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给老板的ERP系统工作汇报

2014-12-13 15:45 330 查看
  首先感谢吴总能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虽然中间有很多困难,但在吴总的支持下,仍就圆满的完成,在今后的时间里,希望与公司共同成长。

通过这次上数夫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业务一定要收到钱和产品进仓后才能发货;

2:成品仓库和材料仓数据更为准确;

3:采购通过电脑系统分析自动买材料

4:生产部的领料通过系统自动算料;

5:财务部通过系统对于应收和应付自动产生相应的凭据;

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现在主要是新增加一些功能,慢一些;毕竟别人也不是服务我们一家公司;为了提高这种快速反应时间,我本身有程序开发的基础,我希望明年找个时间点用1.2天的时间去数夫培训;主要是说了解夫软件的开发的一些结构;一些简单的功能我都可以自己开发出来;这样更快速;

第二:Bom不准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采购买材料和生产领材料都是通过bom来计算;不过BOM也慢慢的比以前准些;

第二:联络单的功能没有加入数夫系统。

心态总结

现在主要是生产部和物控部遇到一些问题,由于材料交期不准,BOM用量不准,导致漏买错买;通过我和他们接触他们有时候会抱怨比较多,大家都怕困难;出一些小问题很容易把这些问题放大;就象刚刚业务上系统的时候出些问题,他们把问题会放的很大,但后面慢慢的也解决了;现在没有一点问题;生产和物控部磨合的时间更长,只要BOM慢慢准确起来,材料交期慢慢变准;一些较细的功能慢慢整合进去;就会很顺畅。

我自身的总结

1:对于这个系统上线,一致都是一个很积极的心态,我经常的找相关的人问他们有问题没有;不管有没有逻辑一定要提出来。能不能实现我自己先考虑,我自己先思考这个是否有逻辑,如果没有我会说明理由;如果有,我自己会尝试解决,解决不了才找数夫公司;

2:只要一有时间,我也经常去物控部和生产线多和他们接触,多看他们做事,多向他们学习;多了解工艺流程,多了解一些生产管理方面的流程,只有我对这些非常的熟习,才能通过系统把流程整合进去;我才能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规避风险的方案;然后通过系统来实现;

3:对于专业性,我一定要努力的提高;正如你说您坚持做办公家具20多年,还是只做这个;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性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会。我也会买一些ERP方面的书和数据库上面的书来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不断的总结;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像刘顾问一样的专业;超越刘顾问,能够非常快的及时响应。我相信像富士康这么大的公司能够通过ERP有效的把流程整合,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都难度小多,别人要买10多万种材料,我们千种而已

权限问题

目前我应要在很多的测试,一定要一般管理员的权限,当时刘顾问也说了,等系统成熟和稳定后我就不用这个权限;估计这个要到明年下半年去了。

备份问题

现在每天都会产生2G的数据,刘顾问走的时候也说过;每两周备份一次;由吴总亲自拿移动硬盘回家保管这些数据;因为一有什么问题,马上可以用这些数据恢复,这些数据太重要;建议买一个2TB的硬盘;建议西部数据(700-800元)

物控部问题

只有我有时间,我就会去物控部,问他们遇到的最想解决的痛点是什么;我也会尝试解决;比如说他们经常要打电话给生产部说电话某个材料到了;为了解决这个沟通的问题,于是我自己给生产部做了一个预警,材料进仓了,马上通知生产部;这个可以精准到某一分某一秒;这样他们就可以少一点打电话通知生产部;同样为了让每个仓管能跟进好订单的材料,于是我又做一个预警;通知他们那些订单是还没有入库的;方便他们查询;另外,我还请数夫开发一个业务每天接单报表汇总。

我也经常的找阿靖,问他是否有问题;她的确是太忙了,不管多忙,我都追她,问有没有系统上的问题;就像我前面几个月同样如此;比如一些扣数的习惯,这其实是以前用的方法,她还是觉得应该用在这个系统中(没有逻辑性的东西,在我讲解后,她也觉得这样的);

总之,我会尽可能的协助物控部;我自己也买一些书,比如《采购与供应链》的书学习;然后再多比较我们现在采购部的流程;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慢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向吴总汇报(因为我们现在的瓶颈也在这里);我计划以后每2个月就向吴总写一份报告。

软件价格

吴总你也说过,数夫给我们公司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主要是我们后面加了20个用户;其实我们最多10个就可以了,我查了一下记录,我们用户最多也不超过30个(现在我们用户数是40个);像这种正规软件都的确是按用户来算的,不是说针对某个用户; 刘顾问说他做上一家公司是上市公司,也只买了40个用户.为什么给我们公司这么便宜,一来吴总是会长;二来我和陈经理都是为公司的角度考虑,没有半点私心。

人性的弱点(小便宜)

我也记得吴总说过,人性的弱点总是喜欢小便宜;我也慢慢理解了;要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就是远离这些,很多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便宜,结果失去了大的机会。所以上的过程中,最开始2个月,我经常给刘顾问打电话,电话费都用了好几百;还有我自己为了把这个ERP搞好,我也花了好几百买ERP,数据库方面的书学习.

数夫软件

吴总选的这个数夫软件是很好了,其专业性还是相当的不错;我记得您说过,您也有询问过东莞具协会,他们也有推荐它.但使用中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没办法避免的;其它通用软件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不能什么问题都想通过系统来解决,有些是可以通过系统来解决的,有些一定是提升管理来解决的,就像吴总经常讲的,要在两者中做一个平衡。

刘顾问专业性

最开始我也认为刘顾问不专业,我也希望他能细致到某个细小问题;但这样顾问在这边的时间会大大的延长,顾问费用会增加不少,顾问是过来解决大的问题,就算顾问在这边遇到问题也只是一个个试,只是速度比我快些;我才是来细化这些具体的小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为每个部门的权限我都需要,没有我就没办法做这些数据;就算陈经理有时候操作也有问题,我也不知道,我也要去测试;很多细小的问题只有用到的时候才能够发现。有时候测试一个问题要1.2个小时。

嘉南刘总电话

你以前说他们比我们做的会很多,您可不可以把电话号码给我,我相信他们在上线之初也经历了我们相同的困难,有些问题我也可以请教他们;比如他们是怎么实现的;比如业务口头确认材料交期和生产交期问题。

使用效果问题

不是说马上用上这个系统就产生很大的效率,现在我们的数据不准,我看到每天厂长助理叫阿文改的bom表就好几页,只有这些数据慢慢的准了,那时候响应速度就比较快了,出错的机率就更少;这个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可能就比较明显了,现在仍旧是一个磨合期.

另外,前面几个月上系统的时候,我和刘顾问基本上每天加班到12点,最主要是当时我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工艺不懂,所以刚开始整个人比较乱,比较吃力,很多事都没有发联络单和书面的向您汇报,您问我一些问题,都没有认真的思考,很随意,那个时候真是问题太多,您说每个人签名的事,我也只是在大会上口头说,居然没有发联络单说明;后来我居然不记得我说过没有,后面我想了很长时间才记起。因为的确当时问题太多,不会抓重点,很多事没有协调好。

以上问题还敬请吴总指教。

                       

                      2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