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我的运维故事 推荐

2014-06-05 15:57 190 查看
做了这些年的运维,或多或少有些感悟,有成功时的喜悦,有失败时的伤感;多多少少有些学习的经验与工具;分享共勉。
记得第一份工作岗位的名称比较奇怪,叫EDP,可能是电子数据处理吧;开始接触SQL server的数据库,服务器用的是IBM AS400。那时候和大多数刚刚毕业的人一样,跟着前辈进行“传帮带”的学习,也就把一些日常的操作告诉你。记得同事问我,会做水晶头吗?第一次看到压线钳原来长得是这样,测线仪是这样用。至今能记得颜色的位置,还保留着这个测线仪。学校里的那些知识根本不够用,比较庆幸的是那时候可以google;用的是“网文快捕”做笔记,当然是破解的。同事都是年轻人,抽几根烟,喝几次酒就是兄弟了;没有事情就和他们跑机房、搞弱电、弄弄无盘终端,真的了很多见识。新人嘛,哪里需要去哪里。那些知识真的太实用了,现在都用的上。
后来搞起了oracle、AIX,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科班出身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范式、叉树等等都来了,这些理论使后面的学习轻松起来了。看到别人用mindmanager觉得不用收集别人的网页了,可以开拓真正的自己笔记了。那时候也到chinaunix发布了几篇博文,可惜没有坚持住,或许那些文件的含金量太少没有被大家认可,自己也失去了兴趣。这段时间我认为是自己提升最快的时候,有环境可以试验,有个大拿在背后解惑,爽啊;可惜的是错过了2010年(可能是那年)oracle有个OCM人才培训计划,没有和同事一起参加,2人都过了,后悔终生呐,不就1W多嘛,有机会去考个实用的技能证书。记得那时的领导是个勇于创新的人,带来我们搞OA、MAIL、安全设备、甚至ERP,签采购合同送了很多原厂培训;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部门索取的太多(那些都是真金白银买的),而带来的价值没有显现出来。这个ERP选型用了一年半时间,大到SAP,小到天心,招标招了2次,确定了一个国内知名软件;之后专门买了新设备,建了培训室、办公室,组织了项目组专职/兼职人集中办公;可惜我没有支持到ERP的验收。大概在交付前1个月我闪人了,或许当时太冲动了,心里一直担心着这个项目会失败,数据会混乱不堪,我是怕了,当了逃兵。可是后来,这个项目还是一直在用,据说好不错。想想后悔了,真应该坚持等到erp上线后用一段时间,至少简历可以写写熟悉ERP管理,而非什么选型实施了。
换了工作后,还没有转正就到一个新部门,是个互联网项目;对于一个外援来说真是幸运,如果有想跳槽的朋友,好好考虑,不只是钱的问题。这个只有10人不到的团队,起初让我有个创业团队的感觉,产品规划、代码review、上线部署计划都是在老大的带领下全员参与;也就这时候,我知道作为一个it技术人员能知道或者理解产品业务规划是多么的重要,首先是沟通无障碍,再者开发设计更贴切,最后的维护反馈更准确。
前1年多,整个在吃老本,除了赚点经验值外,技术收获很少,这可能是个学习到实践再学习的过程;记得第一年要过年了,随着业务发展,用户马上要过20W了(5W活跃用户),系统负载已经极限了,那个担心啊,只有3台机架server,这个年怎么过啊,改造、优化各种都来,抗了过来,抗压值直线上升。到我走的时候(对,我又跳了,原因很多,那可是我认真付出的5年),用户总数1.8亿(日活跃2kW),物理机500多,分布在3个IDC,已经健康稳定很多了。
能力的提升在后几年,做管理了,建立了几个人的团队;在爆炸式的业务增长面前,精力全投入到了系统集成上了。建议书,可研报告,实施方案一遍一遍的写,平均一年一期的集成节奏,深深体会到了初稿到终稿的艰辛;不断引入新技术,缓存、分布式、虚拟化、读写分离,oracle迁移到mysql,后面就炒各种概念IASS、PASS、SASS、各种云等等。这段时间我犯了致命的错误,走入了假大空的道路,规划是美好的,往往由于对技术的把握不够、成熟度、风险等因素导致 设计愿景被推到下一期建设目标中,到现在数据库迁移还没有做成;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评审会,知道了高层一般思维模式,尤其在与接口人的接触中,学习到了很多,逐步建立了自己做事的原则,是的,原则、红线。其中有两期比较大的项目,200多台设备,从上架到交付,只用20多天;天天是计划、沟通、协调、核验的事情,时间紧任务重;有点遗憾是,没有与网络厂商一起搞,每次都想下一期跟着,导致现在只能做一些普通网络交流与设计,机会不等人,不知道下次有没有机会了;另外一个技术就缺少一门真正的语言用于运维开发,perl做整合差了一点,所有需要在学习Python,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就是如何管理这些机器的事情了,有困难找领导,走,找领导去,此时发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沟通过了(他是空中飞人,我不是在机房就是在机房的途中),时间都去哪里了?平时没有时间去沟通吗?记住,有事无事向领导汇报哦。几次交谈,得到了领导对工作的肯定,平台鲜有故障了,公司的人都忘记运维的存在了,现在还在靠人管理吗?是啊,维护的价值仅仅在于建设系统,保障系统吗?从那时起,明白了,需要显现运维的价值。建设各种系统,监控、部署、知识、论坛等等。但是完成后我没有丝毫的成就感,而是无力感。应用越来愈多,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越来越先进,可是还是感觉很累,心累的那种感觉。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再后来,没有后来了,随着第一个队友离开(上下争取了很久),我知道这个5年没有离职记录的团队散了,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这里我也有责任,队友们被我惯坏了,团队建设在初期可人治,但后期需进行法治。6个月后某某项目结束,我也离开了;走的问心无愧,对得起任何人。原因太多,多说无益。这个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回忆,也留下了我的遗憾和疑问。
伤感的话题不说了,我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了。心静下来,这次机会再次眷顾了我,要人有人,要环境有环境,要规模有规模,可谓天时地利与人和,可以完成自己的夙愿。这些年下来,技术在退化,不google可能出来不了具体问题了,所以自己定位类似项目经理、架构师的角色,促使团队与运维中心的共同建成

写累了,后面具体规划就不赘述了,敬请期待我的博客吧。

先框架,再细节;
提供服务;
能力输出;
以业务角度分析系统状态;
资源整合;
流程控制;
知识技术共享(显性);
团队建设;
分析;
工具不是关键,是如何用好工具;
先阐述问题,再解决问题(《你的灯亮了么》)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职场 it 管理 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