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孩子如何进行艺术教育的思考(一)

2014-11-29 13:56 302 查看
    家长希望孩子今后能写一笔好字,还是拥有一双鉴赏字美丑的眼睛。由于艺术是相通的,知道了字的美丑,进而也能感悟到事物的美丑,从而成为一个情趣高雅的人,有益于一生。这恐怕是艺术的魅力。每年练字的孩子成千上万,但真正成为"家"的凤毛麟角。因为要成为书法家,不但要有王献之练18岗水的意志,也要有名家的指点,也要有因为人生阅历之后,在审美和技法上的顿悟。简单的说就是勤奋+领悟。勤奋是自己的事,家长的督促也最多20来年,也是初期习惯养成的引导。领悟哪里来,老师的引导加上孩子的通透理解。为什么练书法要趁早?因为越大那种通透的理解越难引导。这种理解就是所谓的审美情趣。发现美的人首先自己要是美的。在还是白纸的时候,引导他们去认识美,这个是何等得孤心造诣,而又直插主题。这解决了练功夫是先练内功心法,还是先练招数的问题。当然都可以的,都能成功,但前者反而是更为大家所接受的。无招胜有招是所有书法大成者的写照。

      当然空谈审美情趣也是没有价值的。除了看,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对鉴赏来说,鉴赏自己也是有效的。能从自己的作品中看出自己的不足,就达到了自我成长的几本条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老师的作用是引导,不是替代思考。更不是监督。而是兴趣的激发。没有哪个孩子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日夜督促而成为大家的。

     接下去说。孩子学书法,不多练怎么行。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从练开始,进而知道不足,于是想改进,因为有方向,苦练之下,必有效果。所以在这里我们只是在讨论教学方法。鉴赏能力的提高是更为重要的。但是不临帖,不百般练习也会让自己感觉到底气不足的。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心都是好的。如何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体现,并能被家长认可,孩子认可,这个使需要我们思考的。毕竟工夫再诗外。还在一周的课也就一两小时,这不是他学习书法的全部,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家长愿意配合老师,也愿意尝试更好的方式,但是首先需要让他们知道如何配合。

      如果家长的意识和老师统一了,可能是事半功倍,因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堂外的发现是美的发现的很好的实践。缺少了这环,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的再好,可能下节课来又全部还给老师了。因为这一周来孩子没有在课堂外得到一丝进步嘛。不说进步,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采用的还是只注重技,而忽视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家长在家中越使力,反而只能是南辕北辙,起到了反作用。家里,让孩子自己引导自己,难。家长放任,难。家长按传统思维使力,容易但起了反作用。所以当务之急是老师和家长意识的统一。通过有效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探讨,互相思考,敢于尝试,从而达到统一。

  孩子的书法作业布置不布置呢,如果对审美有提升,对不拘泥于技法而追求孩子整体艺术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么我们是可以倡导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不是应付完成,而是用心投入,是不但把字写完,而且家长和孩子能够对作品进行评价,甚至能够一稿稿自发的完善。中间利用网络的手段请老师过目评价也不失为课堂之外的好的手段。最后的产物可能还是作业,但是中间的作业过程却有质的提升。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参与度都在里面了,能说这样的家庭作业没有意义吗。前提是自发而用心。孩子本来负担如果已经很重的话,增加的作业有可能成为负担,反而会成为孩子厌学的诱因,这个时候不布置作业比布置要好。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增进沟通,因势利导才是根本大法。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和无效的。
  老师和家长在大意识上可以说认知是类似的,但在途径上是有不同的。因为孩子的个体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么,孔子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在认识孩子方面,家长至少是有发言权的。不同孩子的教学和教育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特色培养。这方面一样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以及双方倾听孩子自身的本音。

 我再来说说老师。当然老师首先是艺术家,但这还不够,甚至不好。为什么,艺术家太清高,高高在上,容易给人距离感。同时艺术家的思维是跳跃的,普通的家长或者孩子很难捕捉或者了解。再次艺术家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他可以享受掌声和膜拜,但忍受不了嘲谑,不满和质疑。他们不愿意或者不屑去解释。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你不信我,是你的损失,是你孩子的损失。更何况是耐足性子去倾听。但是老师首先应该是教育家,然后才能是艺术家。这点很难,所以才说德艺双馨是弥足珍贵的。首先教育家需要放下身段,学会倾听,理解孩子和家长的困惑。需要包容,包容家长们的质疑,以越战越勇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劝诱,去引导。舍我其谁,不言放弃,如果思想工作做得效果不好,一定是我自己没想好,自己没有理解透彻,需要这样的气度和自省精神。第三教育家需要亲和,让家长和孩子愿意主动找你沟通和倾诉。而不是应付和敷衍的回复你。没有了真诚和敞开心扉,沟通一定是低效的。如果家长和你的沟通还需要鼓足勇气,需要左右设计,甚至处处考虑是否过于直接是否会伤害了艺术家的自尊,那这就麻烦了。教育家不能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需要接地气。最后教育家也需要逻辑和方法的。甚至需要摆事实讲道理,需要用自己的行为行动和行效让家长放心。总之做艺术家易,作教育家难,做改革的教育家更难,做艺术教育方面的改革教育家难上加难。我们的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孔夫子,王羲之,韩愈都是我们的先驱。 

(未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