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也谈暗时间

2014-09-10 15:34 176 查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cici_li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的词,暗时间,觉得很有趣,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这里share下。

暗时间,顾名思义,看不到的时间,就是在衡量一件事情的工作成本时,不计算在内的时间。

比如你读一本书花了3天,那么这三天就是“明”时间,而你消化推理这本书的时间,就是暗时间。

这里谈下我自己的体会吧,如果说读过的书,我读的书肯定不算少,跟一些大牛不能比,但是跟普通人比起码不算少,即使我读的很多书都并不入流(汗!),或者偶尔读本正儿八经的书,也是囫囵吞枣的看过(继续汗!),但是就我的涉猎而言,我的文笔、思维水平,肯定不该是现在这个水平。

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利用好暗时间,没有很好的消化,而是读过就放,没有让知识体系潜入我的脑子里,转化为我自己的东西(呜呼!可悲!)

当时乐呵了,看的爽了,书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也over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这也暴露出女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对过程的关注超过结果,比如在淘宝购物的过程中,比价、淘货的乐趣妙不可言,而付款和收货的时候,早已经意兴阑珊了。

很不幸的,即使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还是将这种弊端在读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惭愧!)

继续回过头来说暗时间,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量化,但是它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确实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而我人过三十,体会越来越深的就是,自我building!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就发现你已经很强大了。

怎么积累?就是利用可利用的碎片化时间,充作你的暗时间。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种体会,就是很多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在走路、上厕所、或者睡觉的时候想起来的。

比如我这段时间在写的小说(还没有更新。。。!!!),很多情节都是在洗澡的时候想到的。或者当长时间坐在副驾驶上无所事事的时候,我脑子里自然而然的就构想了小说的一篇番外。。。

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何将学过的、读过的、看过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个问题。

首先是整理思路,当接触到一个新的体系,或读了一本新书,要试着去梳理思路,将内容脉络化,将各个环节理顺。

这个话说的有点虚,那验证理解的是否透彻的方法就是,落到实处,画个专业的别人能看懂的思维导图、写篇技术博客、或者是讲给别人听。

尤其是最后一点,如果你讲不清楚,那十有八九就是你心里还没理解透彻。

如果你到了三十岁,还是个穷人,那并不是你的错,或者是你没赶上好的机会,或者是你家境贫寒没有底子去投资,等等等等。

但是如果到了三十岁,还不明白有法可依这几个字,就不对了。

有法可依,就是有规律可循,很多事情或者大多事情,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试着去找到它,来指导我们日常的生活。

比如,这个社会本就无所谓公平,有些东西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就已注定。你在社会阶层中所能蹦跶到的位置,除非你天赋异禀或者机缘爆棚,否则天花板是固定了的。这代表什么呢?代表这些跟本不重要!如果不去专注它、纠结它,也就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了。

比如,当你抛开现实的枷锁(见上),你就可以真正心平气和的追求自己内心的东西,就是回归初心。

想成为博学的人,就去读书吧,别忘了做笔记;

想成为能力出众的人,就去思考吧,扎实的积累学到的一点一滴,即使天资有限,也不要去埋怨天赋,因为我们大多人还没有拼天赋的时候,而只是不够勤奋而已。

比如,懂得情商比智商重要,婚姻中如是,工作中亦如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多,做到的人少,那就从点滴小事做起吧,多笑,多宽容,多耐心,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比如,多照照镜子,多看看婚姻法,多读读书 —— 这点是for 女人的。

比如,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我需要去买本智力书了,聊以锻炼下自己日益腐朽麻木的脑子。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