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静态块、静态属性、构造块、构造方法的执行顺序

2014-05-15 14:42 316 查看
下面是在网上找到的比较典型的例子,以此来说明

例一:

class A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A的静态块");
}
private static String staticStr = getStaticStr();
private String str = getStr();

{
System.out.println("A的实例块");
}

public A() {
System.out.println("A的构造方法");
}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StaticStr() {
System.out.println("A的静态属性初始化");
return null;
}
private String getStr() {
System.out.println("A的实例属性初始化");
return nul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B();
new B();
}

}

class B extends A{
private static String staticStr = getStaticSt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B的静态块");
}
{
System.out.println("B的实例块");
}
public B() {
System.out.println("B的构造方法");
}
   private String str = getStr();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StaticStr() {
System.out.println("B的静态属性初始化");
return null;
}
private String getStr() {
System.out.println("B的实例属性初始化");
return null;
}
}


该段代码的执行结果为:

A的静态块
A的静态属性初始化
B的静态属性初始化
B的静态块
A的实例属性初始化
A的实例块
A的构造方法
B的实例块
B的实例属性初始化
B的构造方法
A的实例属性初始化
A的实例块
A的构造方法
B的实例块
B的实例属性初始化
B的构造方法

由此可见,实例化子类的时候,若此类未被加载过,首先加载是父类的类对象,然后加载子类的类对象,接着实例化父类,最后实例化子类,若此类被加载过,不再加载父类和子类的类对象。

接下来是加载顺序,当加载类对象时,首先初始化静态属性,然后执行静态块;当实例化对象时,首先执行构造块(直接写在类中的代码块),然后执行构造方法。至于各静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哪个些执行,是按代码的先后顺序。属性、构造块(也就是上面的实例块)、构造方法之间的执行顺序(但构造块一定会在构造方法前执行),也是按代码的先后顺序。

例二:

public class EXA {
private static EXA a = new EXA();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代码块");
}

public EXA()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函数");
}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EXC();
new EXC();
}
}

class EXC extends EXA {
private static EXC b = new EXC();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代码块");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

public EX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函数");
}
}


该段代码的执行结果为: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父类--静态代码块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子类--构造函数
子类--静态代码块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子类--构造函数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子类--构造函数

分析(非静态代码块即构造块):

首先要加载父类EXA,由于A的静态属性在静态块的前面,先初始化静态属性(new EXA())(父类--非静态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然后是静态块(父类--静态代码块);

加载子类EXC,由于EXC的静态属性也在静态块的前面,先初始化静态属性(new EXC()),实例化子类对象的时候会先实例化父类,所以执行的顺序为(父类--非静态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子类--非静态代码块;子类--构造函数),然后是静态块(子类--静态代码块)

实例化父类EXA对象:父类--非静态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

实例化子类EXC对象:子类--非静态代码块;子类--构造函数;

第二个new EXC():因为父类和子类都已加载,只需依次实例化父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父类--非静态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子类--非静态代码块;子类--构造函数;)

推测:若将EXA的静态块和静态属性的初始化换位置,执行结果应该为:

父类--静态代码块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子类--构造函数
子类--静态代码块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子类--构造函数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构造函数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子类--构造函数

public class EXA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代码块");
}
private static EXA a = new EXA();

public EXA()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函数");
}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EXC();
new EXC();
}
}

class EXC extends EXA {
private static EXC b = new EXC();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代码块");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

public EX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函数");
}
}


运行发现,结果证实这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