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走进小作坊(二十二)----鲜活的数据

2014-12-26 16:44 302 查看
今年下半年,研究课题转向数据可视化,很长一段时间在学习与研究两个可视化技术(D3与threeJS)。后期有了明确的方向后,可视化研究目标性更强了。

连带这半年的前端实习经历,体会到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可视化做的更好。拿前端来说,[b]原本在后台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的对用户是不可见的,典型模式是将后台数据按照指定模式展现到客户端页面,这本身就是典型数据可视化过程。再拿市场运营来说,无论是制定指标,还是收取市场反馈,都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对其可视化,这其中对处理的数据,往往是一个企业最原始的数据来源。[/b]

这段时间可视化研究,对于乐帝自身比较大的影响是,乐帝通过思维导图这个利器,对生活、工作中的逻辑进行了更多探究。人类的思维特点,长于发散,弱于逻辑的梳理。而将思路可视化,可以大大缩减人类的思维弱项,发现新的逻辑。这也就是很多老师希望学生将目标写下来的原因吧。

书归正传,涉足每一门学问,都会面临四点问题:概念、工具、场景、流程。《鲜活的数据》这本书,非常适合数据可视化入门使用,书中所有章节都在围绕以上四点问题论述:概念(1章)、工具(2、3章)、场景(4、5、6、7、8章)、流程(9章)。当然以上划分并不严格,难免交叉。但读过此书,才发现之前所做努力,多停留在工具的层面上,场景与流程鲜有涉及,读到此书相关节点处,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数据可视化非常类似互联网,数据可视化终极目的是通过对数据各种可视化形式的编码,向读者讲述故事。当然故事场景可以划分为很多种,讲故事的角度及流程也是可抽象出来的。互联网无论是营销还是产品,都是在各种场景自动与非自动的给用户讲述互联网改变世界这个大故事。

世界上事情很多都是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可视化也不例外。可视化是根据几何、色彩或动画原理进行编码,到读者那将其重新映射成数字,实现解码。这也是可视化的基础。





在本书中工具部分,又分为数据处理工具与可视化工具。其中乐帝尝试了Mr Data Converter这个数据处理工具,能够将excel、csv格式数据,转换为各种格式的数据,常见的如JSON、XML、HTML。无论可视化与否,这个工具对于技术人员都非常有帮助。另外其对于数据处理的流程也非常有用:找规律、循环、保存。




对于可视化工具的选择,乐帝已经先入为主有了技术选型,但是通过体验已有绘制软件,还是给乐帝带来不少实现上的思路。譬如many
eyes 三步构建可视化交互图表,给用户导入数据的入口、给用户对数据类型选定及选择可视化展现方式、交互上悬浮高亮与悬浮详细数据展现对乐帝构建自己的框架都有借鉴意义。tableausoftware软件的使用构建多种可视化布局也有借鉴意义。python抓取网页的技术,也让乐帝耳目一新。





书中涉及时间趋势关系、关联关系、比例关系、多种变量差异关系、空间关系等可视化章节,则是根据在不同场景下,提供可视化的形式进行阐述。这些章节将乐帝之前研究很多可视化布局的应用场景做了对应。对于乐帝框架生成基本图表非常有帮助。比例关系可视化中提及板块层级图(treemap),适合展现层级特别是树结构,将是乐帝下一个研究重点。




空间关系可视化将空间层次信息,从点到面并添加时间的维度,即动画使数据有机的展现,乐帝最近在动画形式上进行了思考。至少大部分程序是数据驱动的,动画也可由数据来驱动,数据驱动程序动态生成基础图表,不断更新数据,基础图表也就成为动画了。




本书最后的章节,算是一些临别赠言,属于软技能上的阐述。要求可视化人员对数据上下文有了解,给读者足够提示,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




综上所述,乐帝在读过此书后,并且试着体验书中涉及可视化工具与内容,启发颇多。乐帝现总结框架功能思路如下:




整个框架开发流程主要由载入数据、生成基础图表、美感上改进几个阶段。目前核心问题在于基础图表展现形式上,需要重新考虑需要从数据获得什么信息,以此为起点。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