我们称E中满足D的全部约束条件的任一n元组为问题P的一个解。

解问题P的最朴素的方法就是枚举法,即对E中的所有n元组逐一地检测其是否满足D的全部约束,若满足,则为问题P的一个解。但显然,其计算量是相当大的。

我们发现,对于许多问题,所给定的约束集D具有完备性,即i元组(x1,x2,…,xi)满足D中仅涉及到x1,x2,…,xi的所有约束意味着j(jj。因此,对于约束集D具有完备性的问题P,一旦检测断定某个j元组(x1,x2,…,xj)违反D中仅涉及x1,x2,…,xj的一个约束,就可以肯定,以(x1,x2,…,xj)为前缀的任何n元组(x1,x2,…,xj,xj+1,…,xn)都不会是问题P的解,因而就不必去搜索它们、检测它们。回溯法正是针对这类问题,利用这类问题的上述性质而提出来的比枚举法效率更高的算法。

回溯法首先将问题P的n元组的状态空间E表示成一棵高为n的带权有序树T,把在E中求问题P的所有解转化为在T中搜索问题P的所有解。树T类似于检索树,它可以这样构造:

设Si中的元素可排成xi(1) ,xi(2) ,…,xi(mi-1) ,|Si| =mi,i=1,2,…,n。从根开始,让T的第I层的每一个结点都有mi个儿子。这mi个儿子到它们的双亲的边,按从左到右的次序,分别带权xi+1(1)
,xi+1(2) ,…,xi+1(mi) ,i=0,1,2,…,n-1。照这种构造方式,E中的一个n元组(x1,x2,…,xn)对应于T中的一个叶子结点,T的根到这个叶子结点的路径上依次的n条边的权分别为x1,x2,…,xn,反之亦然。另外,对于任意的0≤i≤n-1,E中n元组(x1,x2,…,xn)的一个前缀I元组(x1,x2,…,xi)对应于T中的一个非叶子结点,T的根到这个非叶子结点的路径上依次的I条边的权分别为x1,x2,…,xi,反之亦然。特别,E中的任意一个n元组的空前缀(),对应于T的根。

因而,在E中寻找问题P的一个解等价于在T中搜索一个叶子结点,要求从T的根到该叶子结点的路径上依次的n条边相应带的n个权x1,x2,…,xn满足约束集D的全部约束。在T中搜索所要求的叶子结点,很自然的一种方式是从根出发,按深度优先的策略逐步深入,即依次搜索满足约束条件的前缀1元组(x1i)、前缀2元组(x1,x2)、…,前缀I元组(x1,x2,…,xi),…,直到i=n为止。

在回溯法中,上述引入的树被称为问题P的状态空间树;树T上任意一个结点被称为问题P的状态结点;树T上的任意一个叶子结点被称为问题P的一个解状态结点;树T上满足约束集D的全部约束的任意一个叶子结点被称为问题P的一个回答状态结点,它对应于问题P的一个解。

【问题】 组合问题

问题描述:找出从自然数1、2、……、n中任取r个数的所有组合。

例如n=5,r=3的所有组合为:

(1)1、2、3 (2)1、2、4 (3)1、2、5

(4)1、3、4 (5)1、3、5 (6)1、4、5

(7)2、3、4 (8)2、3、5 (9)2、4、5

(10)3、4、5

则该问题的状态空间为:

E={(x1,x2,x3)∣xi∈S ,i=1,2,3 } 其中:S={1,2,3,4,5}

约束集为: x1   显然该约束集具有完备性。

问题的状态空间树T:

2、回溯法的方法

对于具有完备约束集D的一般问题P及其相应的状态空间树T,利用T的层次结构和D的完备性,在T中搜索问题P的所有解的回溯法可以形象地描述为:

从T的根出发,按深度优先的策略,系统地搜索以其为根的子树中可能包含着回答结点的所有状态结点,而跳过对肯定不含回答结点的所有子树的搜索,以提高搜索效率。具体地说,当搜索按深度优先策略到达一个满足D中所有有关约束的状态结点时,即“激活”该状态结点,以便继续往深层搜索;否则跳过对以该状态结点为根的子树的搜索,而一边逐层地向该状态结点的祖先结点回溯,一边“杀死”其儿子结点已被搜索遍的祖先结点,直到遇到其儿子结点未被搜索遍的祖先结点,即转向其未被搜索的一个儿子结点继续搜索。

在搜索过程中,只要所激活的状态结点又满足终结条件,那么它就是回答结点,应该把它输出或保存。由于在回溯法求解问题时,一般要求出问题的所有解,因此在得到回答结点后,同时也要进行回溯,以便得到问题的其他解,直至回溯到T的根且根的所有儿子结点均已被搜索过为止。

例如在组合问题中,从T的根出发深度优先遍历该树。当遍历到结点(1,2)时,虽然它满足约束条件,但还不是回答结点,则应继续深度遍历;当遍历到叶子结点(1,2,5)时,由于它已是一个回答结点,则保存(或输出)该结点,并回溯到其双亲结点,继续深度遍历;当遍历到结点(1,5)时,由于它已是叶子结点,但不满足约束条件,故也需回溯。

3、回溯法的一般流程和技术

在用回溯法求解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是一边建树,一边遍历该树。在回溯法中我们一般采用非递归方法。下面,我们给出回溯法的非递归算法的一般流程:

在用回溯法求解问题,也即在遍历状态空间树的过程中,如果采用非递归方法,则我们一般要用到栈的数据结构。这时,不仅可以用栈来表示正在遍历的树的结点,而且可以很方便地表示建立孩子结点和回溯过程。

例如在组合问题中,我们用一个一维数组Stack[ ]表示栈。开始栈空,则表示了树的根结点。如果元素1进栈,则表示建立并遍历(1)结点;这时如果元素2进栈,则表示建立并遍历(1,2)结点;元素3再进栈,则表示建立并遍历(1,2,3)结点。这时可以判断它满足所有约束条件,是问题的一个解,输出(或保存)。这时只要栈顶元素(3)出栈,即表示从结点(1,2,3)回溯到结点(1,2)。

【问题】 组合问题

问题描述:找出从自然数1,2,…,n中任取r个数的所有组合。

采用回溯法找问题的解,将找到的组合以从小到大顺序存于a[0],a[1],…,a[r-1]中,组合的元素满足以下性质:

(1) a[i+1]>a,后一个数字比前一个大;

(2) a-i<=n-r+1。

按回溯法的思想,找解过程可以叙述如下:

首先放弃组合数个数为r的条件,候选组合从只有一个数字1开始。因该候选解满足除问题规模之外的全部条件,扩大其规模,并使其满足上述条件(1),候选组合改为1,2。继续这一过程,得到候选组合1,2,3。该候选解满足包括问题规模在内的全部条件,因而是一个解。在该解的基础上,选下一个候选解,因a[2]上的3调整为4,以及以后调整为5都满足问题的全部要求,得到解1,2,4和1,2,5。由于对5不能再作调整,就要从a[2]回溯到a[1],这时,a[1]=2,可以调整为3,并向前试探,得到解1,3,4。重复上述向前试探和向后回溯,直至要从a[0]再回溯时,说明已经找完问题的全部解。按上述思想写成程序如下:

【程序】

01# define MAXN 100
02
03int a[MAXN;
04
05void comb(int m,int r)
06
07{ int i,j;
08
09i=0;
10
11a[i=1;
12
13do {
14
15if (a[i-i<=m-r+1
16
17{ if (i==r-1)
18
19{ for (j=0;j  
printf(“%4d”,a[j);
20
21printf(“\n”);
22
23}
24
25a[i++;
26
27continue;
28
29}
30
31else
32
33{ if (i==0)
34
35return;
36
37a[--i++;
38
39}
40
41} while (1)
42
43}
44
45main()
46
47{ comb(5,3);
48
49}
50
【问题】 填字游戏

问题描述:在3×3个方格的方阵中要填入数字1到N(N≥10)内的某9个数字,每个方格填一个整数,似的所有相邻两个方格内的两个整数之和为质数。试求出所有满足这个要求的各种数字填法。

可用试探发找到问题的解,即从第一个方格开始,为当前方格寻找一个合理的整数填入,并在当前位置正确填入后,为下一方格寻找可填入的合理整数。如不能为当前方格找到一个合理的可填证书,就要回退到前一方格,调整前一方格的填入数。当第九个方格也填入合理的整数后,就找到了一个解,将该解输出,并调整第九个的填入的整数,寻找下一个解。//Unity3D教程手册:www.unitymanual.com

为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9个数的填法,从还未填一个数开始,按某种顺序(如从小到大的顺序)每次在当前位置填入一个整数,然后检查当前填入的整数是否能满足要求。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继续用同样的方法为下一方格填入整数。如果最近填入的整数不能满足要求,就改变填入的整数。如对当前方格试尽所有可能的整数,都不能满足要求,就得回退到前一方格,并调整前一方格填入的整数。如此重复执行扩展、检查或调整、检查,直到找到一个满足问题要求的解,将解输出。

回溯法找一个解的算法:

01{ int m=0,ok=1;
02
03int n=8;
04
05do{
06
07if (ok) 扩展;
08
09else 调整;
10
11ok=检查前m个整数填放的合理性;
12
13} while ((!ok||m!=n)&&(m!=0))
14
15if (m!=0) 输出解;
16
17else 输出无解报告;
18
19}
20
如果程序要找全部解,则在将找到的解输出后,应继续调整最后位置上填放的整数,试图去找下一个解。相应的算法如下:

回溯法找全部解的算法:

01{ int m=0,ok=1;
02
03int n=8;
04
05do{
06
07if (ok)
08
09{ if (m==n)
10
11{ 输出解;
12
13调整;
14
15}
16
17else 扩展;
18
19}
20
21else 调整;
22
23ok=检查前m个整数填放的合理性;
24
25} while (m!=0);
26
27}
28
为了确保程序能够终止,调整时必须保证曾被放弃过的填数序列不会再次实验,即要求按某种有许模型生成填数序列。给解的候选者设定一个被检验的顺序,按这个顺序逐一形成候选者并检验。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如扩展时,先在新位置填入整数1,调整时,找当前候选解中下一个还未被使用过的整数。将上述扩展、调整、检验都编写成程序,细节见以下找全部解的程序。//Unity3D教程手册:www.unitymanual.com

【程序】

001# include
002
003# define N 12
004
005void write(int a[ )
006
007{ int i,j;
008
009for (i=0;i<3;i++)
010
011{ for (j=0;j<3;j++)
012
013printf(“%3d”,a[3*i+j);
014
015printf(“\n”);
016
017}
018
019scanf(“%*c”);
020
021}
022
023int b[N+1;
024
025int a[10;
026
027int isprime(int m)
028
029{ int i;
030
031int primes[ ={2,3,5,7,11,17,19,23,29,-1};
032
033if (m==1||m%2=0) return 0;
034
035for (i=0;primes[i>0;i++)
036
037if (m==primes[i) return 1;
038
039for (i=3;i*i<=m;)
040
041{ if (m%i==0) return 0;
042
043i+=2;
044
045}
046
047return 1;
048
049}
050
051int checkmatrix[ [3={ {-1},{0,-1},{1,-1},{0,-1},{1,3,-1},
052
053{2,4,-1},{3,-1},{4,6,-1},{5,7,-1}};
054
055int selectnum(int start)
056
057{ int j;
058
059for (j=start;j<=N;j++)
060
061if (b[j) return j
062
063return 0;
064
065}
066
067int check(int pos)
068
069{ int i,j;
070
071if (pos<0) return 0;
072
073for (i=0;(j=checkmatrix[pos[i)>=0;i++)
074
075if (!isprime(a[pos+a[j)
076
077return 0;
078
079return 1;
080
081}
082
083int extend(int pos)
084
085{ a[++pos=selectnum(1);
086
087b[a[pos=0;
088
089return pos;
090
091}
092
093int change(int pos)
094
095{ int j;
096
097while (pos>=0&&(j=selectnum(a[pos+1))==0)
098
099b[a[pos--=1;
100
101if (pos<0) return –1
102
103b[a[pos=1;
104
105a[pos=j;
106
107b[j=0;
108
109return pos;
110
111}
112
113void find()
114
115{ int ok=0,pos=0;
116
117a[pos=1;
118
119b[a[pos=0;
120
121do {
122
123if (ok)
124
125if (pos==8)
126
127{ write(a);
128
129pos=change(pos);
130
131}
132
133else pos=extend(pos);
134
135else pos=change(pos);
136
137ok=check(pos);
138
139} while (pos>=0)
140
141}
142
143void main()
144
145{ int i;
146
147for (i=1;i<=N;i++)
148
149b[i=1;
150
151find();
152
153}
154
【问题】 n皇后问题

问题描述:求出在一个n×n的棋盘上,放置n个不能互相捕捉的国际象棋“皇后”的所有布局。

这是来源于国际象棋的一个问题。皇后可以沿着纵横和两条斜线4个方向相互捕捉。如图所示,一个皇后放在棋盘的第4行第3列位置上,则棋盘上凡打“×”的位置上的皇后就能与这个皇后相互捕捉。

1 2 3 4 5 6 7 8

× ×

× × ×

× × ×

× × Q × × × × ×

× × ×

× × ×

× ×

× ×

从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个合适的解应是在每列、每行上只有一个皇后,且一条斜线上也只有一个皇后。

求解过程从空配置开始。在第1列至第m列为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再配置第m+1列,直至第n列配置也是合理时,就找到了一个解。接着改变第n列配置,希望获得下一个解。另外,在任一列上,可能有n种配置。开始时配置在第1行,以后改变时,顺次选择第2行、第3行、…、直到第n行。当第n行配置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配置时,就要回溯,去改变前一列的配置。得到求解皇后问题的算法如下:

{ 输入棋盘大小值n;

01m=0;
02
03good=1;
04
05do {
06
07if (good)
08
09if (m==n)
10
11{ 输出解;
12
13改变之,形成下一个候选解;
14
15}
16
17else 扩展当前候选接至下一列;
18
19else 改变之,形成下一个候选解;
20
21good=检查当前候选解的合理性;
22
23} while (m!=0);
24
25}
26
在编写程序之前,先确定边式棋盘的数据结构。比较直观的方法是采用一个二维数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示方法给调整候选解及检查其合理性带来困难。更好的方法乃是尽可能直接表示那些常用的信息。对于本题来说,“常用信息”并不是皇后的具体位置,而是“一个皇后是否已经在某行和某条斜线合理地安置好了”。因在某一列上恰好放一个皇后,引入一个一维数组(col[
]),值col表示在棋盘第i列、col行有一个皇后。例如:col[3]=4,就表示在棋盘的第3列、第4行上有一个皇后。另外,为了使程序在找完了全部解后回溯到最初位置,设定col[0]的初值为0当回溯到第0列时,说明程序已求得全部解,结束程序运行。//Unity3D教程手册:www.unitymanual.com

为使程序在检查皇后配置的合理性方面简易方便,引入以下三个工作数组:

(1)
数组a[ ],a[k]表示第k行上还没有皇后;

(2)
数组b[ ],b[k]表示第k列右高左低斜线上没有皇后;

(3)
数组 c[ ],c[k]表示第k列左高右低斜线上没有皇后;

棋盘中同一右高左低斜线上的方格,他们的行号与列号之和相同;同一左高右低斜线上的方格,他们的行号与列号之差均相同。

初始时,所有行和斜线上均没有皇后,从第1列的第1行配置第一个皇后开始,在第m列col[m]行放置了一个合理的皇后后,准备考察第m+1列时,在数组a[
]、b[ ]和c[ ]中为第m列,col[m]行的位置设定有皇后标志;当从第m列回溯到第m-1列,并准备调整第m-1列的皇后配置时,清除在数组a[ ]、b[ ]和c[ ]中设置的关于第m-1列,col[m-1]行有皇后的标志。一个皇后在m列,col[m]行方格内配置是合理的,由数组a[ ]、b[ ]和c[ ]对应位置的值都为1来确定。细节见以下程序:

【程序】

01# include
02
03# include
04
05# define MAXN 20
06
07int n,m,good;
08
09int col[MAXN+1,a[MAXN+1,b[2*MAXN+1,c[2*MAXN+1;
10
11void main()
12
13{ int j;
14
15char awn;
16
17printf(“Enter n: ”); scanf(“%d”,&n);
18
19for (j=0;j<=n;j++) a[j=1;
20
21for (j=0;j<=2*n;j++) cb[j=c[j=1;
22
23m=1; col[1=1; good=1; col[0=0;
24
25do {
26
27if (good)
28
29if (m==n)
30
31{ printf(“列\t行”);
32
33for (j=1;j<=n;j++)
34
35printf(“%3d\t%d\n”,j,col[j);
36
37printf(“Enter a character (Q/q for exit)!\n”);
38
39scanf(“%c”,&awn);
40
41if (awn=='Q'||awn=='q') exit(0);
42
43while (col[m==n)
44
45{ m--;
46
47a[col[m=b[m+col[m=c[n+m-col[m=1;
48
49}
50
51col[m++;
52
53}
54
55else
56
57{ a[col[m=b[m+col[m=c[n+m-col[m=0;
58
59col[++m=1;
60
61}
62
63else
64
65{ while (col[m==n)
66
67{ m--;
68
69a[col[m=b[m+col[m=c[n+m-col[m=1;
70
71}
72
73col[m++;
74
75}
76
77good=a[col[m&&b[m+col[m&&c[n+m-col[m;
78
79} while (m!=0);
80
81}
试探法找解算法也常常被编写成递归函数,下面两程序中的函数queen_all()和函数queen_one()能分别用来解皇后问题的全部解和一个解。

【程序】

01# include
02
03# include
04
05# define MAXN 20
06
07int n;
08
09int col[MAXN+1,a[MAXN+1,b[2*MAXN+1,c[2*MAXN+1;
10
11void main()
12
13{ int j;
14
15printf(“Enter n: ”); scanf(“%d”,&n);
16
17for (j=0;j<=n;j++) a[j=1;
18
19for (j=0;j<=2*n;j++) cb[j=c[j=1;
20
21queen_all(1,n);
22
23}
24
25void queen_all(int k,int n)
26
27{ int i,j;
28
29char awn;
30
31for (i=1;i<=n;i++)
32
33if (a[i&&b[k+i&&c[n+k-i)
34
35{ col[k=i;
36
37a[i=b[k+i=c[n+k-i=0;
38
39if (k==n)
40
41{ printf(“列\t行”);
42
43for (j=1;j<=n;j++)
44
45printf(“%3d\t%d\n”,j,col[j);
46
47printf(“Enter a character (Q/q for exit)!\n”);
48
49scanf(“%c”,&awn);
50
51if (awn=='Q'||awn=='q') exit(0);
52
53}
54
55queen_all(k+1,n);
56
57a[i=b[k+i=c[n+k-i;
58
59}
60
61}
62
采用递归方法找一个解与找全部解稍有不同,在找一个解的算法中,递归算法要对当前候选解最终是否能成为解要有回答。当它成为最终解时,递归函数就不再递归试探,立即返回;若不能成为解,就得继续试探。设函数queen_one()返回1表示找到解,返回0表示当前候选解不能成为解。细节见以下函数。

【程序】

01# define MAXN 20
02
03int n;
04
05int col[MAXN+1,a[MAXN+1,b[2*MAXN+1,c[2*MAXN+1;
06
07int queen_one(int k,int n)
08
09{ int i,found;
10
11i=found=0;
12
13While (!found&&i   { i++;
14
15if (a[i&&b[k+i&&c[n+k-i)
16
17{ col[k=i;
18
19a[i=b[k+i=c[n+k-i=0;
20
21if (k==n) return 1;
22
23else
24
25found=queen_one(k+1,n);
26
27a[i=b[k+i=c[n+k-i=1;
28
29}
30
31}
32
33return found;
34
35}声明:此篇文档时来自于【狗刨学习网】社区-unity极致学院,是网友自行发布的Unity3D学习文章,如果有什么内容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与官方沟通,我们会即时处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