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为什么RTP往往是使用UDP,而不是使用TCP封装

2014-08-24 22:05 260 查看
继续完成“流媒体技术系列”,接上一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RTP往往是使用UDP,而不是使用TCP封装,接下来简单的解释一下,先摘录一些基本概念,然后使用一个表格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TCP和UDP为第四层传输层的功能。

简单的说: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一台计算机
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通信系统往往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

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

第1次对话

A–> 发连接请求数据包 –>B

第2次对话

A<– 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 <–B

第3次对话

A–> 发数据包确认B的要求的同步 –>B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 Protocol)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

UDP例子:“ping”命令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

几个使用TCP重要的优点

1.TCP速率控(TCP rate control)制有经过证明是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TCP提供保证delivery, deleting the packet loss efficiently。

3.TCP是可以助于的越过防火墙。

4.流量控制(The flow control)。

5.The transmission windows system有助于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从网上摘抄一段关于TCP协议的主要功能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报的确认、流量控制和网络拥塞;自动检测数据报,并提供错误重发的功能;将多条路径传送的数据报按照原来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对重复数据进行择取;控制超时重发,自动调整超时值;提供自动恢复丢失数据的功能。

相对TCP,UDP显然更好地使用于实时应用,原因如下:

1.最低开销(Minimum overhead)。

2.在最大数据从传输速率开始发送。

3.不重复请求,所以就没有重传(一个单一的数据包丢失在一个的实时应用中并不重要)。

4.低处理时间(low processing time)。不需要缓冲(No buffers)。

与TCP不同,UDP并不提供对IP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由于UDP 比较简单,UDP头包含很少的字节,比TCP负载消耗少。下图为TCP的头和UDP的头的格式:









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差别(以表格的形式):

TCPUDP和流媒体的关系
Header20 Byte8 BytesUDP更好,少overhead
ConnectionConnection Oriented,在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connection。Connectionless,没有connection需要被建立。对于Multicast,Connection Oriented是不适合
Reliability可靠 ACK不可靠可靠性比时间延迟(time delay)不重要。TCP会增加延迟
CommunicationTwo-way双向One way单向In UDP, RTCP implements the feedback

ErrorsError Correction FEC在整个packetError Correction只在Header ChecksumUDP使用较少处理Errors时间
Data flow控制data flow用于管理下载速度没有控制UDP sends to the same data flow as is encoded the media.

Re-transmit需要Repeat不需要RepeatRepeat也会产生延迟,不适合实时应用
Delivery Rate没有预设。TCP将一直增加直到数据丢失或发现堵塞传输速度和流的编码率相吻合UDP适应性更好

Client BufferReceive buffer

overflow: 如果数据到得太快,receiver发送一个信息给server,使其减慢传输

没有local caching,packet到了媒体播放器直接被处理。

Client Buffers也产生延迟
参考:

深入浅出讲解TCP/UDP协议:http://tech.163.com/05/0913/11/1THDB8DO00091589.html

http://zh.wikipedia.org/zh-cn/传输控制协议

http://zh.wikipedia.org/zh-cn/用户数据报协议

(hanyionet)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